新研究发现,长练太极拳的男女气血都很好,而且看上去都很年轻。太极拳的特点对男女的肾、肺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太极拳教学时,要求练习者姿势要标准,对练腰肾起到作用,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太极拳教程如何讲解。
从中医角度看太极拳养肾润肺
太极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太极拳的创编结合古代道家思想中的阴阳学说和我国传统的中医经络学,人们通过实验发现,练习太极拳对养肾润肺功效很好。
“太极”指万物的原始,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基础,彼此消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太极拳的起源及创始者至今尚待考证,就文献及传说而言,众说纷纭。
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太极拳由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陈长兴传给河北永年人杨露禅,而后社会依次出现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但笔者更偏向于张三丰真人创拳,后由武当太极传与河南陈氏的说法。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很多,太极拳通过其独特的呼吸方式,增加肺活量,同时也在滋润着肾,长期练习能达到强肾补肺的功效。
故民国时期中央武术馆将太极,形意,八卦,通背等拳划归于武当门,而时任武当门门长的又是太极拳宗师孙禄堂先生。
太极拳是一种意,气,形密切结合的运动,以意导气,以气导力,融汇武术、内丹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太极拳重意,使神气内敛而不外发,精气内敛而不外散。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
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气机自旺。太极拳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基。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
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太极拳动形体,以行气血。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以丹田为核心,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气机周流全身之后,气归于丹田,所以周身的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等都得到锻炼。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活血化瘀的疗效。
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人体健康长寿。
习练太极拳可以从两方面辅助治疗肾虚
一、通过腰部的活络运动,改善腰部气血循环,充养肾气,治疗肾虚
肾脏位于腰部,肾虚病人大多腰部无力。在中医看来,肾虚的致病原因多为长期积累成疾,情志失调、房劳过度都会导致肾虚。肾虚也分阴虚、阳虚、精虚、气虚等不同类型,故切忌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或用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
太极拳是以腰部为枢纽的一项缓慢运动,非常适合肾虚的老少青年人锻炼。太极拳让腰部得以锻炼,改善腰部气血循环畅通,使肾气得到不断充养,治疗肾虚。
二、通过舒经活血、适当锻炼,改善肾虚的各项症状,并调节情志,缓解肾虚
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工作效率降低,还会导致情绪失控、头晕焦虑、抑郁易怒等脑力情志方面的功能减退,太极拳以意行气,精神集中,可摒除杂念,调节大脑神经系统恢复正常。
肾虚的原因很多,太极拳身法中正,心态平和,有助于清心寡欲,保养肾精肾气,经常练习能改善肾阴虚和肾阳虚,而且太极拳练习是以腰为枢纽,增强腰部力量。
肾虚的病因也常与恣情纵欲有关,太极拳身法中正,心态平和,亦有助于清心寡欲,保养肾精肾气。肾虚患者若有全身衰弱、营养不良,应适当增加营养,若有身心过劳、思虑过度,应注意劳逸结合,身心调节、舒缓情志,缓解肾虚。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精充足自然精力充沛,筋骨强健。太极拳保养生机,健身养生,坚持习练太极拳可辅助治疗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