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指南

止血

王磊
王磊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外科
症状识别

血液从伤口流向体外称为外出血,常见于头部、上肢、下肢等部位,要及时进行出血情况和全身情况的判断。

出血情况

观察患者的血液情况,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节律一股一股地涌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静脉出血血液呈暗红色,持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速度相对较慢。

全身情况

伤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甚至昏迷。伤者的皮肤湿冷、苍白或发绀,尿量减少。休克早期可能有烦躁不安、焦虑等情绪变化,随着休克加重,会逐渐转为淡漠、意识不清。

120急救

当发现伤者有大量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无法有效控制,或者伤者出现休克症状、意识不清,或者怀疑有严重的内出血情况时,应立即呼叫120。准确告知调度员伤者的位置、大致的出血情况、伤者的年龄、性别、意识状态等信息,以便急救人员做好相应准备。

救治方法

当有人头部出血时

压迫止血

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等直接按压在出血部位,施加适当压力,一般按压5-10分钟。

指压动脉止血

在耳前上方,用手指摸到搏动后,将其压向颞骨,可减少头部一侧的出血。

加压包扎

在压迫止血的基础上,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头部血液循环,但要保证能有效止血。

当有人上肢出血时

压迫止血

用手指或手掌直接压迫在伤口处,如果伤口在手臂外侧,可从外侧向内压迫;在手臂内侧,则从内侧向外压迫。

体位止血法

让伤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伤的上肢,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出血。可在肘部下方垫上物品,保持上肢的抬高状态。

加压包扎

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对上肢伤口进行包扎,注意包扎的紧度和范围,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时可从伤口远心端向近心端缠绕。

止血带止血

选择合适的止血带,在上臂上1/3处绑扎。止血带的松紧度以能止住出血为宜,但不能过紧导致神经、血管损伤。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一般每隔1小时要放松5-10分钟。

当有人下肢出血时

压迫止血

直接用手压迫伤口,对于大腿部位的出血,可以用双手同时压迫。如果是小腿出血,可从伤口两侧向中间压迫。

体位止血

让伤者躺下,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可减少下肢的血液量,从而减少出血。可在小腿下方垫上枕头等物品。

加压包扎

使用绷带或三角巾对下肢伤口进行包扎,包扎时从伤口远心端开始向近心端缠绕,注意包扎的力度和层数,保证止血效果的同时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

压迫动脉止血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向后压向耻骨,可减少大腿及以下部位的出血。操作时要找准动脉位置,并保持稳定的压迫。

止血带止血

在大腿中上部使用止血带,注意保护皮肤和记录使用时间,定时放松。

风险预防

1.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刀具、工具等尖锐物品时要小心操作,遵循安全规程。

2.运动时做好防护,如佩戴头盔、护肘、护膝等。

3.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减少滑倒、绊倒等意外情况。

4.对儿童活动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如将危险物品收纳好,对家具边角进行防护处理,防止儿童受伤。

特别提示

1.在搬运伤者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不当的搬运导致伤口恶化或引起新的损伤。

2.在使用止血带止血时,如果放松止血带后出血再次加剧,可重新绑扎止血带,并尽快送医。

参考文献

[1]闵靖.外伤止血的主要方法[J].医药前沿,2009.

[2]李兴锋.外伤止血法操作及适应证[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7):53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