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肌是指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可分为吸气肌和呼气肌。
吸气肌收缩时使胸廓扩大,肺扩张,产生吸气动作。
呼气肌收缩时则使胸廓缩小,肺回缩,产生呼气动作。
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呈穹窿状。肋间肌位于相邻两肋之间。辅助呼吸肌包括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颈部肌肉,以及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部肌肉和腹壁肌肉。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柄和锁骨内侧端,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乳突;斜角肌位于颈部两侧,包括前、中、后斜角肌;胸大肌起于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止于肱骨大结节嵴;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喙突;前锯肌位于胸廓侧壁,以肌齿起自第1-8或9肋骨,经肩胛骨前方,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
膈肌是一块扁平的肌肉,周围是肌性部分,中央为腱膜,称中心腱。膈肌上有三个裂孔,分别是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这些裂孔是沟通胸腔和腹腔的重要通道。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在浅层,起自上位肋骨的下缘,斜向前下方,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肋间内肌在深层,起止点与肋间外肌相反,肌纤维方向斜向后上方。辅助呼吸肌包括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颈部肌肉,以及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部肌肉和腹壁肌肉。
呼吸肌具有吸气功能、呼气功能等。
主要由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完成。膈肌收缩时,穹窿顶下移,使胸腔上下径增大;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也随之向上、向前移动,使胸腔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增大,胸腔容积扩大,肺内压降低,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过程。
平静呼吸时,呼气是被动的,主要依靠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和肺依靠自身的弹性回缩力回位,将肺内气体排出。在用力呼气时,除了吸气肌舒张外,肋间内肌和腹壁肌等呼气肌也参与收缩,使胸腔容积进一步缩小,呼气动作增强,加速肺内气体排出。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维持呼吸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肌肉的代谢和耐力。避免过度进食,防止肥胖导致腹部压力增加,影响膈肌的运动和呼吸功能。同时,也要避免过度节食,以免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
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强呼吸肌的耐力和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有氧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呼吸肌得到充分的锻炼。包括深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等。深呼吸训练可使胸廓充分扩张,增加肺的通气量;缩唇呼吸训练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可增加呼气阻力,有助于锻炼呼气肌;腹式呼吸训练主要依靠膈肌的运动,可增强膈肌的力量和功能。
站立或坐立时应挺胸抬头,避免弯腰驼背,以保证胸廓的正常形态和呼吸肌的正常工作。睡眠时应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有利于呼吸顺畅。吸烟和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气中会损害呼吸道和肺部组织,影响呼吸肌的功能。应尽量避免吸烟,同时注意室内通风,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器,以减少空气污染对呼吸肌的危害。
正常呼吸肌在人体体表一般不易直接观察到其完整形态,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肌肉发达的运动员,其胸肌等呼吸辅助肌可能较为明显。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清晰地看到呼吸肌的形态和结构。膈肌在影像学图像上呈现为穹窿状的软组织影,肋间肌则表现为附着于肋骨之间的薄层肌肉组织。
正常呼吸肌肉
能够轻松完成日常的呼吸动作,维持正常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在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时,也能通过呼吸肌的调节增加呼吸量,以满足身体的氧气需求。吸气肌和呼气肌之间以及不同部位的呼吸肌之间能够协调配合,使呼吸过程平稳、顺畅,不存在呼吸费力、急促或不均匀等异常情况。
异常呼吸肌肉
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费力、气短,在进行体力活动时更为明显,甚至在休息时也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的症状。
长时间的呼吸肌过度使用或存在某些疾病时,呼吸肌容易疲劳,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浅快,患者会感到呼吸急促,难以进行正常的活动。
可引起突然的胸痛和呼吸困难,疼痛一般较为剧烈,呈刺痛或绞痛样,可伴有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暂停。
呼吸肌肉异常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
这是呼吸肌异常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吸气困难、呼气困难或两者皆有。患者会感到呼吸费力,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发生改变,严重时可能出现端坐呼吸、发绀等表现。
呼吸肌异常可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咳嗽的性质和程度因呼吸肌异常的原因和程度而异,可为干咳或伴有咳痰。
呼吸肌痉挛、拉伤或存在炎症等情况时,可引起胸痛。胸痛的部位和性质各不相同,如膈肌病变引起的疼痛可能位于上腹部或下胸部,呈牵涉痛;肋间肌损伤引起的疼痛则主要位于肋骨附近,在呼吸运动时疼痛加重。
影响呼吸肌肉的因素有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肺部疾病、胸廓畸形、外伤、年龄、生活方式等。
如脊髓灰质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可影响支配呼吸肌的神经传导,导致呼吸肌麻痹或无力。
像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会直接损害呼吸肌本身,使其力量减弱,功能受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炎等肺部疾病,可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使呼吸肌长期处于过度负荷状态,久而久之引起呼吸肌疲劳和功能下降。
鸡胸、漏斗胸等胸廓畸形,会改变胸廓的正常形态和容积,影响呼吸肌的运动和功能,导致呼吸功能受限。
胸部外伤如肋骨骨折、膈肌破裂等,可直接损伤呼吸肌,影响其正常功能,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会逐渐下降,这也是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
长期缺乏运动、吸烟、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对呼吸肌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一般为12-20次/分钟。如果呼吸频率明显加快或减慢,可能提示呼吸肌或呼吸系统存在问题。深呼吸时,若感觉呼吸费力,无法充分扩张胸廓或吸入足够的空气,可能表示呼吸肌力量不足。深吸气后尽量憋气,记录能憋气的时间。一般能憋气30秒以上为正常,如果憋气时间明显缩短,可能提示呼吸肌功能欠佳。尝试用力吹气球,若很难将气球吹起或吹气速度明显减慢,可能说明呼吸肌力量减弱。
呼吸肌肉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观察胸廓的形态、呼吸运动的频率、节律和幅度。胸廓畸形、呼吸运动减弱或不对称等,可能提示呼吸肌或肺部存在异常。通过触摸胸部,可以感觉到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情况,以及有无压痛、肿块等异常。例如,肋间肌压痛可能提示肋间肌损伤或炎症。通过叩击胸部,根据叩诊音的变化来判断肺部和胸腔的情况。如叩诊呈过清音,可能提示肺气肿,导致呼吸肌功能受到影响。用听诊器听取呼吸音,了解呼吸音的强度、音调、性质和有无啰音等。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出现哮鸣音或湿啰音等,都可能与呼吸肌异常或肺部疾病有关。
X线检查
可以观察胸廓的形态、肺部的透光度、膈肌的位置和运动等情况。如发现膈肌抬高、胸廓畸形或肺部有病变阴影等,有助于诊断呼吸肌相关疾病。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胸廓、肺部和呼吸肌的结构,对于发现细微的病变、评估呼吸肌的厚度和形态变化等有重要意义。例如,可用于诊断膈肌肿瘤、肋间肌病变等。
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可更准确地显示呼吸肌的肌肉组织和周围结构,对于诊断肌肉疾病引起的呼吸肌异常有重要价值。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指标,了解是否存在感染、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情况,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呼吸肌的功能。例如,严重的低钾血症可导致呼吸肌无力。
痰液检查
对于伴有咳嗽、咳痰的患者,痰液检查可帮助明确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以及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保护呼吸肌功能。
肺功能检查
通过检测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等指标,评估肺的通气功能,间接反映呼吸肌的功能状态。如果肺功能指标明显下降,可能提示呼吸肌力量减弱或存在肺部疾病导致呼吸功能受限。
肌电图检查
对于怀疑有神经肌肉疾病引起的呼吸肌异常,肌电图检查可记录呼吸肌的电活动情况,有助于诊断神经肌肉病变的类型和程度,如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肌肉疾病导致的呼吸肌麻痹或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