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层是泌尿系统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中重要的肌肉组织部分。
对尿液的产生、输送、储存和排出等过程起着关键的动力作用。
这些肌肉组织通过协调的收缩和舒张活动,保证泌尿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肾脏
肾实质内有平滑肌纤维,主要分布在肾血管周围,参与调节肾血流量。同时,在肾盂和肾盏周围也有少量平滑肌,有助于尿液的汇聚和初步输送。
输尿管
输尿管肌层位于输尿管管壁,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从肾脏肾盂连接部一直延伸到膀胱,包裹在输尿管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之外。
膀胱
膀胱壁主要由三层肌肉组成,称为逼尿肌,它们相互交织排列,分布在膀胱黏膜下层和外膜之间,构成膀胱的主体部分。
尿道
尿道肌层包括尿道平滑肌和尿道外括约肌。尿道平滑肌分布在尿道壁内,而尿道外括约肌主要位于尿道膜部,对控制排尿起着关键作用。
肌层分为输尿管肌层结构、膀胱肌层结构、尿道肌层结构。
输尿管肌层主要由平滑肌组成,呈螺旋状或纵行排列。其平滑肌细胞之间通过缝隙连接相互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得细胞间能够快速传递电信号,从而实现肌肉的同步收缩,推动尿液从肾脏向膀胱流动。
膀胱逼尿肌由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纤维交织而成。这种复杂的结构使得膀胱在储存尿液时能够适应不同的尿量,并且在排尿时可以产生协调而有力的收缩,将尿液排出体外。
尿道平滑肌与膀胱逼尿肌有一定的延续性,在尿道壁内呈纵行或环形分布。尿道外括约肌主要是横纹肌,它的结构特点使其能够在意识控制下进行快速而精确的收缩和舒张,以控制尿液的排出。
肌层具有输尿管功能、膀胱功能、尿道功能等。
输尿管肌层通过有节律的蠕动收缩,将肾脏产生的尿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膀胱。这种蠕动是一种自动的、不受意识控制的生理过程,每分钟大约进行3-5次,其收缩波从肾盂开始,沿着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推进,即使在人体处于平躺或倒立状态时,也能保证尿液的正常输送,防止尿液逆流。
膀胱肌层在膀胱储存尿液时处于舒张状态,随着尿液的不断积累,膀胱壁逐渐伸展,逼尿肌适应性地拉长。当膀胱内尿量达到一定阈值时,逼尿肌受到神经信号刺激开始收缩,产生排尿动作。这种收缩是一种协调的、强烈的肌肉活动,能够将膀胱内的尿液排空。
尿道平滑肌在排尿过程中起到协助尿液排出的作用,收缩可以帮助打开尿道,使尿液顺利通过。尿道外括约肌则在正常情况下保持收缩状态,防止尿液失禁。当需要排尿时,在大脑的控制下,尿道外括约肌舒张,尿液得以排出。
蛋白质是肌肉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维持泌尿系统肌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此外,电解质如钾、钙、镁等对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通过食用富含这些电解质的食物如香蕉、牛奶、坚果等来保证其正常供应。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包括泌尿系统的血液循环。这有助于为泌尿系统肌层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增强肌肉的活力和耐力,同时也有利于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如长时间的剧烈奔跑或跳跃,因为这些运动可能会对膀胱和尿道造成过度的压力,导致肌肉损伤。同时,要注意保护腹部和会阴部,避免外伤,因为外伤可能会直接损伤泌尿系统肌层。
肌层的日常养护有避免憋尿、注意姿势、注意保暖等。
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逼尿肌长时间处于拉伸状态,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当有尿意时及时排尿,这样可以保持膀胱肌层的正常弹性和收缩功能。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压迫腹部和会阴部。长时间的不良姿势可能会影响泌尿系统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肌层的正常功能。例如,长时间久坐可能会增加膀胱和尿道的压力,不利于尿液的正常排出。
寒冷刺激可能会导致泌尿系统肌层痉挛,尤其是膀胱和尿道的肌肉。在寒冷天气注意保暖,避免直接接触寒冷的物体,可以减少肌肉痉挛的发生。
正常肌层
正常泌尿系统肌层的肌肉组织健康,没有萎缩、肥大或纤维化等异常。肌肉细胞的结构完整,肌浆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功能正常,能够保证肌肉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在神经信号的调节下,各部分肌层之间能够协调工作,例如输尿管肌层和膀胱肌层之间能够很好地配合,完成尿液的输送和储存。
异常肌层
可能是由于长期憋尿、神经损伤或年龄增长等因素导致。萎缩的肌层会变薄、肌肉力量减弱,例如膀胱逼尿肌萎缩可能会导致膀胱容量减小、排尿无力。
常因泌尿系统梗阻如前列腺增生、输尿管狭窄等引起。当尿液排出受阻时,为了克服阻力,泌尿系统肌层如膀胱逼尿肌会代偿性肥大。但长期肥大可能会导致肌肉功能失调,进一步加重排尿困难。
可由炎症、结石刺激、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痉挛时,肌肉会突然出现强烈的收缩,例如输尿管痉挛会导致剧烈的肾绞痛,膀胱痉挛会引起下腹部疼痛和排尿困难。
可能是由于长期的炎症、外伤或某些药物副作用导致。纤维化的肌层会变硬、弹性降低,影响肌肉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泌尿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
肌层的异常症状有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失禁、疼痛等。
当泌尿系统肌层出现问题时,如膀胱逼尿肌萎缩、肥大或痉挛,或者尿道外括约肌功能失调,可能会导致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变细、尿流中断、排尿费力、尿潴留等症状。
肌层异常如膀胱痉挛、尿道外括约肌松弛等可能会导致尿频和尿急。膀胱逼尿肌过度兴奋时,会频繁产生收缩信号,使人产生尿意。
如果尿道外括约肌或膀胱底部肌肉功能减弱,可能会出现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常见于盆底肌肉松弛的情况,如咳嗽、大笑、运动时尿液不自主流出;急迫性尿失禁则是由于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来不及控制尿液排出。
泌尿系统肌层痉挛或炎症时会引起疼痛。输尿管痉挛可导致腰腹部绞痛,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膀胱痉挛会引起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痛。
肌层的影响因素有神经因素、梗阻因素、炎症因素、年龄因素等。
神经系统对泌尿系统肌层的控制出现问题是导致肌层异常的重要因素。例如,脊髓损伤、脑部病变或神经病变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可能会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导致肌层收缩或舒张功能失调。
泌尿系统的梗阻如输尿管结石、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会使尿液排出受阻,引起泌尿系统肌层代偿性变化。长期的梗阻会导致肌层肥大、功能障碍,甚至萎缩。
泌尿系统的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会刺激肌层,引起肌肉痉挛、疼痛等症状。炎症还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的损伤和纤维化,影响肌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泌尿系统肌层的功能会逐渐衰退。肌肉会出现萎缩、弹性降低等变化,容易导致排尿功能障碍,如老年人常见的尿失禁和排尿困难。
注意排尿的频率、尿量、尿线粗细、是否有中断等情况。如果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或减少、尿线变细或中断、尿量异常变化,可能提示泌尿系统肌层出现问题。当出现腰腹部、下腹部疼痛或者尿失禁现象时,要考虑泌尿系统肌层是否异常。特别是在咳嗽、大笑、运动等情况下出现尿失禁,可能与盆底肌肉有关。正常情况下,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会有明显的尿意,排尿时应该感觉顺畅。如果感觉膀胱充盈但无尿意,或者有强烈尿意但排尿困难,可能是泌尿系统肌层或神经调节出现问题。
肌层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触诊
医生可以通过触诊下腹部来检查膀胱的情况。如果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导致膀胱过度充盈或萎缩,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及相应的变化。对于男性,还可以通过直肠指诊检查前列腺是否增生,因为前列腺增生可能会压迫尿道,影响尿道肌层的正常功能。
叩诊
对肾区进行叩诊,了解是否有叩击痛。当泌尿系统肌层异常(如输尿管痉挛或梗阻)导致肾积水时,肾区叩击痛可能为阳性。
超声检查
可以观察泌尿系统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包括肌层的厚度和回声情况。能够发现肌层是否有增厚、变薄、异常回声等情况,还可以观察膀胱的充盈和排空情况,评估肌层的功能。
CT检查
对更详细地观察泌尿系统肌层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CT检查有很大的优势。它可以准确地显示肌层的细微变化,如肌肉的肥大、萎缩、痉挛等状态,以及肌层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还能发现泌尿系统的梗阻和结石等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
在评估泌尿系统肌层的软组织病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可以清晰地显示神经与肌层的关系,对于判断神经源性肌层功能障碍有重要价值。
尿常规检查
检查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等成分。如果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存在炎症,炎症可能会影响肌层;红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出血,这可能与肌层异常有关;蛋白质阳性可能提示肾脏疾病,间接影响泌尿系统肌层的功能。
尿动力学检查
这是一种专门评估泌尿系统功能的检查方法,通过测量膀胱内压力、尿流率等参数,可以了解膀胱逼尿肌和尿道肌层的功能状态。例如,可以检测膀胱的顺应性、逼尿肌的收缩力、尿道的阻力等,对诊断排尿困难等肌层功能异常有重要意义。
膀胱镜检查和输尿管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膀胱肌层和尿道肌层的内表面情况,如是否有炎症、出血、结石等。输尿管镜检查则可以观察输尿管肌层的情况,并且可以在检查过程中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如去除结石、取活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