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血液科

白血球

刘风
刘风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血液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白血球,也称为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细胞成分。

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能够帮助身体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还参与机体的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等过程。

位置

白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在全身各处流动。同时,白细胞也可以从血管中渗出,进入组织间隙发挥作用。当身体某个部位发生炎症时,白细胞可以穿过血管壁,聚集到炎症部位。

参考文献
[1]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16(005):266-268.
[2]何华美,李新芳.粉防已碱对炎症白细胞磷脂酶A2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5.

白血球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形态各异。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可以分为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粒细胞

具有分叶状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许多特殊的颗粒,这些颗粒的成分不同,功能也不一样。例如,中性粒细胞的颗粒含有多种酶,可用于分解吞噬的病原体。

淋巴细胞

通常呈圆形,细胞核大而圆,几乎占据整个细胞,细胞质较少。它们在免疫反应中发挥核心作用,包括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单核细胞

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细胞核呈肾形或马蹄形。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可进入组织并分化为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

参考文献
[1]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16(005):266-268.
[2]何华美,李新芳.粉防已碱对炎症白细胞磷脂酶A2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5.

白血球具有吞噬作用、免疫反应、免疫监视等功能。  

吞噬作用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主要的吞噬细胞。当病原体入侵人体时,它们可以识别并附着在病原体表面,然后将病原体包裹在细胞内形成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后,利用溶酶体中的酶将病原体分解消化。例如,在肺炎链球菌感染肺部时,大量中性粒细胞会聚集在肺部,吞噬细菌,防止细菌进一步扩散。

免疫反应

T淋巴细胞可以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然后激活并增殖,释放细胞因子,直接杀死靶细胞。例如,在病毒感染机体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并破坏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从而清除病毒。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或者标记病原体,便于吞噬细胞吞噬。在破伤风感染时,机体的B淋巴细胞会产生针对破伤风毒素的抗体,中和毒素。

免疫监视

白细胞能够识别并清除体内异常的细胞,如肿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种淋巴细胞,可以直接识别并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在机体的免疫监视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16(005):266-268.
[2]何华美,李新芳.粉防已碱对炎症白细胞磷脂酶A2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5.

蛋白质是白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白细胞的生成和修复。像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例如,鸡蛋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必需氨基酸,每天食用适量的鸡蛋可以为身体提供合成白细胞所需的原料。维生素对于白细胞的功能也很重要。维生素C可以增强白细胞的活性,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族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全谷类食物、绿叶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持白细胞的细胞膜稳定性,坚果和植物油是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

参考文献
[1]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16(005):266-268.
[2]何华美,李新芳.粉防已碱对炎症白细胞磷脂酶A2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5.

力量训练可以促进肌肉生长,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间接有利于白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像简单的俯卧撑、深蹲等力量训练动作,每周进行2-3次,可以辅助增强免疫力。

参考文献
[1]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16(005):266-268.
[2]何华美,李新芳.粉防已碱对炎症白细胞磷脂酶A2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5.

白血球的日常养护有充足睡眠、减少压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充足睡眠

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包括免疫系统的修复。良好的睡眠可以保证白细胞的正常生成和功能发挥。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例如,长期熬夜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白细胞数量和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减少压力

长期的高压力状态会抑制免疫系统,影响白细胞的活性。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身心的平衡。例如,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冥想,有助于减轻压力,维持白细胞的正常功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避免接触病原体,减少感染的机会,这样可以防止白细胞过度消耗。在流感季节,勤洗手可以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避免白细胞频繁参与抵御病毒的战斗。

参考文献
[1]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16(005):266-268.
[2]何华美,李新芳.粉防已碱对炎症白细胞磷脂酶A2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5.
白血球形态

正常白血球

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为(4-10)×10⁹/L。不同年龄段白细胞正常范围可能略有差异,例如,新生儿白细胞计数较高,可达(15-20)×10⁹/L左右。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

异常白血球

白细胞增多

主要包括感染细菌、病毒等、炎症、组织损伤、白血病等。例如,在急性细菌感染时,身体为了抵御细菌,会大量产生白细胞,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可以是某种白细胞单独增多,如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也可以是多种白细胞同时增多。

白细胞减少

药物副作用如某些抗生素、抗肿瘤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例如,长期使用氯霉素可能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

参考文献
[1]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16(005):266-268.
[2]何华美,李新芳.粉防已碱对炎症白细胞磷脂酶A2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5.

白血球的异常症状有白细胞增多相关症状、白细胞减少相关症状等。  

白细胞增多相关症状

发热是常见症状之一,因为白细胞增多通常与感染或炎症有关。例如,在扁桃体炎引起白细胞增多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咽喉疼痛等症状。另外,还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如在皮肤软组织感染时,感染部位会出现红、肿、热、痛。

白细胞减少相关症状

患者容易反复感染,因为白细胞数量不足,机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可能频繁出现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而且感染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例如,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在流感季节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且可能会出现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16(005):266-268.
[2]何华美,李新芳.粉防已碱对炎症白细胞磷脂酶A2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5.

影响白血球的因素有药物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等。  

药物因素

药物会影响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除了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还有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在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而一些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则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增多。

疾病因素

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会对白细胞产生影响。在白血病患者中,骨髓中白细胞异常增殖,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并且这些白细胞功能往往是异常的。

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环境中,会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影响白细胞的生成。例如,在一些化工企业工作的人员,如果防护不当,长期接触苯,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16(005):266-268.
[2]何华美,李新芳.粉防已碱对炎症白细胞磷脂酶A2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5.

注意自己是否经常出现发热、感染等症状。如果频繁感冒,或者每次感染后恢复时间较长,可能提示白细胞异常。另外,注意身体是否有不明原因的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这也可能与白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有关。

参考文献
[1]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16(005):266-268.
[2]何华美,李新芳.粉防已碱对炎症白细胞磷脂酶A2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5.

白血球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脉搏等,因为白细胞异常可能会引起发热等症状。同时,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等,一般来说,白细胞减少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表现;而白细胞增多伴感染时,患者可能会有发热、面色潮红等表现。检查全身淋巴结是否肿大。因为在某些白细胞异常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中,淋巴结会肿大。医生会通过触诊,检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大小、质地、活动度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可以用于检查淋巴结、脾脏等器官。在白细胞异常疾病中,这些器官可能会出现肿大等改变。在白血病患者中,脾脏可能会因为白细胞浸润而肿大,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脾脏体积增大等异常情况。

CT检查

CT检查对于发现深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病变等情况有帮助。比如,在一些血液系统疾病中,CT检查可能会发现骨髓腔密度改变等异常,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这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分类比例等指标来判断白细胞是否正常。可以初步发现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等异常情况,并且能够了解各种白细胞类型的大致比例变化。

骨髓穿刺检查

当怀疑白细胞异常是由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时,骨髓穿刺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穿刺抽取少量骨髓液,进行细胞学、病理学等检查,能够观察骨髓中白细胞的生成情况、细胞形态等,对于明确疾病的诊断和类型非常关键。

其他检查

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这种检查可以帮助鉴别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尤其是在白血病等疾病的诊断中。通过对白细胞进行化学染色,根据染色反应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白细胞,确定白细胞的异常类型。

流式细胞术检查

是一种高精度的细胞分析技术,可以对白细胞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包括细胞表面标志物的检测等。在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的异常表面标志物,监测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毅,周志斌,姜昕,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3, 16(005):266-268.
[2]何华美,李新芳.粉防已碱对炎症白细胞磷脂酶A2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