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外科,普通外科

淋巴系统

王磊
王磊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外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淋巴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御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构成。

是血液循环系统的辅助部分,协助静脉引流组织液,同时在免疫防御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位置

淋巴管道

广泛分布于全身,可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逐渐汇合成淋巴管,淋巴管再汇聚成淋巴干,最后形成两条淋巴导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

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脾、胸腺和扁桃体等。淋巴结多成群分布于身体的凹陷处和隐蔽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脾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胸腺位于胸骨柄后方的前纵隔上部;扁桃体位于口咽部的侧壁。

淋巴组织

主要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粘膜下,以及其他器官的间质中,如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阑尾的淋巴小结等。

参考文献
[1]孙晓非,管忠震.大剂量MTX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药动学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1999, 18(6):708-710.
[2]赵惠君,王耀平.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严重毒副反应[J].临床儿科杂志, 1998.
淋巴管道

毛细淋巴管

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基膜不完整,内皮细胞之间的间隙较大,故其通透性大于毛细血管,一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细菌、癌细胞等较易进入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

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其结构与静脉相似,但管壁更薄,瓣膜更多,以防止淋巴逆流。

淋巴干

全身共有9条淋巴干,包括成对的颈干、锁骨下干、支气管纵隔干、腰干和不成对的肠干,它们分别收集身体不同区域的淋巴。

淋巴导管

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导管,起始于乳糜池,收集左侧上半身及整个下半身的淋巴;右淋巴导管收集右侧上半身的淋巴,注入右静脉角。

淋巴器官

淋巴结

呈圆形或椭圆形,一侧凹陷为门,有神经和血管出入,另一侧隆凸。其表面有被膜,被膜下为皮质,主要由淋巴小结、弥散淋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组成;皮质深层为髓质,由髓索和髓窦组成。

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脾可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构成,是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场所;红髓主要由脾血窦和脾索组成,红髓内血流缓慢,使抗原与吞噬细胞的充分接触成为可能,是免疫细胞发生吞噬作用的主要场所;边缘区位于红髓和白髓的交界处,淋巴细胞较白髓稀疏,以B细胞为主,有较多的巨噬细胞,是脾内捕获抗原、识别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胸腺

分为左右两叶,表面有薄层结缔组织被膜,被膜伸入胸腺实质形成小叶间隔,将胸腺分成许多不完全分隔的小叶。每个小叶都有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内胸腺细胞密集,故着色较深;髓质含较多的上皮细胞,着色较浅,髓质内还有胸腺小体,由数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

扁桃体

包括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等。其中腭扁桃体最大,表面覆盖有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向固有层内陷入形成10~30个隐窝,隐窝周围的固有层内有大量的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

参考文献
[1]孙晓非,管忠震.大剂量MTX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药动学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1999, 18(6):708-710.
[2]赵惠君,王耀平.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严重毒副反应[J].临床儿科杂志, 1998.

淋巴系统具有免疫防御、液体平衡、营养物质吸收等功能。  

免疫防御

是淋巴系统最重要的功能。当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首先在局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随后病原体可被引流至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可识别并清除病原体,阻止其进一步扩散。此外,脾、胸腺等淋巴器官也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产生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液体平衡

协助静脉系统回收组织液。每天约有20升血浆经毛细血管滤出形成组织液,其中约17升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重吸收回血液,其余3升左右的组织液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再经淋巴循环最终回流至血液循环,从而维持了体内液体的平衡。

营养物质吸收

在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可吸收和转运脂肪等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脂肪经消化后形成甘油、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等,这些物质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然后与蛋白质等结合形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最终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被运往全身。

参考文献
[1]孙晓非,管忠震.大剂量MTX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药动学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1999, 18(6):708-710.
[2]赵惠君,王耀平.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严重毒副反应[J].临床儿科杂志, 1998.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例如橙子、柠檬、菠菜、西兰花等,这些食物中的抗氧化物质能帮助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淋巴系统的损伤。适当增加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为身体提供合成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物质的原料,增强淋巴系统的免疫功能。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淋巴液的正常流动,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一般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

参考文献
[1]孙晓非,管忠震.大剂量MTX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药动学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1999, 18(6):708-710.
[2]赵惠君,王耀平.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严重毒副反应[J].临床儿科杂志, 1998.

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流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是比较适宜的。通过各种体式的练习,可帮助拉伸身体的肌肉和筋膜,促进淋巴液的回流,同时还能减轻身体的压力,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力。

参考文献
[1]孙晓非,管忠震.大剂量MTX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药动学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1999, 18(6):708-710.
[2]赵惠君,王耀平.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严重毒副反应[J].临床儿科杂志, 1998.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睡足7-8小时,有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修复。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减少对淋巴系统的损害。长期的高压力状态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影响淋巴系统的功能。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身心。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防止病原体通过皮肤侵入淋巴系统。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预防口腔感染。

参考文献
[1]孙晓非,管忠震.大剂量MTX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药动学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1999, 18(6):708-710.
[2]赵惠君,王耀平.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严重毒副反应[J].临床儿科杂志, 1998.
淋巴系统形态

在正常情况下,淋巴系统的各个部分形态相对固定,但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状态下会发生改变。如淋巴结通常呈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正常情况下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当有炎症或肿瘤等病变时,淋巴结可肿大、变硬,形态也可能变得不规则。

正常淋巴系统

淋巴液在淋巴管道内单向流动,从毛细淋巴管流向淋巴管,再经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最终回流至血液循环。这种正常的流动依赖于淋巴管内的瓣膜以及周围组织的压力变化,如肌肉的收缩、呼吸运动等都有助于推动淋巴液的流动。在正常淋巴系统中,各种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在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中分布合理,并能正常发挥免疫识别、免疫防御等功能。例如,在淋巴结的皮质区,B细胞和T细胞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区域,当有抗原刺激时,它们能迅速被激活并参与免疫反应。

异常淋巴系统

淋巴结肿大

是最常见的淋巴系统异常表现,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感染是导致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之一,如细菌、病毒、结核菌等感染,可引起相应区域的淋巴结肿大、疼痛。此外,肿瘤也是引起淋巴结肿大的重要原因,如淋巴瘤可导致全身多处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而转移性肿瘤则可引起引流区域的淋巴结肿大。

淋巴管阻塞

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淋巴管阻塞后,淋巴液回流受阻,可导致局部组织水肿,严重时可形成象皮肿,如丝虫病引起的下肢淋巴管阻塞,可导致下肢极度肿胀。

淋巴器官功能异常

如脾功能亢进时,脾可过度破坏血细胞,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胸腺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等情况下,其正常的免疫调节功能会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晓非,管忠震.大剂量MTX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药动学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1999, 18(6):708-710.
[2]赵惠君,王耀平.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严重毒副反应[J].临床儿科杂志, 1998.

淋巴系统异常症状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等。  

局部症状

当淋巴系统出现异常时,常可在局部出现症状。如淋巴结肿大时,可触摸到肿块,伴有疼痛或压痛,若为恶性肿瘤转移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肿块质地通常较硬,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淋巴管阻塞引起的局部水肿,可表现为相应部位的肿胀、皮肤增厚等。

全身症状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累及淋巴系统,出现全身症状。如淋巴瘤患者除了有淋巴结肿大外,还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并伴有皮疹、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参考文献
[1]孙晓非,管忠震.大剂量MTX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药动学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1999, 18(6):708-710.
[2]赵惠君,王耀平.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严重毒副反应[J].临床儿科杂志, 1998.

影响淋巴系统的因素有感染因素、肿瘤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等。

感染因素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是影响淋巴系统的常见因素,可直接侵犯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或通过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系统的损伤和功能异常。

肿瘤因素

包括原发性淋巴系统肿瘤如淋巴瘤,以及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至淋巴系统,都可对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淋巴系统也常受到累及,导致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等异常。

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化学污染物、辐射等不良环境因素中,可能损伤淋巴细胞的DNA,增加淋巴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

缺乏运动、长期熬夜、不合理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影响淋巴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感染和疾病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孙晓非,管忠震.大剂量MTX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药动学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1999, 18(6):708-710.
[2]赵惠君,王耀平.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严重毒副反应[J].临床儿科杂志, 1998.

可以定期自行触摸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检查是否有肿大、疼痛或质地改变等情况。正常的淋巴结一般较小,质地柔软,不易触摸到,若能触摸到明显的肿块,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注意观察自己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是否有局部的肿胀、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这些可能与淋巴系统疾病有关。

参考文献
[1]孙晓非,管忠震.大剂量MTX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药动学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1999, 18(6):708-710.
[2]赵惠君,王耀平.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严重毒副反应[J].临床儿科杂志, 1998.

淋巴系统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视诊

观察身体表面有无红肿、肿块、溃疡等异常,尤其是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淋巴引流区域。若发现局部皮肤隆起或有异常颜色改变,可能提示有淋巴结肿大或其他病变。

触诊

医生通过触摸淋巴结,了解其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压痛等情况。正常淋巴结一般质地柔软,无压痛,可活动;若淋巴结肿大、变硬、固定或有压痛,往往提示有病变。此外,还需触诊脾、肝等器官,检查是否有肿大。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是检查淋巴系统常用的方法之一,可清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血流情况等,对于判断淋巴结的性质有重要意义。同时,超声还可用于引导淋巴结穿刺活检。

CT检查

能更全面地显示淋巴系统的情况,对于发现深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瘤的分期以及判断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可提供更详细的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图像,有助于诊断一些疑难的淋巴系统疾病,如鉴别淋巴瘤和其他软组织肿瘤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可了解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计数及形态变化,有助于判断是否有感染、贫血等情况,对某些淋巴系统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例如,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异常、贫血等表现。

血生化检查

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可了解身体的一般状况和免疫功能,某些指标的异常可能与淋巴系统疾病有关。

肿瘤标志物检查

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等,对于怀疑有肿瘤转移至淋巴系统的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

骨髓穿刺和活检

对于一些怀疑有血液系统疾病累及淋巴系统的患者,骨髓穿刺和活检可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和细胞形态,有助于明确诊断。

其他检查

淋巴结活检

是诊断淋巴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淋巴结肿大的原因,确定病变的性质,如是否为炎症、肿瘤等。

淋巴管造影

将造影剂注入淋巴管,然后通过X线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观察淋巴管的形态和通畅情况,主要用于诊断淋巴管阻塞性疾病。

参考文献
[1]孙晓非,管忠震.大剂量MTX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和药动学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1999, 18(6):708-710.
[2]赵惠君,王耀平.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化疗中的严重毒副反应[J].临床儿科杂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