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消化内科,内分泌科

脂肪组织

沈永华
沈永华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消化内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脂肪组织主要由大量群集的脂肪细胞构成。

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仅具有储存能量的功能,还在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内分泌、保护内脏器官等诸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位置

脂肪组织广泛分布于人体全身各个部位。皮下脂肪组织位于皮肤下方,是人体最大的脂肪储存库之一,尤其在腹部、臀部、大腿等部位较为丰富,对身体起到保温、缓冲外力的作用。内脏周围也存在脂肪组织,如围绕在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周围,为这些器官提供保护和支持。此外,骨髓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肪组织,在黄骨髓中,脂肪细胞占据了较大比例。

参考文献
[1]李秀钧.脂肪组织是又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22(3):129-131.
[2]杨义生,陈家伦.脂肪组织分泌功能研究新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 12(3):3.

脂肪组织由脂肪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脂肪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体积较大,细胞内含有一个大的脂滴,将细胞核和细胞质挤到细胞的边缘,形成一个薄的新月形。细胞外基质主要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蛋白聚糖等构成,为脂肪细胞提供了物理支撑和微环境,其中的血管和神经为脂肪组织提供营养和调节信号。

参考文献
[1]李秀钧.脂肪组织是又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22(3):129-131.
[2]杨义生,陈家伦.脂肪组织分泌功能研究新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 12(3):3.

脂肪组织具有能量储存、保温隔热、缓冲保护、内分泌功能等。  

能量储存

当人体摄入过多的能量时,多余的能量会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脂肪细胞内。当身体需要能量时,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会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到血液中供其他组织器官利用。

保温隔热

皮下脂肪组织如同一个天然的保温层,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有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人在寒冷环境中保持温暖。

缓冲保护

分布在身体各处的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周围的脂肪,能够缓冲外界对身体的机械冲击,保护内脏器官免受损伤,如在摔倒或受到外力撞击时,腹部的脂肪可以减轻对肝脏、脾脏等器官的直接伤害。

内分泌功能

脂肪组织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能够分泌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等,这些物质参与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食欲、免疫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多个生理过程。

参考文献
[1]李秀钧.脂肪组织是又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22(3):129-131.
[2]杨义生,陈家伦.脂肪组织分泌功能研究新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 12(3):3.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活动水平等因素,合理控制每日的热量摄入,避免热量过剩导致脂肪堆积过多。一般而言,成年女性每天的热量摄入宜控制在1200-1500千卡,成年男性则控制在1500-1800千卡。保证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取,如油炸食品、糖果、糕点、腌制食品等。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猪油、牛油、人造奶油等。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对心血管健康有益,而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则可能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秀钧.脂肪组织是又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22(3):129-131.
[2]杨义生,陈家伦.脂肪组织分泌功能研究新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 12(3):3.

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加速脂肪的燃烧和代谢,有助于减少全身脂肪含量,降低体脂率。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的热量,从而促进脂肪的减少,塑造良好的身体线条。建议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锻炼不同的肌肉群。

参考文献
[1]李秀钧.脂肪组织是又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22(3):129-131.
[2]杨义生,陈家伦.脂肪组织分泌功能研究新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 12(3):3.

脂肪组织的日常养护有充足睡眠、减少压力、戒烟限酒等。  

充足睡眠

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平衡,避免因睡眠不足导致激素失衡,引起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的增加。

减少压力

长期的高压力状态可能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引发情绪性暴饮暴食或新陈代谢紊乱,进而导致脂肪组织异常堆积。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影响脂肪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尽量戒烟,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参考文献
[1]李秀钧.脂肪组织是又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22(3):129-131.
[2]杨义生,陈家伦.脂肪组织分泌功能研究新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 12(3):3.
脂肪组织形态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脂肪组织呈现出黄色或白色,质地柔软,有一定的弹性。皮下脂肪组织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皮肤下层,外观平整,触摸时无明显结节或硬块。内脏周围的脂肪组织则紧密包裹着相应的脏器,形态与脏器的轮廓相适应,起到填充和保护的作用。

正常脂肪组织

正常的脂肪组织在人体中所占比例适中,分布均匀。其细胞大小和数量相对稳定,脂肪细胞内的脂滴大小也较为一致。在组织学切片上,脂肪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位于细胞边缘,细胞质较少,细胞内充满脂滴。正常脂肪组织的代谢功能正常,能够根据身体的能量需求适时地储存和释放脂肪,同时维持正常的内分泌功能,与周围组织和器官保持良好的相互作用和协调。

异常脂肪组织

脂肪堆积过多

当人体摄入的能量远远超过消耗时,脂肪组织会过度增生,导致肥胖。肥胖不仅表现为皮下脂肪增厚,还可能伴有内脏脂肪的增加,引起身体形态改变,如腹部膨隆、腰围增大等。

脂肪分布异常

疾病或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脂肪在体内的分布异常,如向心性肥胖,即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和内脏周围,而四肢相对较瘦。这种脂肪分布模式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脂肪萎缩

一些疾病或药物副作用可能导致脂肪组织的萎缩,使局部或全身脂肪减少。例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可能引起皮下脂肪组织的萎缩,导致皮肤凹陷、变硬,影响外观和身体功能。

参考文献
[1]李秀钧.脂肪组织是又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22(3):129-131.
[2]杨义生,陈家伦.脂肪组织分泌功能研究新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 12(3):3.

脂肪组织异常症状有肥胖相关症状、脂肪萎缩相关症状等。

肥胖相关症状

肥胖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呼吸急促、乏力、关节疼痛,增加患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风险。

脂肪萎缩相关症状

局部脂肪萎缩可导致皮肤凹陷、肢体不对称,影响美观和身体的正常运动功能。全身性脂肪萎缩还可能伴随有胰岛素抵抗、高血脂、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李秀钧.脂肪组织是又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22(3):129-131.
[2]杨义生,陈家伦.脂肪组织分泌功能研究新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 12(3):3.

影响脂肪组织因素有饮食因素、运动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等。

饮食因素

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饮食结构,以及过度进食,是导致脂肪组织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摄入过多的热量,超过身体的消耗,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运动因素

缺乏运动或运动量过少,身体消耗的能量减少,脂肪无法得到有效的燃烧和代谢,容易在体内堆积。

遗传因素

遗传在脂肪组织的分布和代谢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个体更容易发胖或出现脂肪分布异常,如一些家族性肥胖症就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失调也会影响脂肪组织的功能和代谢,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身体的新陈代谢率下降,容易导致脂肪堆积;又如皮质醇增多症,体内皮质醇激素水平过高,会引起向心性肥胖。

疾病因素

一些疾病如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瘤等,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或代谢过程,从而导致脂肪组织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导致脂肪在腹部和内脏周围堆积。

药物因素

药物可能会影响脂肪代谢,导致体重增加或脂肪分布改变,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糖皮质激素等,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肥胖。

参考文献
[1]李秀钧.脂肪组织是又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22(3):129-131.
[2]杨义生,陈家伦.脂肪组织分泌功能研究新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 12(3):3.

测量腰部最细处的周长,一般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提示可能存在腹部脂肪堆积过多,即中心性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可以通过体脂秤、生物电阻抗分析等方法估算体脂率。正常成年男性的体脂率一般在15%-18%,女性在20%-25%。体脂率过高可能提示脂肪组织异常,但这些测量方法的准确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李秀钧.脂肪组织是又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22(3):129-131.
[2]杨义生,陈家伦.脂肪组织分泌功能研究新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 12(3):3.

脂肪组织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视诊

观察身体的外形,是否有肥胖、消瘦、局部脂肪堆积或萎缩等异常表现,如腹部膨隆、水牛背、满月脸等,可初步判断脂肪组织的情况。

触诊

通过触摸身体各部位的脂肪组织,了解其质地、厚度、有无结节或硬块等,有助于发现脂肪组织的异常,如脂肪瘤可在皮下触及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质地柔软,边界清楚。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可用于检测皮下脂肪组织的厚度、层次结构,以及是否存在脂肪瘤等病变。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无辐射,对浅表部位的脂肪组织检查有一定的优势。

CT检查

能更准确地测量全身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尤其是内脏脂肪的分布和体积,对于评估肥胖程度和脂肪分布类型有重要意义。同时,CT还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脂肪组织病变,如脂肪肉瘤等,但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剂量。

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可清晰显示脂肪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诊断一些复杂的脂肪组织疾病,如脂肪营养不良等有重要价值,但MRI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

实验室检查

血脂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了解脂肪代谢情况。血脂异常往往与脂肪组织异常有关,如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提示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在血液中堆积。

血糖检查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可反映身体的糖代谢状态。肥胖或脂肪组织异常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血糖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激素水平检测

检测甲状腺激素、皮质醇、胰岛素等激素水平,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内分泌失调导致的脂肪组织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皮质醇增多症时皮质醇水平升高。

其他检查

基因检测

一些遗传性肥胖或脂肪代谢异常疾病,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明确病因,发现潜在的基因突变,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但基因检测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还相对有限,且费用较高。

病理检查

当怀疑有脂肪组织肿瘤或其他病变时,通过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类型和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秀钧.脂肪组织是又一个新的内分泌器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22(3):129-131.
[2]杨义生,陈家伦.脂肪组织分泌功能研究新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4,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