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风湿免疫科,骨科

背部肌肉

杨铁生
杨铁生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背部肌肉是人体背部的肌肉群。

相互协作,对维持身体的姿势、运动以及保护脊柱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是人体肌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置

斜方肌

位于项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呈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成斜方形。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及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背阔肌

为全身最大的扁肌,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等,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肩胛提肌

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4个颈椎的横突,止于肩胛骨的上角。

菱形肌

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呈菱形的扁肌,起自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

竖脊肌

纵列于脊柱两侧的沟内,为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向上分出三群肌束,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并到达颞骨乳突。

横突棘肌

由多个斜肌束组成,位于竖脊肌的深面,起自横突,斜向内上方,止于棘突。包括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等。

参考文献
[1]孙立枫,常晔.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的肌电图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8):2.
[2]徐白萱,田嘉禾,尹大一,等.^(18)F-FDG PET全身显像时颈背部肌肉对称性浓聚分析[J].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3, 23(6):369-370.
斜方肌

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及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可使肩胛骨上提、下降、后缩以及上回旋等,不同部位的肌束功能有所差异,例如其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降。

背阔肌

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等,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主要作用是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比如在引体向上动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肩胛提肌

起自上4个颈椎的横突,止于肩胛骨的上角。可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回旋,协助颈部侧屈等。

菱形肌

起自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使肩胛骨后缩、上提,并可协同斜方肌稳定肩胛骨。

竖脊肌

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向上分出三群肌束,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并到达颞骨乳突。一侧竖脊肌收缩可使脊柱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脊柱后伸,对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以及身体的直立姿势起着重要作用。

横突棘肌

由多个斜肌束组成,包括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等。起自横突,斜向内上方,止于棘突。主要参与脊柱的伸、侧屈和旋转等运动,协同竖脊肌稳定脊柱。

参考文献
[1]孙立枫,常晔.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的肌电图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8):2.
[2]徐白萱,田嘉禾,尹大一,等.^(18)F-FDG PET全身显像时颈背部肌肉对称性浓聚分析[J].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3, 23(6):369-370.

背部肌肉具有维持姿势、运动身体、保护脊柱等功能。  

维持姿势

背部肌肉协同作用,帮助保持身体的直立姿势,使头部、颈部和躯干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防止身体前倾或侧弯。竖脊肌持续收缩,可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避免脊柱过度弯曲或伸展。

运动身体

参与多种身体运动,如上肢的上举、后伸、外展等动作,以及脊柱的屈伸、侧屈和旋转运动。背阔肌可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在引体向上等动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斜方肌上束可上提肩胛骨,辅助耸肩动作,下束可使肩胛骨下降,参与肩部的下沉动作。

保护脊柱

像一层天然的铠甲,覆盖在脊柱周围,减轻外界对脊柱的冲击力,保护脊髓和神经根免受损伤。在进行重物搬运或受到外力撞击时,背部肌肉能够缓冲力量,减少对脊柱的伤害风险。

参考文献
[1]孙立枫,常晔.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的肌电图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8):2.
[2]徐白萱,田嘉禾,尹大一,等.^(18)F-FDG PET全身显像时颈背部肌肉对称性浓聚分析[J].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3, 23(6):369-370.

碳水化合物可为肌肉运动提供能量。可选择全麦面包、糙米、燕麦、土豆等复杂碳水化合物,它们能缓慢释放能量,维持肌肉的持续运动。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对维持骨骼和肌肉健康很重要,可通过多晒太阳或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蛋黄等获取。维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轻肌肉疲劳和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可从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获取,如橙子、菠菜、杏仁等。矿物质如钙、镁、钾等对肌肉收缩和神经传导也有重要作用,牛奶、坚果、香蕉等食物是不错的来源。

参考文献
[1]孙立枫,常晔.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的肌电图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8):2.
[2]徐白萱,田嘉禾,尹大一,等.^(18)F-FDG PET全身显像时颈背部肌肉对称性浓聚分析[J].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3, 23(6):369-370.

如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等,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背部肌肉的耐力。在进行有氧运动时,背部肌肉会随着身体的运动而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为肌肉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包括引体向上、俯卧撑、哑铃划船、坐姿下拉等练习,可针对性地增强背部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和维度。引体向上主要锻炼背阔肌和斜方肌下束,哑铃划船能有效刺激竖脊肌和背阔肌等。瑜伽和普拉提中的一些伸展动作,如猫牛式、下犬式、脊柱扭转式等,以及简单的背部伸展动作如站立位体前屈、坐姿体前屈等,可帮助放松背部肌肉,增加肌肉的柔韧性,预防肌肉紧张和损伤。

参考文献
[1]孙立枫,常晔.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的肌电图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8):2.
[2]徐白萱,田嘉禾,尹大一,等.^(18)F-FDG PET全身显像时颈背部肌肉对称性浓聚分析[J].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3, 23(6):369-370.

背部肌肉的日常养护有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等。  

保持正确姿势

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保持挺胸抬头,避免弯腰驼背。正确的姿势能使背部肌肉处于平衡的张力状态,减少不必要的肌肉劳损。长时间坐着时,应选择合适的座椅,使腰部和背部得到良好的支撑。

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背部肌肉疲劳,应定时起身活动,舒展身体,改变姿势,促进背部肌肉的血液循环。

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

床垫应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舒适性,能贴合人体的生理曲线,使脊柱在睡眠时保持自然的姿势。枕头的高度和硬度也要适中,以维持颈椎的正常曲度,减轻颈部和背部肌肉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孙立枫,常晔.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的肌电图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8):2.
[2]徐白萱,田嘉禾,尹大一,等.^(18)F-FDG PET全身显像时颈背部肌肉对称性浓聚分析[J].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3, 23(6):369-370.
背部肌肉形态

正常背部肌肉

在正常情况下,背部肌肉应呈现出自然的线条和轮廓,左右两侧对称,肌肉饱满且富有弹性。从侧面看,脊柱有正常的生理曲度,背部肌肉与脊柱的贴合度良好,没有明显的凹陷或凸起。

异常背部肌肉

可能表现为肌肉萎缩,即肌肉体积减小,外观上看起来较为瘦弱,可能是由于神经损伤、长期废用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也可能出现肌肉肥大,肌肉异常增大,可能与过度训练、某些疾病或药物使用有关。此外,背部肌肉还可能出现不对称、挛缩等异常形态。

参考文献
[1]孙立枫,常晔.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的肌电图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8):2.
[2]徐白萱,田嘉禾,尹大一,等.^(18)F-FDG PET全身显像时颈背部肌肉对称性浓聚分析[J].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3, 23(6):369-370.

背部肌肉的异常症状有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肌肉无力等。

疼痛

背部肌肉劳损或拉伤时,会出现疼痛症状,疼痛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可能是隐痛、刺痛、酸痛或剧痛,疼痛部位多在肌肉损伤处或其周围,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剧。

僵硬和活动受限

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使用背部肌肉后,背部肌肉容易出现僵硬感,活动时会感到不灵活,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脊柱的活动范围受限,影响正常的身体运动,如弯腰、转身、伸懒腰等动作困难。

肌肉无力

当背部肌肉出现神经损伤或患有某些疾病时,可能会导致肌肉力量减弱,表现为无法完成一些原本轻松的动作,如提重物、支撑身体等,甚至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或容易摔倒等情况。

参考文献
[1]孙立枫,常晔.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的肌电图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8):2.
[2]徐白萱,田嘉禾,尹大一,等.^(18)F-FDG PET全身显像时颈背部肌肉对称性浓聚分析[J].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3, 23(6):369-370.

影响背部肌肉的因素有生活习惯、运动因素、营养状况、年龄增长、疾病和外伤等。  

生活习惯

长期弯腰驼背、久坐不动、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等不良生活习惯,会使背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或拉伸状态,容易导致肌肉劳损和疲劳,增加背部疼痛和损伤的风险。

运动因素

过度运动、运动姿势不正确或突然进行高强度的运动,都可能导致背部肌肉拉伤、扭伤或疲劳性损伤。缺乏运动则会使背部肌肉力量减弱,柔韧性下降,无法有效维持身体的正常姿势和运动功能。

营养状况

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会影响背部肌肉的修复、生长和正常功能。缺乏维生素D和钙会导致骨骼和肌肉健康问题,增加背部疼痛和损伤的风险。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背部肌肉会逐渐流失,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下降,同时,脊柱的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问题也可能出现,这些都会影响背部肌肉的功能和健康,增加患背部疾病的可能性。

疾病和外伤

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背部肌肉的功能和健康。外伤如背部的撞击、摔倒、扭伤等,也可能导致背部肌肉损伤。

参考文献
[1]孙立枫,常晔.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的肌电图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8):2.
[2]徐白萱,田嘉禾,尹大一,等.^(18)F-FDG PET全身显像时颈背部肌肉对称性浓聚分析[J].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3, 23(6):369-370.

可通过对着镜子观察背部的形态,看两侧肌肉是否对称,有无明显的凹陷、凸起或肌肉萎缩、肥大等异常情况。同时,注意脊柱的生理曲度是否正常,有无侧弯或驼背现象。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测试,如弯腰、伸腰、转身、耸肩、手臂上举等,感受背部肌肉的运动是否顺畅,有无疼痛、卡顿或无力感。若在某个动作中出现明显的不适或受限,可能提示背部肌肉或脊柱存在问题。用手触摸背部肌肉,感受肌肉的紧张程度、硬度和有无压痛。正常的肌肉应该是柔软且有弹性的,若触摸到肌肉紧张、僵硬或有明显的压痛,可能表示肌肉存在劳损或损伤。

参考文献
[1]孙立枫,常晔.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的肌电图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8):2.
[2]徐白萱,田嘉禾,尹大一,等.^(18)F-FDG PET全身显像时颈背部肌肉对称性浓聚分析[J].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3, 23(6):369-370.

背部肌肉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视诊

医生会观察患者背部的整体外观,包括肌肉形态、脊柱曲度、皮肤状况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触诊

通过触摸背部肌肉,检查肌肉的紧张度、压痛、肿块等情况,以确定肌肉是否有损伤、炎症或其他病变。触诊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脊柱的位置和形态是否正常。

活动度检查

医生会让患者进行一系列的脊柱活动,如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观察患者的活动范围和是否存在疼痛、受限等情况,以评估背部肌肉和脊柱的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可拍摄背部的正位、侧位和斜位片,观察脊柱的形态、结构、椎间隙、椎体骨质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脊柱的骨折、脱位、骨质增生、侧弯等病变,间接了解背部肌肉的状况。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背部的骨骼结构,对于诊断脊柱的细微骨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病变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周围肌肉组织的大致情况,如是否有肿胀、萎缩等。

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可清晰地显示背部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如肌肉拉伤、炎症、肿瘤等,是诊断背部软组织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指标,可帮助诊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风湿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背部肌肉的健康。例如,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肌酸激酶检查

当背部肌肉发生损伤或病变时,肌酸激酶会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因此,检测肌酸激酶有助于判断背部肌肉是否存在损伤,尤其是在怀疑有肌肉拉伤或横纹肌溶解等情况时。

其他检查

肌电图检查

主要用于评估背部肌肉的神经功能。通过将电极插入肌肉中,记录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可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肌肉疾病或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等,对于诊断一些导致背部肌肉无力或萎缩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立枫,常晔.支具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的肌电图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8):2.
[2]徐白萱,田嘉禾,尹大一,等.^(18)F-FDG PET全身显像时颈背部肌肉对称性浓聚分析[J].中华核医学杂志, 2003, 23(6):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