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是包绕心脏和出入心脏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
对心脏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心包病变会引起心包囊肿、心包炎等疾病。
心包位于中纵隔内,外面包裹着纤维心包,其内侧为浆膜心包。它包裹着心脏,向上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外膜相延续。
心包分为纤维心包、浆膜心包、心包腔。
纤维心包是心包最外层的坚韧纤维结缔组织囊。它向上与大血管的外膜相延续,向下与膈的中心腱紧密相连。其主要作用是为心脏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限制心脏过度扩张。例如,在心脏承受较大压力时,纤维心包可以防止心脏因过度充盈而破裂。
浆膜心包又分为脏层和壁层。脏层紧贴心肌表面,即心外膜;壁层衬于纤维心包内面。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互移行,围成潜在性腔隙,称为心包腔。
心包腔内含有少量的浆液,起润滑作用,可减少心脏搏动时的摩擦。这些浆液在心脏跳动过程中,使脏层和壁层心包能够相对滑动,保证心脏正常的收缩和舒张运动。
心包具有保持心脏的位置和大小、润滑心脏、保护心脏等功能。
纤维心包通过其坚韧的纤维组织将心脏固定在胸腔内的适当位置,防止心脏在胸腔内过度移位。同时,它对心脏的大小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当心脏因病变而过度扩张时,纤维心包能够对其产生抵抗,避免心脏过度膨胀。
心包腔内的浆液可以使心脏在跳动过程中,脏层和壁层心包之间能够顺滑地相对运动。就像机器的零件之间需要润滑油一样,这种润滑作用能够减少摩擦,保护心脏表面的组织,防止因摩擦而导致的损伤。
心包能够对外界的物理性损伤起到缓冲作用。例如,当胸部受到撞击时,心包可以减轻外力对心脏的直接冲击,保护心脏免受损伤。同时,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周围炎症的蔓延,起到隔离和保护心脏的作用。
均衡饮食对于心包健康非常重要。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橙子、草莓等,这些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减少炎症反应,保护心血管系统。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例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它们是心脏肌肉等组织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高盐食物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高脂肪食物会使血脂升高,易引发心血管疾病;高糖食物可能导致血糖波动,间接影响心脏功能。
适量的有氧运动对心包和心脏健康有益。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运动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得到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也能使心包的弹性和韧性得到维持。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剧烈运动。过度剧烈的运动可能会给心脏和心包带来过大的压力,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例如,过度的马拉松长跑等极限运动,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训练,可能会对心脏和心包造成损伤。
心包的日常养护一般有成规律作息、保持心情稳定、预防感染等。
规律的作息可以保证心脏和心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心脏和心包的正常生理功能。睡眠过程中,身体的代谢率降低,心脏负担减轻,有利于心脏和心包的自我修复。
情绪波动过大,如长期的焦虑、愤怒、紧张等情绪,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生理反应,增加心脏和心包的负担。保持心情舒畅、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影响,维护心脏和心包的健康。
感染是引起心包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在流感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等预防感染的措施,以降低心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正常心包
正常心包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下表现为一层薄而连续的结构。心包腔内有少量浆液,心脏在其中能够正常搏动,没有积液、增厚或其他异常改变。
异常心包
这是一种先天性心包发育异常疾病。是在胚胎时期心包腔形成过程中,部分胚胎细胞形成的囊性肿物。心包囊肿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薄,内含清亮液体。大多数心包囊肿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部不适、咳嗽等症状。
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等因素发生炎症。炎症可导致心包脏层和壁层之间的摩擦增加,患者可出现胸痛,疼痛通常在深呼吸、咳嗽或身体前倾时加重。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多种原因可导致心包腔内液体增多,形成心包积液。如感染、肿瘤、心力衰竭等。少量的心包积液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积液量的增加,可压迫心脏,导致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这是一种严重的心包疾病,通常是由于大量心包积液迅速积聚,使心包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压迫心脏,导致心脏舒张受限。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血压骤降等症状,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
主要是由于心包慢性炎症导致心包增厚、粘连、钙化,使心包失去弹性,限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腹胀(由于体循环淤血导致胃肠道淤血)等症状。
心包肿瘤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转移性的。原发性心包肿瘤比较少见,转移性心包肿瘤多来自于肺癌、乳腺癌等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肿瘤可导致心包积液、心脏受压等症状,还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引起胸痛、咳嗽等症状。
心包的异常症状有呼吸困难症状、疼痛、其他症状等。
当心包出现异常,如心包积液、心包压塞、缩窄性心包炎等情况时,由于心脏的舒张受限或受压,导致肺循环淤血,会引起呼吸困难。患者可能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在活动后加重)、端坐呼吸(患者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在夜间睡眠中突然发作,患者因呼吸困难而惊醒)等。
心包炎患者主要的症状是胸痛,疼痛性质多为尖锐的刺痛或钝痛,可放射至颈部、肩部、背部等部位。疼痛通常与呼吸运动、身体姿势有关,如在深呼吸、咳嗽、仰卧位时疼痛可能加重,而前倾位时疼痛可能减轻。
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水肿、心悸等症状。
影响心包的因素有感染、原发疾病、其他因素等。
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是引起心包疾病的常见原因。感染可直接侵犯心包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心包炎、心包积液等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原发疾病都可能累及心包,引起心包的继发性病变。例如,在心肌梗死时,可能会引起心包炎;恶性肿瘤可能转移至心包,导致心包肿瘤或心包积液。
外伤如胸部受到撞击、刺伤等可能直接损伤心包;药物过敏也可能导致心包炎等疾病。此外,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对心包产生不良影响。
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症状来初步判断心包是否可能出现异常。例如,注意自己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如果在活动后或夜间经常出现呼吸困难,或者胸部有持续的疼痛,尤其是与呼吸、体位有关的疼痛,可能提示心包存在问题。监测自己的心率和血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情况,也可能与心包异常有关。
心包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他检查等。
医生在体格检查时,会重点检查心脏听诊区。在正常情况下,心脏听诊可听到规律的心跳声。如果有心包摩擦音,通常提示有心包炎。心包摩擦音是一种抓刮样、粗糙的声音,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易听到,可随呼吸和心脏搏动而变化。还会检查患者的颈静脉是否怒张,这是判断是否存在心包压塞或右心衰竭等情况的重要体征之一。当出现心包压塞等情况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颈静脉会充盈、怒张。检查患者的肝脏是否肿大、下肢是否有水肿等,这些体征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体循环淤血,对于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有重要意义。
血液检查是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对于怀疑有心包炎的患者,会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如果是感染性心包炎,血常规可能会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在炎症时通常也会升高。对怀疑有自身免疫性心包疾病的患者,还会检查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以明确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心包。对怀疑有心包肿瘤的患者,可能会检查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虽然这些标志物不是特异性的心包肿瘤诊断指标,但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参考。
超声心动图
这是检查心包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心包的结构、厚度、有无积液等情况。对于心包积液,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地测量积液量的多少,还能观察积液对心脏的压迫程度。同时,也能发现心包囊肿等占位性病变。
CT检查
CT检查能够更详细地显示心包的形态、厚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心包肿瘤、心包钙化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提供横断面的图像,有助于判断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磁共振成像(MRI)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可以更好地显示心包的病变。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心包疾病,如心包炎的炎症范围、心包肿瘤的侵犯程度等方面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心包穿刺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在诊断方面,通过抽取心包腔内的液体进行检查,如检查液体的性质(是渗出液还是漏出液)、细胞成分、是否有肿瘤细胞等,有助于明确心包积液的原因。在治疗方面,对于大量心包积液导致心包压塞等紧急情况,心包穿刺可以抽出积液,缓解心脏受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