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普通外科,骨科

腓肠肌

王磊
王磊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外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腓肠肌是小腿后侧的一块重要肌肉。

属于小腿三头肌的一部分,与比目鱼肌共同组成小腿三头肌。

其名称来源于希腊语,“gastrocnemius”意思是“肚子”,形象地描述了形状。

位置

位于小腿后方,有内侧头和外侧头。内侧头起自股骨内侧髁后面,外侧头起自股骨外侧髁后面,两个头在小腿中部合并,向下移行为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参考文献
[1]李应义.国人尸体中的第三腓肠肌[J].宁夏医学院学报, 1989, 000(002):68-70.
[2]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不同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9):4.

腓肠肌分为肌腹和肌腱。

肌腹

腓肠肌有两个肌腹,即内侧肌腹和外侧肌腹。肌腹主要由肌纤维组成,这些肌纤维呈梭形,能够收缩产生力量。肌纤维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束状结构。

肌腱

向下延续为跟腱,跟腱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之一。主要由致密的胶原纤维组成,能够将腓肠肌收缩产生的力量有效地传递到跟骨,实现踝关节的跖屈等动作。

参考文献
[1]李应义.国人尸体中的第三腓肠肌[J].宁夏医学院学报, 1989, 000(002):68-70.
[2]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不同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9):4.

腓肠肌具有跖屈踝关节、屈膝等功能。  

跖屈踝关节

这是腓肠肌的主要功能。在行走、跑步、跳跃等运动中,腓肠肌收缩,使踝关节跖屈,推动身体向前或向上运动。在跑步的蹬地阶段,腓肠肌强烈收缩,使足跟抬起,提供向前的动力。

屈膝

腓肠肌的内侧头和外侧头起自股骨髁,所以它也参与膝关节的屈曲动作。不过,在屈膝动作中,它的作用相对较弱,主要是在膝关节需要较大幅度屈曲时发挥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应义.国人尸体中的第三腓肠肌[J].宁夏医学院学报, 1989, 000(002):68-70.
[2]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不同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9):4.

蛋白质是肌肉修复和生长的重要营养素。可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制品等。鸡胸肉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每100克鸡胸肉含有约20-25克蛋白质。维生素D和钙对于维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很重要。可以通过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等和钙如牛奶、绿叶蔬菜等来保证营养供应。维生素C等抗氧化维生素也有助于减少肌肉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可多吃柑橘类水果、草莓等。

参考文献
[1]李应义.国人尸体中的第三腓肠肌[J].宁夏医学院学报, 1989, 000(002):68-70.
[2]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不同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9):4.

拉伸腓肠肌可以有效预防肌肉拉伤和挛缩。站立位小腿后侧伸展,双脚与肩同宽,将一只脚的后跟尽量向后抬起,感受小腿后侧的拉伸,保持30-60秒,换另一侧。还有坐姿小腿后侧伸展,坐在椅子上,双腿伸直,用毛巾或弹力带绕过脚底,双手握住两端,将脚尖向身体方向拉,以拉伸腓肠肌。通过提踵练习可以增强腓肠肌力量。双脚与肩同宽,站在台阶边缘,前脚掌着地,后脚跟悬空,缓慢抬起足跟,尽量向上抬高,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进行3-4组。

参考文献
[1]李应义.国人尸体中的第三腓肠肌[J].宁夏医学院学报, 1989, 000(002):68-70.
[2]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不同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9):4.

保持正确的站立和行走姿势,避免长时间踮脚或过度内翻、外翻脚部,这样可以减少腓肠肌的异常受力。站立时,双脚应均匀受力,膝盖微微弯曲,身体重心放在脚的中心位置。避免长时间连续行走或跑步等运动,防止腓肠肌过度疲劳。如果进行长时间运动,中间应适当休息,给肌肉恢复的时间。例如,在长时间徒步旅行中,每1-2小时休息10-15分钟,放松腿部肌肉。

参考文献
[1]李应义.国人尸体中的第三腓肠肌[J].宁夏医学院学报, 1989, 000(002):68-70.
[2]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不同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9):4.
腓肠肌形态

正常情况下,腓肠肌在小腿后侧呈现出隆起的外观。在放松状态下,它的轮廓较为柔和;当肌肉收缩时,如踮脚时,腓肠肌会变得更加紧实,轮廓更加明显,形成明显的肌肉块。

正常腓肠肌

正常腓肠肌应该是柔软且有弹性的,两侧小腿的腓肠肌大小和形态基本对称。在运动时能够正常发挥其功能,收缩和舒张自如,不会引起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

异常腓肠肌

肌肉萎缩

表现为腓肠肌体积减小,可能是由于长期卧床、神经损伤如坐骨神经损伤等或废用性萎缩等原因引起。骨折后长时间腿部固定,肌肉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就会逐渐萎缩。

肌肉拉伤

通常是由于过度伸展或收缩造成的。如在突然剧烈运动,像短跑冲刺时,肌肉可能会出现拉伤,局部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等症状。

肌肉痉挛

常见于过度疲劳、寒冷刺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腓肠肌会突然出现强直性收缩,引起疼痛,肌肉会变得硬邦邦的,患者往往难以忍受。

参考文献
[1]李应义.国人尸体中的第三腓肠肌[J].宁夏医学院学报, 1989, 000(002):68-70.
[2]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不同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9):4.

腓肠肌的异常症状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疼痛

拉伤、痉挛、炎症等情况都会导致疼痛,疼痛程度不一,从轻微的酸痛到剧烈的刺痛都有可能。运动后乳酸堆积可能引起轻微的酸痛,而肌肉撕裂则会导致剧烈疼痛。

肿胀

损伤后,局部组织液渗出,会导致腓肠肌肿胀。如肌肉拉伤后,伤处周围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皮肤颜色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活动受限

无论是疼痛还是肌肉功能受损,都会导致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受限。例如,严重的肌肉拉伤可能使患者无法正常行走或踮脚。

参考文献
[1]李应义.国人尸体中的第三腓肠肌[J].宁夏医学院学报, 1989, 000(002):68-70.
[2]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不同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9):4.

影响腓肠肌的因素有运动因素、营养因素、神经因素等。

运动因素

过度运动、运动姿势不正确、缺乏热身和拉伸等都是导致腓肠肌异常的常见运动因素。例如,没有进行热身就直接进行高强度跑步,很容易引起肌肉拉伤。

营养因素

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缺乏会影响腓肠肌的健康。如老年人由于钙吸收能力下降,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进而影响腓肠肌的功能。

神经因素

坐骨神经等支配腓肠肌的神经出现病变,会导致肌肉运动和感觉异常。例如,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可能会引起腓肠肌的麻木、无力等症状。

参考文献
[1]李应义.国人尸体中的第三腓肠肌[J].宁夏医学院学报, 1989, 000(002):68-70.
[2]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不同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9):4.

可以在镜子前观察两侧腓肠肌的大小、形态是否对称。同时,注意是否有局部肿胀、瘀斑等异常情况。进行简单的动作测试,如踮脚动作,看两侧腓肠肌是否能够正常收缩,是否有疼痛或无力感。还可以进行屈膝动作测试,观察腓肠肌在膝关节屈曲过程中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应义.国人尸体中的第三腓肠肌[J].宁夏医学院学报, 1989, 000(002):68-70.
[2]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不同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9):4.

腓肠肌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视诊

医生会观察腓肠肌的外观,包括大小、形状、皮肤颜色等。例如,观察是否有肌肉萎缩、肿胀、瘀斑或静脉曲张等情况。

触诊

通过触摸来检查腓肠肌,了解肌肉的紧张度、有无压痛、肿块等。如在肌肉拉伤时,触诊会发现局部压痛明显,肌肉可能会有硬结。

关节活动度检查

检查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活动范围,评估腓肠肌对关节活动的影响。比如,检查踝关节的跖屈和背屈范围,以及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范围。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可以清晰地显示腓肠肌的结构,包括肌腹、肌腱和周围组织。对于诊断肌肉拉伤、撕裂、血肿等情况有帮助。在肌肉拉伤后,超声可以看到肌纤维的连续性中断或局部血肿形成。

磁共振成像(MRI)

能够更准确地显示肌肉、肌腱和周围软组织的病变。它对诊断肌肉炎症、肿瘤等病变有很高的价值。例如,对怀疑有腓肠肌肿瘤的患者,MRI可以提供详细的病变信息。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肌酸激酶(CK)等指标。在肌肉损伤时,肌酸激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通过检测肌酸激酶水平,可以辅助判断腓肠肌是否有损伤。

电解质检查

检查血液中的电解质如钙、钾、钠等水平,因为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引起肌肉痉挛等异常情况。低钙血症可能会导致腓肠肌痉挛。

其他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

如肌电图检查,可以检测腓肠肌的神经传导功能。当神经受损时,肌电图会显示出异常的电信号,有助于诊断神经源性肌肉疾病或神经损伤引起的腓肠肌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李应义.国人尸体中的第三腓肠肌[J].宁夏医学院学报, 1989, 000(002):68-70.
[2]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不同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