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神经

范存刚
范存刚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神经是由神经元组成的纤维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

负责在身体各部位之间传递信息,包括感觉信息、运动指令以及各种内部调节信号等。

使身体各部分能够协调工作,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位置

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包括脑和脊髓。脑又分为大脑、小脑、脑干等不同区域,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

遍布全身各处,连接着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和感受器。根据其分布部位和功能可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等。

参考文献
[1]方定华,朱镛连.神经康复学[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5(4):3.
[2]晏勇,王学峰,陈阳美.癫痫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测定[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32(1):3.

神经分为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等。  

神经元

是神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树突是从细胞体发出的短而分支多的突起,主要功能是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冲动;轴突是从细胞体发出的长而分支少的突起,其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

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外包髓鞘和神经膜构成,根据有无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髓鞘具有绝缘作用,可加速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末梢

是神经纤维的末端部分,分布在各种组织和器官内,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分别负责感受刺激和支配肌肉或腺体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方定华,朱镛连.神经康复学[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5(4):3.
[2]晏勇,王学峰,陈阳美.癫痫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测定[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32(1):3.

神经具有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调节功能等。  

感觉功能

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如痛觉、温度觉、触觉、压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并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们能够感知周围世界。

运动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运动神经纤维将神经冲动传递给效应器,主要是肌肉和腺体,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或舒张,实现身体的各种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活动。

调节功能

可调节身体的内脏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血压等,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还参与调节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的功能,对整体生理功能进行综合调控。

参考文献
[1]方定华,朱镛连.神经康复学[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5(4):3.
[2]晏勇,王学峰,陈阳美.癫痫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测定[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32(1):3.

保证摄入富含各种营养素的食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为神经的正常功能提供物质基础。多食用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鱼类、肉类、蛋类、豆类、坚果等,有助于维持神经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等,对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富含维生素C和E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减轻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参考文献
[1]方定华,朱镛连.神经康复学[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5(4):3.
[2]晏勇,王学峰,陈阳美.癫痫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测定[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32(1):3.

如散步、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有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还能增强心肺功能,为神经系统提供更好的支持。通过各种体式和呼吸练习,可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促进神经系统的平衡和调节,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对神经功能的正常发挥有积极作用。适度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刺激神经,促进神经肌肉的协调性。

参考文献
[1]方定华,朱镛连.神经康复学[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5(4):3.
[2]晏勇,王学峰,陈阳美.癫痫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测定[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32(1):3.

神经的日常养护有充足睡眠、减少压力、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 

充足睡眠

每晚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清除神经系统中的代谢废物,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减少压力

长期高压力状态会对神经造成损害,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身心,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如电脑、手机等,会导致眼睛疲劳、颈部和肩部肌肉紧张,进而影响神经功能,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用眼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参考文献
[1]方定华,朱镛连.神经康复学[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5(4):3.
[2]晏勇,王学峰,陈阳美.癫痫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测定[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32(1):3.
神经形态

神经在形态上呈现出细长的纤维状结构,众多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形成神经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如神经外膜、神经束膜等,以保护和支持神经纤维。不同部位的神经粗细和形态有所不同,例如脑神经相对较细且分支复杂,主要分布在头颈部;脊神经则相对较粗,从脊髓发出后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正常神经

能够快速、准确地将神经冲动从一个部位传递到另一个部位,无论是感觉神经将感觉信息传入中枢,还是运动神经将运动指令传出,都能高效完成,保证身体的正常感知和运动功能。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轴突以及神经纤维等结构完好无损,髓鞘完整且连续,神经末梢分布正常,不存在损伤、断裂、脱髓鞘等病理改变。神经与周围的肌肉、骨骼、血管等组织相互配合,协同工作,不存在被压迫、粘连等异常情况,共同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异常神经

神经损伤

可由外伤、手术、炎症、中毒、营养缺乏等多种原因引起,导致神经纤维的断裂、挫伤或轴突的损伤,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出现相应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炎症

如神经炎,可能是由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发,神经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出现肿胀、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神经功能。

神经退行性变

常见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细胞逐渐发生变性、死亡,导致神经功能逐渐减退,出现认知障碍、运动迟缓、震颤等症状。

神经受压

由于周围组织的病变,如肿瘤、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神经,使其传导功能受阻,引起受压部位以下的感觉异常、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

参考文献
[1]方定华,朱镛连.神经康复学[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5(4):3.
[2]晏勇,王学峰,陈阳美.癫痫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测定[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32(1):3.

神经的异常症状有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认知和精神症状等。  

感觉异常

包括疼痛、麻木、刺痛、烧灼感、感觉减退或丧失等,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取决于受影响的神经分布区域。

运动障碍

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肉痉挛、震颤、运动不协调等,影响身体的正常运动功能,严重时可导致瘫痪。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如出现出汗异常、皮肤潮红或苍白、血压波动、心率失常、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涉及多个系统的功能失调。

认知和精神症状

当神经病变影响到大脑时,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情绪波动、抑郁、焦虑等认知和精神方面的异常。

参考文献
[1]方定华,朱镛连.神经康复学[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5(4):3.
[2]晏勇,王学峰,陈阳美.癫痫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测定[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32(1):3.

影响神经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营养因素、代谢因素、心理因素等。  

物理因素

头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受到外伤,如撞击、摔倒、骨折等,可能直接损伤神经;长期暴露在高温、低温、辐射等环境中,也可能对神经造成损害。

化学因素

药物的副作用、化学毒物中毒,如铅、汞、有机磷农药等,以及长期酗酒、吸烟等,都可能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

生物因素

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引起神经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吉兰-巴雷综合征等,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组织,引发神经病变。

营养因素

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E等营养素,可影响神经的代谢和功能,导致神经病变。

代谢因素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神经纤维变性而导致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尿毒症患者体内代谢废物蓄积,也会对神经造成损害。

心理因素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间接影响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方定华,朱镛连.神经康复学[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5(4):3.
[2]晏勇,王学峰,陈阳美.癫痫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测定[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32(1):3.

可以用牙签轻刺皮肤,检查痛觉是否正常;用温水和冷水分别接触皮肤,测试温度觉;用棉球轻触皮肤,评估触觉等,若在某个区域感觉明显减退、增强或异常,可能提示该区域神经有问题。通过观察和测试肌肉力量,如进行握力、抬腿、伸臂等简单动作,若出现肌肉无力、运动不协调或肌肉萎缩等情况,可能与神经功能异常有关。常用的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以及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浅反射,反射减弱或增强都可能反映神经功能的异常。

参考文献
[1]方定华,朱镛连.神经康复学[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5(4):3.
[2]晏勇,王学峰,陈阳美.癫痫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测定[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32(1):3.

神经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神志、精神状态、语言能力、认知功能等,评估高级神经功能;通过检查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眼球运动等,了解脑神经功能;检查肢体的肌力、肌张力、肌肉萎缩情况,以及各种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判断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功能状态。

全身检查

还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检查是否有皮肤损伤、溃疡、肿块等,因为这些可能与神经病变有关;检查脊柱有无畸形、压痛,关节活动是否正常等,以排除因骨骼、关节等问题导致的神经受压或损伤。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

可清晰显示头部、脊柱等部位的骨骼结构,对于发现因颅骨骨折、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颅内肿瘤等导致的神经受压或损伤有重要意义。

MRI成像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能更清楚地显示脑和脊髓的实质结构,对于诊断脑梗死、脑肿瘤、脊髓病变、神经炎等神经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超声检查

可用于检查颈部和四肢的血管情况,了解是否有血管病变导致神经供血不足;也可用于观察浅表神经的形态和结构,辅助诊断某些神经疾病。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维生素B12、叶酸等指标,了解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和是否存在营养缺乏等可能影响神经功能的因素;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

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测脑脊液的压力、常规、生化指标,以及是否有病原体、自身抗体等,对诊断脑膜炎、脑炎、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其他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

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可直接检测神经和肌肉的电活动,对于诊断神经损伤、神经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等具有重要价值,能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基因检测

对于一些遗传性神经疾病,如遗传性共济失调、肌营养不良症等,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帮助了解疾病的遗传方式和预后。

参考文献
[1]方定华,朱镛连.神经康复学[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5(4):3.
[2]晏勇,王学峰,陈阳美.癫痫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测定[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9, 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