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普通外科,耳鼻喉科

耳部

路承
路承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耳鼻喉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耳部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

主要负责听觉和平衡觉的感知与传导。

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耳部的各项功能。

位置

外耳

位于头部两侧,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突出于头部表面,外耳道则是从耳廓的外耳道道口向内延伸至鼓膜的管道。

中耳

位于颞骨内,介于外耳和内耳之间,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等结构。

内耳

结构复杂,位于颞骨岩部内,埋藏在头骨深处,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成,包含了听觉和平衡觉的重要感受器。

参考文献
[1]鲜军舫,王振常,满凤媛,等.耳部病变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4):6.
[2]唐作华,钱雯,宋济昌,等.耳部正常结构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评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 24(8):5.
外耳结构

耳廓

由弹性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具有独特的形状,其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并将其引导进入外耳道。

外耳道

是一条略呈“S”形的管道,从外耳道口延伸至鼓膜,外耳道的皮肤含有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对外耳道和鼓膜有保护作用。

中耳结构

鼓膜

为半透明的薄膜,分隔外耳和中耳,能随声波振动,并将声波传递给中耳的听小骨。

鼓室

是一个含气的小腔,内有三块听小骨,即锤骨、砧骨和镫骨,它们相互连接形成听骨链,可将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递到内耳。

咽鼓管

连接中耳鼓室和鼻咽部,其主要作用是平衡鼓室内外的气压,保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内耳结构

骨迷路

由致密骨质构成,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它们相互连通,形状复杂。

膜迷路

套在骨迷路内,内含内淋巴液,由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等组成,膜迷路内的感受器能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

参考文献
[1]鲜军舫,王振常,满凤媛,等.耳部病变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4):6.
[2]唐作华,钱雯,宋济昌,等.耳部正常结构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评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 24(8):5.

耳部具有听觉功能、平衡功能等。  

听觉功能

外耳收集声波,经外耳道传递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再通过听骨链将振动放大并传递到内耳,内耳的耳蜗将声波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经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听觉中枢,从而产生听觉。

平衡功能

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是人体平衡觉的主要感受器。当头部位置改变或身体运动时,内耳的感受器能感知到这些变化,并将信息通过前庭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根据这些信息来调节身体的姿势和平衡,使人体能够保持直立和稳定的运动。

参考文献
[1]鲜军舫,王振常,满凤媛,等.耳部病变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4):6.
[2]唐作华,钱雯,宋济昌,等.耳部正常结构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评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 24(8):5.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全谷类、瘦肉、鱼类、豆类等,这些营养物质对维持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一些特定的营养素对耳部健康尤为重要,如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外耳道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维生素B族,特别是维生素B12,参与神经髓鞘的形成和维护,对听神经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有助于维持耳部骨骼结构的健康;锌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对耳部组织的修复和正常功能的维持有帮助等。

参考文献
[1]鲜军舫,王振常,满凤媛,等.耳部病变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4):6.
[2]唐作华,钱雯,宋济昌,等.耳部正常结构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评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 24(8):5.

如鼓膜按摩,可用食指轻轻按压耳屏,然后突然松开,通过外耳道内的气压变化对鼓膜进行按摩,每次按摩10-15下,每天可进行3-4次,能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增强鼓膜的活动度。适当的全身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间接对耳部健康有益。有氧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包括耳部的血液循环,为耳部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耳部的正常功能。

参考文献
[1]鲜军舫,王振常,满凤媛,等.耳部病变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4):6.
[2]唐作华,钱雯,宋济昌,等.耳部正常结构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评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 24(8):5.

耳部的日常养护有耳部清洁、避免耳部受伤、减少噪音暴露、注意耳部保暖等。

耳部清洁

保持耳部清洁是预防耳部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要注意清洁方法,避免过度用力或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以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一般可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但不要深入耳道内部。

避免耳部受伤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耳部受到外伤,如避免头部受到撞击、避免耳部被尖锐物体刺伤等。在进行可能有危险的活动时,如运动、骑车等,可佩戴头盔等防护装备。

减少噪音暴露

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如工厂车间、建筑工地、音乐会现场等,可能会损伤耳部的听毛细胞,导致听力下降。应尽量减少在噪音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必要时可佩戴耳塞、耳罩等隔音设备。

注意耳部保暖

寒冷天气时,要注意耳部保暖,可佩戴帽子、耳罩等,避免耳部受冻,因为寒冷可能导致耳部血管收缩,影响耳部血液循环,增加耳部疾病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鲜军舫,王振常,满凤媛,等.耳部病变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4):6.
[2]唐作华,钱雯,宋济昌,等.耳部正常结构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评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 24(8):5.
耳部形态

正常耳部形态

耳廓外形对称,无畸形、红肿、结节等异常。外耳道通畅,无狭窄、闭锁或异物堵塞。鼓膜完整,呈灰白色,半透明,有光泽,标志清晰。

异常耳部形态

包括耳廓畸形,如先天性小耳畸形、招风耳、杯状耳等;外耳道畸形,如外耳道闭锁、狭窄等;鼓膜异常,如鼓膜穿孔、鼓膜内陷、鼓膜浑浊等。这些异常形态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疾病或外伤所致。

参考文献
[1]鲜军舫,王振常,满凤媛,等.耳部病变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4):6.
[2]唐作华,钱雯,宋济昌,等.耳部正常结构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评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 24(8):5.

耳部的异常症状有听力下降、耳鸣、耳痛、耳部异物感、眩晕等。  

听力下降

是耳部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或突发性听力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外耳道堵塞、中耳病变、内耳损伤、听神经病变等。

耳鸣

指在无外界声源刺激时,耳内或头部出现的异常声音感觉,如嗡嗡声、鸣声、嘶嘶声等。耳鸣的产生原因复杂,可能与耳部疾病、全身性疾病、心理因素等有关。

耳痛

可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部外伤等引起,疼痛程度和性质各不相同,可为隐痛、胀痛、刺痛等。

耳部异物感

患者常感觉耳部有异物存在,可能是外耳道确实有异物进入,如耵聍栓塞、小飞虫等,也可能是耳部疾病导致的感觉异常。

眩晕

是一种运动错觉,常伴有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等症状,主要由内耳病变引起,如梅尼埃病、耳石症等。

参考文献
[1]鲜军舫,王振常,满凤媛,等.耳部病变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4):6.
[2]唐作华,钱雯,宋济昌,等.耳部正常结构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评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 24(8):5.

影响耳部的因素有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因素、年龄因素、疾病因素等。

遗传因素

许多耳部疾病与遗传有关,如先天性耳聋、遗传性耳鸣等。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耳部结构发育异常或功能障碍,从而增加耳部疾病的易感性。

感染因素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耳部是导致耳部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中耳炎常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外耳道炎可由真菌感染或细菌感染所致。

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频繁接触化学物质等,都可能对耳部造成损害,引发耳部疾病。

生活习惯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过度疲劳、吸烟、饮酒等,可能影响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增加耳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耳部也不例外。老年人常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耳部问题,这与耳部组织的老化、退行性变有关。

疾病因素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影响耳部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导致耳部疾病的发生或加重耳部疾病的症状。

参考文献
[1]鲜军舫,王振常,满凤媛,等.耳部病变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4):6.
[2]唐作华,钱雯,宋济昌,等.耳部正常结构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评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 24(8):5.

可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听力自测,如在安静的环境中,用手表或手机的闹钟功能,逐渐远离耳部,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记录此时的距离,然后与正常听力的参考距离进行比较,初步判断听力是否有下降。在安静的环境中,留意自己是否有耳内异常声音的感觉,如嗡嗡声、鸣声等,以及耳鸣的持续时间、频率、强度等,若经常出现耳鸣,应及时就医。可进行闭目站立试验,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闭目站立30秒至1分钟,观察自己是否能保持平衡,若站立不稳或有摇晃感,可能提示耳部平衡功能有问题。

参考文献
[1]鲜军舫,王振常,满凤媛,等.耳部病变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4):6.
[2]唐作华,钱雯,宋济昌,等.耳部正常结构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评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 24(8):5.

耳部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耳部外观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耳廓的形态、大小、颜色、有无畸形、红肿、结节、瘢痕等;检查外耳道是否通畅,有无耵聍栓塞、异物、红肿、分泌物等;查看鼓膜的形态、颜色、光泽、有无穿孔、内陷等。

听力检查

包括音叉试验和纯音听阈测试等。音叉试验可初步判断听力损失的类型和程度;纯音听阈测试则能更准确地测量不同频率的听力阈值,确定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

前庭功能检查

如眼震电图检查,通过观察眼球运动来评估前庭功能,了解内耳平衡感受器的功能状态。此外,还有闭目直立试验、过指试验等简单的体格检查方法,可初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

影像学检查

耳部X线检查

可显示耳部的骨质结构,对于诊断外耳道闭锁、中耳乳突炎等疾病有一定帮助,但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有限。

耳部CT检查

能清晰地显示耳部的细微结构,包括外耳道、中耳、内耳的骨质结构和软组织情况,对于诊断耳部外伤、耳部肿瘤、先天性耳部畸形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耳部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强,可清晰地显示内耳的膜迷路、听神经等结构,对于诊断内耳疾病、听神经病变等具有独特的优势。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可判断是否有感染、贫血等全身性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与耳部疾病有关。例如,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耳部存在细菌感染。

凝血功能检查

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对于耳部手术前的评估以及某些耳部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如耳部血管畸形等。

听力学相关检查

除了体格检查中的听力测试外,还有一些实验室检查可用于评估耳部功能,如声导抗测试,可测量中耳的压力、顺应性等指标,判断中耳的功能状态;耳声发射检查,可检测内耳外毛细胞的功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内耳病变。

其他检查

耳内镜检查

通过耳内镜可直接观察外耳道和鼓膜的内部情况,能发现一些细微的病变,如外耳道炎的炎症范围、鼓膜穿孔的大小和位置等,同时还可在耳内镜下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操作。

基因检测

一些遗传性耳部疾病,基因检测可明确是否存在基因突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

参考文献
[1]鲜军舫,王振常,满凤媛,等.耳部病变的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27(4):6.
[2]唐作华,钱雯,宋济昌,等.耳部正常结构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评估[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 2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