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副交感神经系统

吕志勤
吕志勤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副交感神经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副交感神经系统在身体处于安静、休息状态时发挥主要作用。

其作用与交感神经系统相对抗,二者共同维持身体的内稳态。

位置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一般内脏运动核和脊髓骶部第2-4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核。

参考文献
[1]唐文樑.副交感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7(4):4.DOI:10.3969/j.issn.1673-6583.2010.04.007.
[2]吴迪,张向荣,张志.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关性[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 3(4):5.

由中枢部、周围部构成。中枢部发出的纤维在周围部的神经节换元后到达效应器。从脑干发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随第Ⅲ、Ⅶ、Ⅸ、Ⅹ对脑神经走行。骶部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组成盆内脏神经加入盆丛,分布于盆腔脏器等。迷走神经是人体内最长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其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颈静脉孔附近的上神经节和结状神经节内,中枢突止于延髓的孤束核,周围突分布于颈、胸和腹部的脏器。副交感神经纤维起自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主要支配颈部、胸部和腹部的脏器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参考文献
[1]唐文樑.副交感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7(4):4.DOI:10.3969/j.issn.1673-6583.2010.04.007.
[2]吴迪,张向荣,张志.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关性[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 3(4):5.

副交感神经系统有循环系统的作用、呼吸系统的作用、消化系统的作用、泌尿系统的作用、眼的作用、内分泌系统的作用等。

循环系统的作用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同时,还会使部分血管如外生殖器血管扩张。

呼吸系统的作用

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使气道口径变小,同时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有利于保持呼吸道的湿润。

消化系统的作用

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如胃液、胰液和胆汁等,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泌尿系统的作用

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从而促进排尿。

眼的作用

当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兴奋时,会引起瞳孔缩小,晶状体变凸,以适应近距离视物。

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可以调节胰岛素等激素的分泌,例如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有利于血糖的降低。

参考文献
[1]唐文樑.副交感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7(4):4.DOI:10.3969/j.issn.1673-6583.2010.04.007.
[2]吴迪,张向荣,张志.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关性[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 3(4):5.

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很重要、矿物质如钾、镁等对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作)。例如,香蕉富含钾元素,有助于维持神经传导的正常功能。适当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如鱼类中的Omega-3脂肪酸,对神经系统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有益。像三文鱼等深海鱼是很好的来源,可以每周食用2-3次。

参考文献
[1]唐文樑.副交感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7(4):4.DOI:10.3969/j.issn.1673-6583.2010.04.007.
[2]吴迪,张向荣,张志.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关性[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 3(4):5.

瑜伽中的一些体式和呼吸练习有助于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例如,深呼吸练习可以刺激迷走神经,通过缓慢而深沉的吸气和呼气,调节心率等生理功能。山姿、树式等体式也有助于身心放松,平衡神经系统。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在练习过程中,能够引导身体进入放松状态,促进副交感神经兴奋。其动作的连贯性和呼吸的配合,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对内脏器官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有益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养护。

参考文献
[1]唐文樑.副交感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7(4):4.DOI:10.3969/j.issn.1673-6583.2010.04.007.
[2]吴迪,张向荣,张志.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关性[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 3(4):5.

睡眠是身体恢复和调节的重要时期,有利于副交感神经系统发挥作用。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如保持卧室温度适宜、避免噪音干扰等。长期的压力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副交感神经功能。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减轻压力,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促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例如,每天花10-15分钟进行冥想,专注于呼吸或一个特定的意象,能有效缓解紧张情绪。

参考文献
[1]唐文樑.副交感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7(4):4.DOI:10.3969/j.issn.1673-6583.2010.04.007.
[2]吴迪,张向荣,张志.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关性[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 3(4):5.
副交感神经系统形态

副交感神经纤维纤细,在中枢部分主要是神经核团的形式存在。周围部分的神经纤维在组织切片中呈现出细长的丝状结构,神经节通常较小,与交感神经节相比,其分布更靠近效应器官。

正常副交感神经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副交感神经系统会根据身体的状态适时调节内脏器官功能。在进食后,副交感神经会自动增强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在安静休息时,使心率维持在正常较低水平,呼吸平稳,身体的新陈代谢以较低的速率稳定进行。

异常副交感神经系统

功能亢进

可能出现便秘、排尿困难、口干等情况。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导致骶髓损伤时,会出现排尿排便功能障碍。

功能减退

可能出现心率过慢、胃肠蠕动过快导致腹泻、瞳孔过度缩小等症状。药物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过多的乙酰胆碱,引起瞳孔针尖样缩小、流涎、大汗淋漓、腹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

参考文献
[1]唐文樑.副交感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7(4):4.DOI:10.3969/j.issn.1673-6583.2010.04.007.
[2]吴迪,张向荣,张志.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关性[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 3(4):5.

可能出现胃肠蠕动减弱引起的便秘、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导致排尿困难、唾液腺分泌减少引起口干等情况。神经系统疾病导致骶髓损伤时,会出现排尿排便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唐文樑.副交感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7(4):4.DOI:10.3969/j.issn.1673-6583.2010.04.007.
[2]吴迪,张向荣,张志.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关性[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 3(4):5.

影响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因素有药物、疾病、情绪和心理因素等。

药物

药物如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会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功能,而新斯的明等胆碱酯酶抑制剂则会增强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影响神经传导通路、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都可能影响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情绪和心理因素

长期的焦虑、抑郁情绪会干扰副交感神经的正常调节,因为情绪变化会通过大脑的神经调节机制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唐文樑.副交感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7(4):4.DOI:10.3969/j.issn.1673-6583.2010.04.007.
[2]吴迪,张向荣,张志.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关性[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 3(4):5.

在安静状态下,自己数脉搏,正常情况下副交感神经占优势时心率相对较慢且规律。如果发现心率经常异常增快或减慢,可能提示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注意自己的排便情况,如是否经常便秘或腹泻。正常的副交感神经功能有助于维持胃肠蠕动的正常节律,频繁的胃肠功能紊乱可能是副交感神经系统出现问题的一个信号。

参考文献
[1]唐文樑.副交感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7(4):4.DOI:10.3969/j.issn.1673-6583.2010.04.007.
[2]吴迪,张向荣,张志.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关性[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 3(4):5.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检查

医生会检查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基本生命体征,评估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影响。例如,副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心率过缓或过速、血压异常波动等。

腹部检查

通过触诊检查腹部脏器,了解胃肠蠕动情况。如当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时,可能会摸到胃肠蠕动波增强;而功能减退时,可能发现胃肠胀气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可以用于检查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例如,观察膀胱的残余尿量,以判断副交感神经对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调节是否正常。正常情况下,排尿后膀胱内残余尿量较少,若副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出现残余尿量增多的情况。

CT和MRI检查

对怀疑有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干部位的病变影响副交感神经中枢等情况,CT和MRI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脑部和脊髓的结构,帮助医生查找可能影响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检测血糖、血脂等指标,因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引起神经病变影响副交感系统。同时,还可以检查一些神经递质相关的物质,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等。例如,有机磷中毒时,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会显著降低。

尿液检查

可以帮助发现一些泌尿系统疾病,间接反映副交感神经系统对泌尿系统的调节是否正常。例如,通过检测尿比重、尿糖、尿蛋白等指标,判断肾脏等器官的功能状态。

其他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

如体表感觉诱发电位检查,可以检测副交感神经相关的感觉传导通路是否正常。例如,当怀疑有神经损伤影响副交感神经的感觉纤维时,通过这种检查可以定位和评估损伤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唐文樑.副交感神经系统与心力衰竭[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7(4):4.DOI:10.3969/j.issn.1673-6583.2010.04.007.
[2]吴迪,张向荣,张志.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关性[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