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神经外科,骨科

颈部肌肉

范存刚
范存刚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颈部肌肉是位于颈部区域,连接头部与肩部、胸廓的众多肌肉的统称。

相互协作,对维持颈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姿势起着关键作用。

位置

浅层

主要有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斜方肌上部也属于颈部浅层肌肉,位于项部和背部上方,两侧相合成三角形,起于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中层

包括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等,这些肌肉大部分位于颈部前方,在舌骨与胸骨、锁骨之间。

深层

有头夹肌、颈夹肌、竖脊肌颈部等,其中头夹肌起自项韧带下部和上位胸椎棘突,止于乳突和枕骨上项线;颈夹肌起于第3至第6胸椎棘突,止于第1至第3颈椎横突后结节;竖脊肌颈部则纵列于脊柱两侧的沟内,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向上止于椎骨、肋骨及枕骨。

参考文献
[1]李波,李建华,吴涛.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5):3.
[2]俞成杰,高东雯,瞿岳,等.高频超声在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颈部肌肉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主要由肌纤维组成,是肌肉的收缩部分,能够产生力量;肌腱则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连接肌腹与骨骼,主要起到传递力量和固定肌肉位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波,李建华,吴涛.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5):3.
[2]俞成杰,高东雯,瞿岳,等.高频超声在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颈部肌肉具有支撑头部、运动头部和颈部、保护颈部器官等。 

支撑头部

使头部能够保持在正常的位置,维持人体的直立姿势。例如,竖脊肌颈部持续收缩,为头部提供向上的支撑力,防止头部下垂。

运动头部和颈部

实现头部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各种运动。如胸锁乳突肌收缩可使头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斜方肌上部收缩可使头后仰等。

保护颈部器官

在颈部遭受外力冲击时,颈部肌肉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颈部的血管、神经以及颈椎等重要结构。

参考文献
[1]李波,李建华,吴涛.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5):3.
[2]俞成杰,高东雯,瞿岳,等.高频超声在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为肌肉的修复和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肌肉的正常代谢。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颈椎和颈部肌肉的正常功能。钙是骨骼和肌肉正常收缩所必需的元素,维生素D则能促进钙的吸收。可通过食用奶制品、豆制品、蛋黄以及适当晒太阳等方式获取。

参考文献
[1]李波,李建华,吴涛.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5):3.
[2]俞成杰,高东雯,瞿岳,等.高频超声在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如站立位或坐位,双手放于腰间,缓慢将头向后仰,伸展颈部前方肌肉,保持5-10秒后恢复原位,重复多次。也可将头向一侧倾斜,伸展对侧颈部肌肉,左右交替进行。保持身体正直,缓慢地将头向左右两侧旋转,转动幅度以自己能耐受为度,可增强颈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借助双手或弹力带等工具,对颈部肌肉施加一定的阻力,进行前屈、后伸、侧屈等方向的抗阻训练,能有效增强颈部肌肉力量,但需注意控制力度和幅度,避免受伤。

参考文献
[1]李波,李建华,吴涛.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5):3.
[2]俞成杰,高东雯,瞿岳,等.高频超声在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颈部肌肉的日常养护有保持正确姿势、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避免颈部受寒等。

保持正确姿势

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尽量保持头部和颈部处于中立位,减少颈部肌肉的过度劳损。工作或学习时,可调整桌椅高度,使眼睛平视电脑屏幕。

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

枕头的高度和硬度要适中,以能维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为宜;床垫也应具有良好的支撑性,使身体在睡眠时能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避免颈部受寒

寒冷刺激可能导致颈部肌肉痉挛,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颈部保暖,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可佩戴围巾等。

参考文献
[1]李波,李建华,吴涛.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5):3.
[2]俞成杰,高东雯,瞿岳,等.高频超声在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颈部肌肉形态

正常情况下,颈部肌肉外观应是平滑、对称的,无明显的突出、凹陷或肿胀。在肌肉收缩时,可看到和摸到相应肌肉的轮廓,但不会有异常的结节或条索状改变。

正常颈部肌肉

正常颈部肌肉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张力,能够协调地完成各种运动和功能任务。在放松状态下,肌肉柔软且无压痛;在收缩时,力量适中且能迅速响应大脑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

异常颈部肌肉

异常颈部肌肉可表现为多种形态改变,如肌肉紧张、痉挛时,可摸到肌肉僵硬、呈条索状,且有压痛;肌肉萎缩时,局部肌肉体积变小、松弛,力量减弱;肌肉拉伤时,受伤部位会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

参考文献
[1]李波,李建华,吴涛.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5):3.
[2]俞成杰,高东雯,瞿岳,等.高频超声在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颈部肌肉的异常症状有疼痛、活动受限、肌肉无力等。

疼痛

是颈部肌肉异常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酸痛、刺痛、胀痛等,疼痛部位多在颈部肌肉附着点或肌腹处,常因颈部活动、劳累或受寒等因素加重。

活动受限

当颈部肌肉出现问题时,可能导致头部的正常运动范围减小,如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动作变得困难或疼痛加剧。

肌肉无力

颈部肌肉力量减弱,难以支撑头部的正常重量,可能出现头部下垂、容易疲劳等现象,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波,李建华,吴涛.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5):3.
[2]俞成杰,高东雯,瞿岳,等.高频超声在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影响颈部肌肉的因素有不良姿势、外伤、劳损、疾病、年龄增长等。  

不良姿势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歪头睡觉等不良姿势,可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劳损和疼痛。

外伤

颈部受到外力撞击、扭伤等,可直接损伤颈部肌肉,引起出血、肿胀、疼痛等症状。

劳损

长时间进行重复性的颈部运动,如长时间打字、演奏乐器等,容易导致颈部肌肉疲劳和损伤。

疾病

颈椎病、颈部神经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也可能影响颈部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肌肉疼痛、萎缩等症状。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加,颈部肌肉会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如肌肉萎缩、弹性下降等,增加了颈部肌肉损伤和疾病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李波,李建华,吴涛.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5):3.
[2]俞成杰,高东雯,瞿岳,等.高频超声在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面对镜子,观察颈部两侧肌肉是否对称,有无明显的肿胀、突出或凹陷,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同时,注意头部是否有倾斜、旋转等异常姿势。缓慢地进行头部的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动作,感受颈部肌肉是否有疼痛、卡顿或受限的情况。若在某个方向的运动中出现明显疼痛或活动范围减小,可能提示颈部肌肉存在问题。用手指轻轻触摸颈部肌肉,从耳后、颈部两侧到颈前,感受肌肉的质地、温度和有无压痛。若摸到肌肉僵硬、有结节或条索状改变,以及有明显压痛,可能表示颈部肌肉存在异常。

参考文献
[1]李波,李建华,吴涛.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5):3.
[2]俞成杰,高东雯,瞿岳,等.高频超声在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颈部肌肉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视诊

医生会观察患者颈部的外观,包括皮肤颜色、有无肿胀、肌肉轮廓是否对称等,初步判断颈部是否存在病变。

触诊

通过触摸颈部肌肉,了解肌肉的紧张度、压痛情况、有无肿块或结节等,进一步评估颈部肌肉的健康状况。

运动检查

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头部的各种运动,如屈伸、侧屈、旋转等,观察运动的范围、流畅性以及是否引起疼痛,以判断颈部肌肉和颈椎的功能是否正常。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可显示颈椎的骨质结构,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椎体滑脱等问题,间接了解颈部肌肉的受力情况和可能存在的病变基础。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骼结构,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脱位以及颈椎间盘突出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分析颈部肌肉异常是否与骨骼病变有关。

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能够清晰地显示颈部肌肉的形态、结构以及是否存在损伤、炎症、肿瘤等病变,是诊断颈部肌肉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一般用于排查是否存在感染、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导致的颈部肌肉异常。例如,检测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指标,以判断是否有炎症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肌电图检查

通过记录颈部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判断肌肉是否存在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对于诊断颈部肌肉萎缩、肌无力等症状的病因有重要意义。

其他检查

颈椎间盘造影

将造影剂注入颈椎间盘,通过观察造影剂的分布和患者的反应,判断颈椎间盘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与颈部肌肉症状之间的关系。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主要用于检查颈部血管的情况,如是否存在血管狭窄、斑块等,以排除因颈部血管病变导致的颈部肌肉供血不足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波,李建华,吴涛.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3, 35(5):3.
[2]俞成杰,高东雯,瞿岳,等.高频超声在大运动后颈部肌肉骨骼损伤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