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外科,骨科

后交叉韧带

陈坚
陈坚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关节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后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

主要防止胫骨向后移位。

在维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和稳定性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位置

后交叉韧带位于膝关节内,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斜向前上方内侧,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

参考文献
[1]敖英芳,王健全,余家阔.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019(001):13-14.
[2]王健,敖英芳.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5):4.

是一种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呈条索状结构。其纤维束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松弛,保证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参考文献
[1]敖英芳,王健全,余家阔.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019(001):13-14.
[2]王健,敖英芳.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5):4.

在日常活动中,当身体向前跌倒或者腿部受到向后的外力时,后交叉韧带能够阻止胫骨过度向后移位,从而稳定膝关节。在膝关节旋转动作时,与其他韧带和肌肉协同作用,保证膝关节的正常旋转轨迹。

参考文献
[1]敖英芳,王健全,余家阔.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019(001):13-14.
[2]王健,敖英芳.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5):4.

如猪蹄、鱼皮等,胶原蛋白可以帮助维持韧带的韧性。因为韧带主要是由胶原纤维组成,足够的胶原蛋白摄入有助于韧带的修复和健康维持。像橙子、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应适当多吃。维生素C在胶原蛋白的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羟化,使胶原蛋白形成稳定的结构。瘦肉、豆类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蛋白质是韧带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为韧带的修复和生长提供原料。

参考文献
[1]敖英芳,王健全,余家阔.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019(001):13-14.
[2]王健,敖英芳.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5):4.

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充分的热身至关重要。例如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让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运动强度。一般热身时间建议在10-15分钟左右。避免长时间的、高强度的膝关节扭转或者过度屈伸的运动。例如,避免长时间频繁地进行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且膝关节易受伤的运动,防止后交叉韧带因过度疲劳或者突然的外力而损伤。

参考文献
[1]敖英芳,王健全,余家阔.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019(001):13-14.
[2]王健,敖英芳.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5):4.

无论是站立还是行走,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的膝关节过度伸直或者弯曲。比如,在长时间站立时,不要将重心长时间放在一条腿上,且膝关节应保持微微弯曲,这样可以减少韧带的持续紧张状态。寒冷天气可以佩戴护膝,防止膝关节受凉。因为寒冷刺激可能会导致膝关节周围的血管收缩,影响韧带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韧带的弹性和韧性。

参考文献
[1]敖英芳,王健全,余家阔.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019(001):13-14.
[2]王健,敖英芳.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5):4.
后交叉韧带形态

正常的后交叉韧带在关节镜下观察呈条索状,有光泽,纤维排列整齐。其宽度和厚度相对较为均匀,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形态变化,如伸展时相对绷紧,屈曲时会有适当的松弛。

正常后交叉韧带

正常情况下,后交叉韧带能够在膝关节活动范围内发挥其正常的限制胫骨后移和协助旋转稳定的功能。在磁共振成像检查中,正常的后交叉韧带信号均匀,连续性良好,其张力能够适应膝关节的各种活动,如走路、上下楼梯等。

异常后交叉韧带

损伤

是最常见的异常情况,可分为部分损伤和完全断裂。部分损伤时韧带的部分纤维断裂,完全断裂则是韧带的连续性完全丧失。

松弛

可能由于长期的膝关节不稳定或者韧带本身的退变等原因导致,韧带不能有效地限制胫骨后移,使得膝关节在活动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松动。

参考文献
[1]敖英芳,王健全,余家阔.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019(001):13-14.
[2]王健,敖英芳.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5):4.

后交叉韧带的异常症状有疼痛、肿胀、膝关节不稳定等。

疼痛

损伤后,膝关节内部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活动膝关节时,如屈伸、旋转等动作,疼痛会加剧。这种疼痛可能是刺痛或者钝痛,程度因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异。

肿胀

受伤后膝关节周围会迅速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韧带损伤后,局部组织出血和炎症反应导致液体渗出。肿胀会使膝关节活动受限,并且外观上会明显增粗。

膝关节不稳定

患者在行走或者进行日常活动时,会感觉膝关节有“打软腿”的现象,即膝关节突然失去支撑力。这是由于后交叉韧带损伤后,不能正常维持胫骨的位置,导致膝关节在活动过程中出现异常的位移。

参考文献
[1]敖英芳,王健全,余家阔.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019(001):13-14.
[2]王健,敖英芳.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5):4.

影响后交叉韧带的因素有外伤因素、运动姿势不当、年龄相关因素等。

外伤因素

如交通事故、运动中的碰撞或者摔倒等,这些外力直接作用于膝关节,很容易导致后交叉韧带损伤。例如在滑雪过程中,高速滑行时摔倒,膝关节受到扭转和向后的冲击力,后交叉韧带就可能发生断裂。

运动姿势不当

长期的错误运动姿势,如在篮球运动中频繁地扭转膝关节且没有正确的发力方式,会使后交叉韧带长期处于过度紧张或者异常的受力状态,增加韧带损伤的风险。

年龄相关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的弹性和韧性会逐渐下降,水分含量减少,韧带变得更加脆弱。老年人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即使是轻微的外力也可能导致后交叉韧带损伤。

参考文献
[1]敖英芳,王健全,余家阔.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019(001):13-14.
[2]王健,敖英芳.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5):4.

患者仰卧位,屈膝90度,检查者固定患者大腿,双手握住小腿上端,向前或者向后推拉小腿。如果向后推小腿时感觉胫骨有明显的向后移位,提示后交叉韧带可能有损伤。不过这种方法只是初步的自测,准确性有限。

参考文献
[1]敖英芳,王健全,余家阔.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019(001):13-14.
[2]王健,敖英芳.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5):4.

后交叉韧带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查看是否有肿胀、淤血等情况,初步判断膝关节是否受伤。检查膝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范围,评估是否存在活动受限。如果后交叉韧带损伤,在屈伸膝关节时可能会出现疼痛加剧或者活动范围减小的情况。通过这些特殊的检查手法,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韧带的损伤情况。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虽然X线对后交叉韧带本身的显示效果不佳,但可以帮助排除是否存在骨折等其他膝关节损伤。在一些复杂的膝关节外伤中,X线检查是必要的初步检查手段。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这是检查后交叉韧带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韧带的形态、信号强度等。如果韧带损伤,在MRI图像上可以看到韧带的连续性中断、信号增高(提示有出血或者炎症反应)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在韧带损伤后的早期,血液中的一些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可能会升高,这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不过,这些指标的特异性不强,仅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

其他检查

关节镜检查

这是一种有创检查,但是在诊断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治疗。通过关节镜可以直接观察韧带的损伤程度,如纤维断裂的范围等,并且可以在关节镜下进行韧带修复等手术操作。

参考文献
[1]敖英芳,王健全,余家阔.膝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019(001):13-14.
[2]王健,敖英芳.后交叉韧带断裂继发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