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外科,骨科

滑膜关节

陈坚
陈坚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关节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滑膜关节是骨与骨之间以滑膜围成的关节。

能够灵活运动的关节,又称动关节。

是人体关节的主要类型。

位置

滑膜关节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参与了人体所有的运动。常见的有四肢的肩、肘、腕、指、髋、膝、踝等关节,以及脊柱的椎间关节等。

参考文献
[1]杨贵勇.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与骨科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1, 6(2):3.
[2]丁国明,周少波.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在髌骨骨折术后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6, 11(1):2.

滑膜关节分为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面

是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表面覆盖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摩擦、缓冲震荡。

关节囊

由结缔组织构成,附着于关节面周缘及其附近的骨面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厚而坚韧;内层为滑膜层,薄而柔润,能分泌滑液,起到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等作用。

关节腔

是由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贵勇.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与骨科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1, 6(2):3.
[2]丁国明,周少波.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在髌骨骨折术后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6, 11(1):2.

滑膜关节具有运动功能、负重功能、缓冲功能等。

运动功能

能够实现多种运动形式,如屈伸、收展、旋转、环转等,使人体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满足日常生活和劳动的需求。

负重功能

在站立、行走、奔跑等活动中,承担身体的重量,并将力量合理地分布和传递,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缓冲功能

关节软骨和滑液等结构可以缓冲运动时产生的冲击力,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和损伤,保护骨骼和周围的软组织。

参考文献
[1]杨贵勇.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与骨科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1, 6(2):3.
[2]丁国明,周少波.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在髌骨骨折术后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6, 11(1):2.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维持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修复组织。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D和K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奶制品等,有助于维持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可适当增加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鸡爪等,有助于维持关节软骨的韧性;还可补充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等营养补充剂,它们是关节软骨的重要组成成分,有助于修复和保护关节软骨。

参考文献
[1]杨贵勇.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与骨科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1, 6(2):3.
[2]丁国明,周少波.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在髌骨骨折术后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6, 11(1):2.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游泳、骑自行车、散步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避免过度运动和长时间重复性的关节运动,以免造成关节损伤。在进行运动前,充分进行热身活动,如关节活动操、慢跑等,使关节得到充分的预热和润滑,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拉伸运动,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减轻关节压力。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或跷二郎腿等不良姿势,减少关节的不合理受力,预防关节畸形和疼痛。

参考文献
[1]杨贵勇.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与骨科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1, 6(2):3.
[2]丁国明,周少波.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在髌骨骨折术后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6, 11(1):2.

滑膜关节的日常养护有保暖防寒、控制体重、避免外伤等。

保暖防寒

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关节受寒受潮。寒冷刺激会导致关节周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引发关节疼痛和僵硬。

控制体重

保持合理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过重的体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尤其是膝关节、髋关节等承重关节,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容易导致关节磨损和退变。

避免外伤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保护关节,避免受到外力撞击和扭伤。从事高风险工作或运动时,可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护膝、护腕等。

参考文献
[1]杨贵勇.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与骨科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1, 6(2):3.
[2]丁国明,周少波.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在髌骨骨折术后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6, 11(1):2.
滑膜关节形态

正常滑膜关节

正常滑膜关节表面光滑,关节间隙均匀,关节软骨完整,滑膜组织薄而光滑,无明显充血、水肿和增生。关节活动自如,无疼痛、肿胀、弹响等异常症状,能够正常发挥其运动、负重和缓冲等功能。

异常滑膜关节

炎症性关节病

如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会发生炎症反应,出现滑膜增生、肥厚,关节腔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活动受限。

退行性关节病

常见于老年人,由于关节软骨磨损、退变,滑膜也会出现相应的炎症反应,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尤其是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创伤性关节损伤

如骨折、脱位、韧带损伤等,可导致滑膜撕裂、出血,关节腔积血,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杨贵勇.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与骨科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1, 6(2):3.
[2]丁国明,周少波.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在髌骨骨折术后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6, 11(1):2.

滑膜关节异常症状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弹响和卡顿等。 

疼痛

是滑膜关节异常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隐痛、刺痛、胀痛或钝痛,疼痛程度和性质因病因不同而异。疼痛可在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也可在休息时也持续存在。

肿胀

由于关节腔内积液、滑膜增生或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导致关节局部肿胀,可伴有皮肤发红、发热。

活动受限

关节疼痛、肿胀或结构损伤可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出现屈伸不利、旋转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弹响和卡顿

关节活动时出现弹响声,可为生理性弹响,也可能是由于关节面不平整、滑膜皱襞嵌顿、半月板损伤等原因引起的病理性弹响。有时还会出现关节卡顿、交锁现象,即关节在活动过程中突然被卡住,不能正常活动,需经过一定的动作调整才能恢复。

参考文献
[1]杨贵勇.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与骨科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1, 6(2):3.
[2]丁国明,周少波.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在髌骨骨折术后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6, 11(1):2.

影响滑膜关节的因素有年龄、外伤、劳损、疾病、遗传因素等。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退变,滑膜组织的功能也会下降,容易引发各种关节疾病。

外伤

直接的暴力撞击、扭伤、骨折等外伤可导致滑膜关节损伤,破坏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关节疾病的发生风险。

劳损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运动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导致关节过度磨损和劳损,引起滑膜炎症和关节退变。

疾病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可累及滑膜关节,导致关节病变。此外,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也会影响关节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增加关节疾病的发生几率。

遗传因素

关节疾病具有遗传倾向,如家族性地中海热、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等,遗传因素可能影响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容易发生病变。

参考文献
[1]杨贵勇.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与骨科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1, 6(2):3.
[2]丁国明,周少波.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在髌骨骨折术后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6, 11(1):2.

可以自行测试关节的活动范围,如屈伸、旋转等,观察是否有活动受限或疼痛。尝试将手臂伸直向上举,看是否能达到正常的活动角度;或者弯曲和伸直膝关节,感受是否顺畅。注意关节是否有疼痛,疼痛的部位、程度、发作频率等。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将疼痛程度用0-10分表示,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疼痛情况。观察关节部位是否有肿胀,比较两侧关节是否对称。肿胀可能是关节积液或炎症的表现,若发现关节明显肿胀,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杨贵勇.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与骨科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1, 6(2):3.
[2]丁国明,周少波.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在髌骨骨折术后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6, 11(1):2.

滑膜关节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关节的外形、皮肤颜色、有无肿胀、畸形等,初步判断关节是否存在异常。用手触摸关节,感受关节的温度、压痛、肿胀程度,以及关节周围肌肉的紧张度等,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问题。让患者主动或被动地活动关节,检查关节的活动范围、活动是否顺畅、有无弹响、卡顿或疼痛等,以评估关节的功能状态。使用量具测量关节的活动角度、肢体的长度、周径等,为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可以显示关节的骨质结构,观察是否有骨折、脱位、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等病变,对于诊断关节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的复杂结构,对于一些X线难以发现的细微骨折、骨肿瘤、关节脱位等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高,能够清晰地显示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等结构,对于早期诊断滑膜炎症、半月板损伤、韧带撕裂等病变具有独特的优势。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指标,有助于诊断炎症性关节病、感染性关节病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常呈阳性,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

关节液检查

抽取关节腔内的液体进行检查,可观察关节液的颜色、透明度、粘度,检测关节液中的细胞成分、蛋白质、葡萄糖等指标,对于诊断关节感染、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有重要帮助。

其他检查

关节镜检查

是一种微创检查方法,通过将关节镜插入关节腔内,直接观察关节内部的结构,同时还可进行活检、滑膜切除、半月板修复等治疗操作,对于诊断和治疗滑膜关节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肌电图检查

适用于怀疑神经肌肉病变导致关节功能异常的情况,通过检测肌肉的电活动,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肌肉疾病,以明确关节症状的病因。

参考文献
[1]杨贵勇.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与骨科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1, 6(2):3.
[2]丁国明,周少波.滑膜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在髌骨骨折术后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6,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