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肾内科,泌尿外科

肾结石

曹志强
曹志强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泌尿外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肾结石是一些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和有机基质如基质A、酸性黏多糖等在肾脏的异常聚积所致。

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

位置

肾结石位于肾脏内部,主要在肾盂、肾盏等部位。肾盂是肾脏的一个重要结构,主要负责收集从肾单位产生的尿液,肾盏就像一个个小的分支容器,将尿液汇集到肾盂中,结石就可能在这些尿液流经和汇集的地方形成。

参考文献
1、[1]李逊,吴开俊.多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 000(008):469-470.
2、[2]孙颖浩,高小峰,来丽丽,等.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上海医学, 2004, 27(5):2.

肾结石主要有草酸钙结石,是最为常见,通常质地较硬、磷酸钙结石,成分主要是磷酸钙,在碱性尿液中容易形成、尿酸结石,主要由尿酸组成,在酸性尿液环境下形成、胱氨酸结石,比较少见,是由遗传性胱氨酸尿症导致胱氨酸排出过多而形成。

参考文献
1、[1]李逊,吴开俊.多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 000(008):469-470.
2、[2]孙颖浩,高小峰,来丽丽,等.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上海医学, 2004, 27(5):2.

肾结石会阻碍生成尿液、排泄代谢废物、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

生成尿液

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等复杂过程,每天生成约180L原尿,经过浓缩和其他生理过程后形成终尿排出体外。结石可能堵塞肾小管或肾盂等部位,影响尿液的正常生成和排出。

排泄代谢废物

将体内的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当结石存在时,会阻碍这些代谢废物的正常排泄,导致其在体内堆积。

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肾脏可以调节钠、钾、氯等离子的平衡,同时也对酸碱平衡起到关键作用。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参考文献
1、[1]李逊,吴开俊.多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 000(008):469-470.
2、[2]孙颖浩,高小峰,来丽丽,等.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上海医学, 2004, 27(5):2.

每天饮用足够的水,建议每天尿量保持在2000-3000ml左右,这样可以降低结石成分在尿液中的浓度,减少结晶析出的机会。例如,除了正常饮水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柠檬水,因为柠檬水中的柠檬酸盐可以抑制钙盐结晶。减少食用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甜菜、坚果、可可、茶叶等。对尿酸结石患者,要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如沙丁鱼、虾等、肉汤等,因为这些食物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大量尿酸,增加尿酸结石形成的风险。

参考文献
1、[1]李逊,吴开俊.多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 000(008):469-470.
2、[2]孙颖浩,高小峰,来丽丽,等.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上海医学, 2004, 27(5):2.

如跳绳、跳台阶等运动,可以帮助较小的结石移动,促使其排出体外。例如,对于直径小于6mm的结石,通过适当的跳跃运动,配合多饮水,结石有可能自行排出。这些运动能够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同时通过身体的震动等方式,也有助于结石位置的改变和排出。

参考文献
1、[1]李逊,吴开俊.多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 000(008):469-470.
2、[2]孙颖浩,高小峰,来丽丽,等.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上海医学, 2004, 27(5):2.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正常代谢,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例如,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可以使肾脏等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并且尿液中的结石成分也更容易结晶析出。养成及时排尿的好习惯,可降低结石发病几率。

参考文献
1、[1]李逊,吴开俊.多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 000(008):469-470.
2、[2]孙颖浩,高小峰,来丽丽,等.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上海医学, 2004, 27(5):2.
肾结石形态

微小结晶

在结石形成的早期阶段,可能只是一些微小的结晶,这些结晶可以通过多饮水等方式被尿液冲刷掉。在肾脏的超微结构下可以观察到一些刚刚开始聚集的钙盐或尿酸盐结晶,此时如果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可能阻止结石的进一步形成。

异常肾结石

当结石体积较大,一般认为直径大于6mm时属于体积较大、引起尿路梗阻、导致感染或者引起肾功能损害等情况时,就属于异常肾结石。结石堵塞输尿管导致肾积水,或者结石引发肾盂肾炎等感染症状,都是异常情况。

参考文献
1、[1]李逊,吴开俊.多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 000(008):469-470.
2、[2]孙颖浩,高小峰,来丽丽,等.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上海医学, 2004, 27(5):2.

肾结石的症状有疼痛、血尿、尿路梗阻症状、感染症状等。

疼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为钝痛或绞痛。绞痛通常是突然发作,疼痛剧烈,可沿输尿管向下腹部、腹股沟或会阴部放射。这是因为结石在肾盂、输尿管内移动,刺激周围组织和神经引起的。

血尿

由于结石在肾脏或输尿管内移动,损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一般为镜下血尿,少数情况下为肉眼血尿。

尿路梗阻症状

如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当结石堵塞输尿管或尿道时会出现这些症状。

感染症状

包括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等,这是因为结石导致尿路梗阻后,细菌容易滋生繁殖引起感染。

参考文献
1、[1]李逊,吴开俊.多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 000(008):469-470.
2、[2]孙颖浩,高小峰,来丽丽,等.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上海医学, 2004, 27(5):2.

影响肾结石的因素有代谢异常、局部因素、药物相关因素、饮食因素等。

代谢异常

如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胱氨酸尿症等疾病,会使血液中的相应成分增多,容易在肾脏形成结石。

局部因素

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使结石成分容易在肾脏沉积。

药物相关因素

药物如氨苯蝶啶、磺胺类药物等,其在尿液中的溶解度较低,在肾脏排泄过程中容易形成结晶,诱发结石。

饮食因素

摄入过多草酸、钙、尿酸等成分,或者饮水过少等不良饮食习惯,都可能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参考文献
1、[1]李逊,吴开俊.多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 000(008):469-470.
2、[2]孙颖浩,高小峰,来丽丽,等.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上海医学, 2004, 27(5):2.

如果尿液颜色较深,呈浓茶色或洗肉水色,或者尿液浑浊,可能提示存在血尿或其他异常,有可能与结石有关。特别是腰部、下腹部的疼痛,尤其是绞痛性质的疼痛,要警惕结石的可能。如果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更要高度怀疑。

参考文献
1、[1]李逊,吴开俊.多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 000(008):469-470.
2、[2]孙颖浩,高小峰,来丽丽,等.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上海医学, 2004, 27(5):2.

肾结石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用手轻轻叩击患者背部肾区,如果患者感觉到疼痛,可能提示肾脏存在病变,如肾结石引起的炎症等。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是肾结石筛查的首选方法,可以发现直径2mm以上的结石,并且能够观察肾积水等情况。超声检查无痛、无创,能够清晰地显示肾脏的轮廓、肾盂肾盏结构以及结石的位置和大小等信息。

X线检查

腹部平片(KUB)可以显示大部分不透X线的结石,如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等,但对于尿酸结石等可透X线的结石可能无法显示。

CT检查

能够更准确地发现结石,包括一些较小的结石和特殊成分的结石,并且可以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

可以发现血尿、蛋白尿以及尿中是否有结晶等情况。如果尿中红细胞增多,提示可能有尿路损伤,可能是结石引起的;如果尿中有草酸钙结晶等,也提示有结石形成的可能。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钙、血磷、血尿酸、血肌酐等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代谢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可能导致结石形成的因素。

其他检查

静脉尿路造影(IVU)

可以了解尿路的形态和功能,观察肾盂、输尿管的通畅情况以及结石对尿路的影响程度。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然后在不同时间拍摄X线片,显示尿路的影像。不过,这种检查方法因为需要使用造影剂,可能会对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并且部分患者可能对造影剂过敏。

参考文献
[1]李逊,吴开俊.多通道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8, 000(008):469-470.
[2]孙颖浩,高小峰,来丽丽,等.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上海医学, 2004, 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