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系膜是将阑尾系连于肠系膜下端的双层腹膜结构。
为阑尾提供了固定和支持作用。
包含着供应阑尾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重要结构。
阑尾系膜一般随着阑尾的位置而分布。阑尾位置多变,通常位于右下腹,阑尾系膜也主要在这个区域。其基底部与盲肠的后内侧壁相连,所以阑尾系膜的位置也以盲肠为中心展开。
阑尾系膜主要是由腹膜构成的双层结构。在两层腹膜之间包含着阑尾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阑尾动脉是回结肠动脉的分支,它为阑尾提供血液供应。阑尾静脉则与动脉伴行,回流血液。淋巴管负责淋巴液的引流,而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它们可以传递阑尾的感觉信息。
防止阑尾在腹腔内过度移动或移位,使其保持在相对稳定的位置,保证阑尾正常的生理功能。通过其中的血管为阑尾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代谢废物,维持阑尾的正常新陈代谢。其内部的神经可以将阑尾的感觉信号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产生相应的感觉。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蔬菜、水果,如菠菜、西兰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减少阑尾周围压力。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蠕动紊乱,增加阑尾炎症的风险。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例如,每天进行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这些运动能够增强身体的整体素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阑尾疾病的发生。剧烈运动后,胃肠道的血液供应会相对减少,此时进食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所以,应该在剧烈运动后休息一段时间,如30-60分钟后再进食。
阑尾系膜的日常养护一般有腹部保暖、合理休息、合理用药等。
注意腹部的保暖,特别是在季节交替和寒冷天气时。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穿厚一点的衣服覆盖腹部,避免腹部受寒引起胃肠道痉挛,间接影响阑尾。
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长期熬夜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包括阑尾的感染。
在使用药物时,特别是抗生素等,要严格按照医嘱。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影响阑尾周围的微生态环境,增加阑尾疾病的风险。
正常阑尾系膜
正常阑尾系膜的颜色通常为淡红色,表面光滑。其血管走行清晰,没有扭曲、扩张或狭窄的现象。阑尾动脉和静脉的血流正常,没有血栓形成等异常情况。在组织结构上,其两层腹膜紧密贴合,内部的淋巴管和神经也没有明显的病变。
异常阑尾系膜
当阑尾发生急性炎症时,阑尾系膜也会受到累及。炎症会导致阑尾系膜充血、水肿,血管扩张。由于阑尾炎症刺激周围组织,阑尾系膜中的神经也会传导疼痛信号。随着炎症的发展,可能会出现脓性渗出物,积聚在阑尾系膜周围。患者会出现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疼痛最初可能在上腹部或脐周,然后逐渐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可能是由于外伤,如腹部受到剧烈撞击等;或者是在阑尾炎症非常严重的情况下,阑尾系膜内压力过高导致破裂。一旦破裂,会导致腹腔内出血,血液会积聚在腹腔,引起腹痛加剧、腹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休克。
较为少见,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肿瘤可能会压迫阑尾,导致阑尾梗阻,出现类似阑尾炎的症状。同时,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在腹部触及肿块,并且可能会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阑尾系膜的异常症状一般有腹痛、胃肠道不适、腹部肿块、全身症状等。
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因病情而异。急性炎症时疼痛较为剧烈,呈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而阑尾系膜肿瘤引起的疼痛可能是隐痛或胀痛,且会随着肿瘤的生长逐渐加重。
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在阑尾系膜出现问题时,炎症或其他病变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例如,在急性阑尾炎早期,恶心、呕吐是常见的症状,这是因为阑尾的炎症刺激了胃肠道的神经反射。
可能是阑尾系膜肿瘤本身形成的肿块,或者是在阑尾炎症时,阑尾周围形成的脓肿,表现为局部的肿块。在触诊时,可以感觉到肿块的质地、大小和活动度等不同特点。例如,阑尾系膜肿瘤形成的肿块质地可能较硬,边界可能不太清楚;而阑尾脓肿形成的肿块质地稍软,有一定的压痛。
当阑尾系膜病变严重,如发生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全身性反应。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引起发热,机体的代谢紊乱会导致乏力、消瘦等症状。发热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在阑尾系膜肿瘤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体重明显下降等恶病质表现。
影响阑尾系膜的因素有外伤因素、感染、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
如腹部受到撞击、挤压等外伤,可能会损伤阑尾系膜。例如,在交通事故中,腹部受到方向盘的撞击,或者在运动过程中,腹部被球类等物体击中,都可能导致阑尾系膜的损伤,包括破裂、出血等情况。
阑尾系膜感染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厌氧菌等。这些细菌可以通过肠道进入阑尾,引起阑尾炎症,进而累及阑尾系膜。当阑尾的淋巴组织对细菌产生免疫反应时,也会引起阑尾系膜的炎症反应。
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阑尾系膜病变的易感性。例如,一些家族性的肠道疾病基因可能会使个体更容易发生阑尾炎症或阑尾系膜肿瘤。虽然具体的遗传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家族中有阑尾疾病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长期不按时吃饭,暴饮暴食,或者过度节食,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这会影响阑尾周围的肠道环境,增加阑尾系膜病变的风险。缺乏运动容易导致便秘,使肠道内的压力升高,影响阑尾的血液供应和正常功能,增加阑尾炎症和阑尾系膜问题的发生几率。
注意自己是否有腹痛、尤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或者症状逐渐加重,可能提示阑尾系膜有问题。在平卧位时,自己可以轻轻按压腹部,从左下腹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触诊。注意右下腹是否有压痛、反跳痛。如果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有明显压痛,要警惕阑尾疾病包括阑尾系膜病变的可能。不过,这种自测方法只是初步的提示,准确性有限。
阑尾系膜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腹腔镜检查等。
观察患者的面容、体位等。如果患者因为腹痛而面容痛苦、弯腰屈膝位,可能提示腹部有病变。医生会使用专业的手法进行触诊。在检查阑尾系膜相关病变时,重点检查右下腹。除了检查压痛外,还会检查反跳痛。反跳痛是指在按压腹部后突然抬手,患者感到疼痛加剧,这是腹膜炎症的典型表现。医生还会检查是否有腹部肿块,包括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边界、活动度等。使用听诊器听诊腹部,了解肠鸣音的情况。在阑尾系膜病变时,如急性阑尾炎,肠鸣音可能会减弱或者消失,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肠道蠕动减慢。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是阑尾系膜炎症的重要指标。当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以对抗病原体。一般来说,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70%,提示可能有炎症存在。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在炎症反应时,CRP水平会升高。在阑尾系膜炎症时,CRP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并且可以监测炎症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超声检查
超声可以观察阑尾系膜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在急性阑尾炎时,可以看到阑尾肿大,阑尾系膜增厚、充血,周围可能有积液。超声检查还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有阑尾系膜肿瘤,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CT检查
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系膜的细节,对于诊断阑尾系膜病变有更高的准确性。它可以发现阑尾系膜的炎症、破裂、肿瘤等情况,还可以观察腹腔内其他脏器是否受到影响。例如,在阑尾系膜破裂导致腹腔出血时,CT可以准确显示出血的部位和范围。
腹腔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但对于诊断不明确的阑尾系膜病变有重要价值。通过在腹部插入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阑尾系膜的情况。可以看到阑尾系膜的颜色、有无充血、水肿、出血、肿瘤等病变。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是急性阑尾炎等病变,还可以直接进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等治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