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外科,骨科

骨骼

陈坚
陈坚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关节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人体的支架,赋予身体形状和支撑,并保护着体内的重要器官。

在运动、造血、储存矿物质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是一个既坚硬又具有一定韧性和活性的结缔组织器官。

位置

全身分布

骨骼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从头骨、躯干骨到四肢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骨架系统。

头骨

位于头部,包括脑颅骨和面颅骨,保护着大脑、眼睛、耳朵等重要器官。

躯干骨

由脊柱、胸骨和肋骨组成。脊柱位于背部中央,是身体的中轴,支撑着头颅和上肢,并保护脊髓;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肋骨则与胸骨和脊柱相连,共同构成胸廓,保护着心肺等器官。

四肢骨

上肢骨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以及手骨等,下肢骨有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等,是人体运动的重要部位。

参考文献
[1]孟悛非,吕衍春,吕凤华,等.增强MR灌注成像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8):6.
[2]赵丽,刘江豪,徐洋洋,等.基于医学CT与SLM技术的踝关节骨骼逆向建模与制备[J].热加工工艺, 2024, 53(13):85-88.
骨组织

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细胞包括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细胞间质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有机质如胶原蛋白纤维,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主要是钙盐,使骨坚硬。

骨膜

覆盖在骨表面的一层结缔组织膜,分骨内膜和骨外膜。骨外膜富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对骨的营养、生长和修复起重要作用;骨内膜则主要参与骨的生长和修复。

骨质

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力强,分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分布于骨的内部,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方向一致。

骨髓

存在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在胎儿和幼儿时期,骨髓腔内全是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部分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替代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在某些病理状况下,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

参考文献
[1]孟悛非,吕衍春,吕凤华,等.增强MR灌注成像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8):6.
[2]赵丽,刘江豪,徐洋洋,等.基于医学CT与SLM技术的踝关节骨骼逆向建模与制备[J].热加工工艺, 2024, 53(13):85-88.

骨骼的功能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运动功能、造血功能、储存功能等。

支撑身体

人体的骨骼如同建筑的框架,支撑着身体的各个部分,使人体能够保持直立姿势和正常的形态,承受身体的重量和各种外力。

保护内脏

许多重要的内脏器官都受到骨骼的保护。例如,颅骨保护大脑,胸廓保护心肺,脊柱保护脊髓等。

运动功能

骨骼与肌肉、关节协同作用,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肌肉收缩时,通过肌腱附着在骨骼上,牵引骨骼绕关节运动,从而实现人体的各种动作,如行走、奔跑、跳跃等。

造血功能

红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能够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

储存功能

骨骼是人体储存矿物质的主要场所,其中以钙和磷的储存最为重要。当人体血液中钙、磷等矿物质水平发生变化时,骨骼中的矿物质可以释放或储存,以维持体内矿物质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孟悛非,吕衍春,吕凤华,等.增强MR灌注成像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8):6.
[2]赵丽,刘江豪,徐洋洋,等.基于医学CT与SLM技术的踝关节骨骼逆向建模与制备[J].热加工工艺, 2024, 53(13):85-88.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常见的高钙食物有牛奶、豆制品、鱼虾贝类、绿叶蔬菜等。每100克牛奶约含有100-120毫克钙,而且钙磷比例适宜,易于吸收。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人体可以通过晒太阳自身合成维生素D,也可从食物中获取,如深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等。此外,一些奶制品和谷物也常添加了维生素D。蛋白质是骨骼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瘦肉、蛋类、豆类、坚果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参考文献
[1]孟悛非,吕衍春,吕凤华,等.增强MR灌注成像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8):6.
[2]赵丽,刘江豪,徐洋洋,等.基于医学CT与SLM技术的踝关节骨骼逆向建模与制备[J].热加工工艺, 2024, 53(13):85-88.

瑜伽、太极拳等柔韧性训练,有助于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因运动损伤导致的骨骼问题。日常可定期进行一些伸展和扭转动作,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避免过度运动和突然剧烈运动造成骨骼损伤。同时,要注意运动姿势的正确,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项目和运动装备,如合适的运动鞋等。

参考文献
[1]孟悛非,吕衍春,吕凤华,等.增强MR灌注成像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8):6.
[2]赵丽,刘江豪,徐洋洋,等.基于医学CT与SLM技术的踝关节骨骼逆向建模与制备[J].热加工工艺, 2024, 53(13):85-88.

骨骼的日常养护有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防止跌倒等。

保持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行走,都应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弯腰驼背、低头等不良姿势,以减少对骨骼的压力和损伤。如长时间坐着时,应保持腰部挺直,桌椅高度要合适。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吸烟会影响骨骼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导致骨质流失;过量饮酒会干扰钙的吸收和代谢,损害肝脏等器官,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进而影响骨骼健康。

防止跌倒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环境安全,避免地面湿滑、光线昏暗等容易导致跌倒的因素。尤其是老年人,可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如安装扶手、防滑垫等措施,降低跌倒风险,预防骨折。

参考文献
[1]孟悛非,吕衍春,吕凤华,等.增强MR灌注成像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8):6.
[2]赵丽,刘江豪,徐洋洋,等.基于医学CT与SLM技术的踝关节骨骼逆向建模与制备[J].热加工工艺, 2024, 53(13):85-88.
骨骼形态

正常骨骼

通过骨密度检测,正常骨骼的骨质密度处于一定的正常范围内,表明骨骼的矿物质含量和结构相对稳定,能够承受正常的生理压力和负荷。骨骼的各个部分,包括骨膜、骨质、骨髓等结构完整,无明显的骨折、缺损、畸形等异常情况,关节面光滑,关节间隙正常,能够保证骨骼的正常功能和运动。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骨骼能够按照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生长,身高增长正常,骨骺发育良好,骨骼的形态和比例与年龄、性别相适应。

异常骨骼

骨质疏松

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主要原因是雌激素水平下降、钙摄入不足、缺乏运动等。

骨折

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骨骼的连续性中断,可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外伤性骨折常见于车祸、跌倒、运动损伤等;病理性骨折则是由于骨骼本身存在疾病,如骨肿瘤、骨质疏松等,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骨折。

骨关节炎

是一种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和活动受限。

脊柱侧弯

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偏离正常的中轴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或多个弧度,常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的生理曲度改变,可分为先天性、特发性和继发性脊柱侧弯等。

参考文献
[1]孟悛非,吕衍春,吕凤华,等.增强MR灌注成像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8):6.
[2]赵丽,刘江豪,徐洋洋,等.基于医学CT与SLM技术的踝关节骨骼逆向建模与制备[J].热加工工艺, 2024, 53(13):85-88.

骨骼的异常症状有疼痛、肿胀与畸形、活动受限、身高变矮等。  

疼痛

是骨骼异常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表现为局部疼痛或全身性疼痛。如骨折时会出现受伤部位的剧烈疼痛;骨质疏松患者常感到腰背部疼痛,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

肿胀与畸形

骨骼病变可能导致局部肿胀,如骨折后的血肿形成、骨关节炎的关节肿胀等。某些骨骼疾病还会引起骨骼形态的改变,出现畸形,如脊柱侧弯患者的脊柱弯曲变形,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可出现手指关节的畸形。

活动受限

当骨骼或关节出现问题时,常导致相应部位的活动受限。如肩周炎患者肩部活动受限,不能正常外展、上举;髋关节病变时会影响下肢的行走和活动。

身高变矮

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脊柱椎体高度降低,从而出现身高逐渐变矮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孟悛非,吕衍春,吕凤华,等.增强MR灌注成像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8):6.
[2]赵丽,刘江豪,徐洋洋,等.基于医学CT与SLM技术的踝关节骨骼逆向建模与制备[J].热加工工艺, 2024, 53(13):85-88.

影响骨骼的因素有营养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活方式因素、遗传因素、疾病和药物因素等。

营养因素

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缺乏,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矿化和生长发育,导致骨质软化、骨质疏松等疾病;而过量摄入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A、D过量,也可能对骨骼造成损害。

内分泌因素

激素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生长激素能促进骨骼生长;甲状腺激素影响骨骼的生长和成熟;性激素对维持骨量、促进骨骺闭合等有重要作用,雌激素水平降低是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生活方式因素

缺乏运动、长期卧床、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骨骼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导致骨质流失,增加骨骼疾病的发生风险。

遗传因素

骨骼疾病具有遗传倾向,如成骨不全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骨骼脆弱,易发生骨折;先天性脊柱侧弯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疾病和药物因素

一些慢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慢性肾病等,会影响骨骼的代谢和营养供应,导致骨骼病变。此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等,也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等骨骼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孟悛非,吕衍春,吕凤华,等.增强MR灌注成像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8):6.
[2]赵丽,刘江豪,徐洋洋,等.基于医学CT与SLM技术的踝关节骨骼逆向建模与制备[J].热加工工艺, 2024, 53(13):85-88.

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体态,看是否有双肩不等高、胸廓不对称、脊柱侧弯、弯腰驼背等异常情况。也可以让他人从背后观察,以更准确地发现问题。定期测量身高,如果发现身高逐渐变矮,可能是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需引起重视。关注身体各部位是否有疼痛,尤其是腰背部、关节等部位。如果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且疼痛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可能提示骨骼存在问题。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弯腰、伸手够物、上下楼梯等,来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若发现某个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可能是骨骼或关节疾病的信号。

参考文献
[1]孟悛非,吕衍春,吕凤华,等.增强MR灌注成像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8):6.
[2]赵丽,刘江豪,徐洋洋,等.基于医学CT与SLM技术的踝关节骨骼逆向建模与制备[J].热加工工艺, 2024, 53(13):85-88.

骨骼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视诊

医生通过直接观察患者的体态、姿势、肢体外观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骨骼畸形、肿胀、皮肤改变等异常情况。如观察到患者有脊柱侧弯、关节红肿等。

触诊

用手触摸骨骼和关节,检查有无压痛、肿块、畸形等。例如,在骨折部位可触及明显压痛和骨擦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可触及肿胀、发热和压痛。

动诊

让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评估关节的活动度、肌肉力量和是否存在疼痛等。如肩周炎患者在肩关节外展、上举等活动时会受限并疼痛。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是最常用的骨骼检查方法之一,可清晰显示骨骼的形态、结构、密度等,用于诊断骨折、脱位、骨质增生、骨肿瘤等多种骨骼疾病。如胸部X线可检查肋骨是否有骨折,腰椎X线可观察椎体的形态和骨质情况。

CT检查

对骨骼的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楚地显示骨骼的细节,对于复杂骨折、骨肿瘤的范围和性质判断、脊柱病变的诊断等有重要价值。它可以提供三维重建图像,帮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骨骼病变情况。

MRI检查

主要用于观察骨骼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半月板等,对于诊断软组织损伤、骨髓病变、早期骨坏死等有独特优势。如膝关节MRI可诊断半月板撕裂、韧带损伤等。

骨扫描

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显像剂,利用其在骨骼中的分布来检测骨骼的代谢情况,常用于筛查骨转移瘤、早期诊断应力性骨折、判断骨关节炎的病变范围等。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等,了解骨骼的代谢状况。例如,血钙降低可能提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或维生素D缺乏;碱性磷酸酶升高可能与佝偻病、骨肿瘤等有关。

尿液检查

检测尿钙、尿磷等指标,有助于评估钙磷代谢是否平衡。如尿钙排出过多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有关。

骨代谢标志物检测

包括骨形成标志物如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和骨吸收标志物如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羧基端肽等,可反映骨骼的代谢转换情况,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预测骨折风险等。

其他检查

骨密度检查

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通过测量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评估骨质的疏松程度,预测骨折风险。常用的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法(DXA),其测量结果准确,辐射剂量低,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关节镜检查

主要用于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在关节部位插入关节镜,直接观察关节内部的结构,如半月板、韧带、滑膜等,并可进行活检和一些微创手术,如半月板修复、滑膜切除等。

肌肉骨骼超声检查

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组织器官的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经处理后形成图像,可清晰显示肌肉、肌腱、韧带、关节等部位的病变,具有无创、便捷、实时动态观察等优点,常用于诊断肩周炎、腱鞘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参考文献
[1]孟悛非,吕衍春,吕凤华,等.增强MR灌注成像在骨骼—软组织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8):6.
[2]赵丽,刘江豪,徐洋洋,等.基于医学CT与SLM技术的踝关节骨骼逆向建模与制备[J].热加工工艺, 2024, 53(13):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