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
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
单核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后进入血液循环。
单核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在血液循环中游走。可以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在组织中分化为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如肝脏、肺脏、脾脏、淋巴结等组织器官中。
单核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20μm。其细胞核形态多样,常为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呈细网状,着色较浅。细胞质丰富,呈灰蓝色,内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这些颗粒是溶酶体,含有多种酶类,如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等,有助于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
单核细胞具有吞噬功能、抗原呈递功能、分泌功能等。
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可以吞噬和清除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衰老和损伤的细胞以及细胞碎片。例如,当细菌感染人体时,单核细胞会迅速迁移到感染部位,吞噬细菌并将其消化分解。
单核细胞在吞噬病原体等外来抗原后,能够将抗原的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激活免疫反应。这一过程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的桥梁作用,使免疫系统能够针对特定的病原体产生精准的免疫防御。
单核细胞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等)和趋化因子,这些物质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炎症反应或者参与组织修复等过程。
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合成和更新。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适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ω-3脂肪酸,对免疫系统有益。可以通过食用深海鱼油、坚果等食物获取。这些脂肪酸有助于调节炎症反应,维持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使单核细胞能够更有效地在体内游走,发挥其防御功能。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健康。包括举重、俯卧撑等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增强身体的整体素质,间接支持单核细胞的正常功能。不过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包括单核细胞的活性。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利于单核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长期的高压力状态会抑制免疫系统。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维持单核细胞的正常工作环境。
在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上,单核细胞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其胞核形状不规则,可呈肾形、马蹄形或扭曲折叠状,染色质疏松呈细丝网状,染紫红色。胞质丰富,呈灰蓝色,内含许多细小的紫红色颗粒。
正常单核细胞
正常成年人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绝对值为(0.12-0.8)×10⁹/L,占白细胞总数的3%-8%。儿童单核细胞的比例可能会相对较高。
异常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伤寒、结核、疟疾等,还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等。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可能与某些药物副作用或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有关。
如出现细胞核分叶过多、细胞质内出现异常包涵体等情况,可能提示细胞发生病变,如在一些病毒感染或者恶性血液病时会出现。
当单核细胞异常增多时,如果是感染引起的,可能会伴有发热、寒战、乏力、全身酸痛等感染症状。若是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可能会出现贫血、出血、肝脾肿大等症状。
单核细胞的影响因素有感染因素、药物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是导致单核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的常见因素。例如,感染EB病毒可使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常形态。
药物可能会影响单核细胞的数量,如化疗药物可能会抑制骨髓造血,导致单核细胞减少。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会导致单核细胞的功能紊乱,其数量也可能发生改变。
可以通过观察自身是否有发热、疲劳、感染频繁等情况来初步推测免疫系统是否出现问题,因为单核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核细胞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医生在体格检查时,可能会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肝脾是否肿大等情况。如果单核细胞异常增多是由血液系统疾病或者感染引起的,可能会出现相应的体征,如白血病时可能有肝脾肿大、贫血貌等。
超声检查
对怀疑单核细胞异常与肝脾等器官有关的情况,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肝脾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例如,在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导致单核细胞异常增多时,脾脏可能会肿大,超声能够发现这种变化。
CT检查
在检查深部组织器官的病变方面有优势。如果怀疑单核细胞异常是由于感染灶如肺部感染、腹部脓肿等引起的,CT检查可以帮助定位和确定感染灶的范围。
血常规检查
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测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数量、比例等指标来判断是否异常。如果单核细胞绝对值或百分比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疾病。
骨髓穿刺检查
对怀疑血液系统疾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等导致单核细胞异常的情况,骨髓穿刺检查可以观察骨髓中单核细胞的增生情况、形态等,确定是否存在造血异常。
病原体检测
如果怀疑单核细胞异常是由感染引起的,可以进行病原体检测,如病毒核酸检测、细菌培养等,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