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肌是人体咀嚼肌的一部分,属于头肌的组成部分。
与咬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等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咀嚼功能。
在维持口腔正常生理功能及面部形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颞肌位于头颅侧面,颞窝部皮下,呈扇形。起自颞窝及颞深筋膜的深面,肌束下行,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颞肌的肌腹宽大,为扁而厚的扇形肌肉,其肌纤维从起点向止点呈扇形展开,根据肌纤维走行方向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颞肌的肌腱相对较短,附着于下颌骨冠突,将肌肉的力量传递至下颌骨,从而实现咀嚼等功能。
颞肌具有咀嚼功能、辅助功能等。
在咀嚼过程中,颞肌与其他咀嚼肌协同收缩,使下颌骨进行上提、下降、前伸、后退及侧方运动,从而完成对食物的切割、磨碎等动作。其中,颞肌主要负责上提下颌骨,使牙齿咬合,在闭口动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颞肌还参与维持下颌骨的位置和稳定,对保持正常的咬合关系和面部形态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说话、吞咽等口腔活动中,颞肌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为颞肌的生长和修复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族以及钙、磷、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减少食用过硬、过韧的食物,如槟榔、牛肉干等,以免过度使用颞肌,导致肌肉疲劳或损伤。同时,避免长时间咀嚼口香糖等,防止颞肌过度活动。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口腔运动来锻炼颞肌,如开闭口腔运动、左右侧方运动、前伸后缩运动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颞肌的力量和灵活性,提高咀嚼功能。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双侧咀嚼的习惯,避免长期单侧咀嚼,以免造成颞肌双侧力量不均衡,导致面部不对称等问题。
颞肌的日常养护有保持口腔清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面部外伤等。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预防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炎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颞肌的正常功能。
寒冷天气外出时,可佩戴口罩等,避免面部受冷风直接刺激,防止颞肌痉挛等问题。
在进行可能有面部受伤风险的活动时,如体育运动等,要注意保护面部,避免颞肌部位受到撞击或损伤。
在正常情况下,颞肌的肌腹饱满,从颞窝向颧弓下方延伸,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表面覆盖的皮肤光滑,无明显凹陷或隆起。当咬牙时,可明显看到和摸到颞肌的收缩,呈现出较为坚硬的状态。
正常颞肌
正常颞肌在功能上能够协调配合其他咀嚼肌,完成正常的咀嚼、吞咽、言语等口腔颌面的各种运动,且无疼痛、痉挛、无力等异常感觉和表现。在外观上,与面部其他组织比例协调,无明显异常的凸起或凹陷。
异常颞肌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创伤等。表现为颞肌局部疼痛、肿胀,咀嚼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可伴有张口受限。
常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咬合紊乱等因素导致。患者会感到颞肌突然抽搐、疼痛,局部肌肉紧张,可出现短暂的牙关紧闭,影响正常的咀嚼和开口运动。
可能由于神经损伤、长期废用如长期佩戴假牙不合适,导致颞肌得不到有效使用等原因引起。表现为颞肌体积变小,力量减弱,面部外观出现颞部凹陷,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观。
多与遗传因素、长期过度咀嚼如运动员经常咀嚼口香糖或有磨牙习惯等有关。表现为颞肌过度发育,颞部明显隆起,可能会给人面部不协调的感觉,严重时也可能影响口腔功能。
颞肌异常症状有疼痛、张口受限、面部不对称、咀嚼无力等。
是颞肌异常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隐痛、胀痛、刺痛或剧痛,疼痛部位主要在颞部,可向头部、面部其他部位放射,咀嚼、张口时疼痛加重。
当颞肌出现炎症、痉挛或萎缩等问题时,可能会导致下颌骨运动受限,出现张口困难,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进食和说话。
颞肌的异常发育或病变,如颞肌肥大或萎缩,可能导致面部两侧外观不对称,影响美观。
颞肌力量减弱时,会出现咀嚼食物费力,咬合力下降,无法正常咬碎和研磨食物,进而影响消化功能。
影响颞肌的因素有局部因素、全身因素、生活习惯因素、心理因素等。
包括口腔内的感染、龋齿、牙周炎、咬合不良、颞下颌关节紊乱等,这些问题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颞肌的功能和健康。
如神经系统疾病如三叉神经痛、面瘫等会影响颞肌的神经支配,导致肌肉功能异常;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对颞肌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长期单侧咀嚼、过度咀嚼口香糖、磨牙、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低头伏案)等,都可能导致颞肌过度使用或受力不均,引发颞肌问题。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颞肌痉挛,引发颞部疼痛等症状。
面对镜子,观察双侧颞部是否对称,有无凹陷或隆起,皮肤表面有无红肿等异常。尝试做开闭口腔、左右侧方运动和前伸后缩运动,感受颞肌的运动是否顺畅,有无疼痛、卡顿或无力感。同时,用手触摸颞肌,感受其收缩和放松是否正常,两侧肌肉力量是否一致。
颞肌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视诊
医生通过直接观察患者的面部外观,查看颞肌的形态、对称性,有无肿胀、萎缩、皮肤颜色改变等。
触诊
医生用手指触摸颞肌,感受其质地、温度、压痛情况,以及肌肉的紧张度和收缩力,判断是否有结节、条索状改变等异常。
运动功能检查
让患者做各种下颌运动,如张口、闭口、咀嚼、侧方运动等,观察颞肌的运动是否协调,有无运动受限或异常运动模式。
X线检查
可拍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等,观察颞骨、下颌骨的形态结构,以及颞肌附着部位的骨质情况,间接判断颞肌是否存在异常。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颞肌的形态、大小、走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诊断颞肌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有重要意义,如发现颞肌内的肿瘤、炎症等病变。
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可以清晰地显示颞肌的肌肉组织、肌腱以及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结构,对诊断颞肌的炎症、损伤、萎缩等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血液检查
通过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如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等,可能提示颞肌有炎症性病变。
自身抗体检查
对于怀疑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颞肌病变的患者,可进行相关自身抗体检查,如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以明确病因。
肌电图检查
通过记录颞肌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了解颞肌的神经肌肉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肌肉病变等,对于诊断颞肌痉挛、萎缩等疾病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