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神经内科,普通外科

内收肌

吕志勤
吕志勤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内收肌是指大腿内侧的一组肌肉。

主要负责大腿的内收动作,即让双腿向身体中线靠拢的动作。

位置

位于大腿内侧,从耻骨、坐骨等部位起始,向下附着于股骨粗线等部位。

参考文献
[1]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选择性闭孔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性大腿内收肌群痉挛[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2):3.
[2]武钢,徐达传,钟世镇.大腿内收肌神经肌支的终支的应用解剖学[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内收肌分为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耻骨肌

呈扁三角形,位于大腿上部前面,起自耻骨上支,向下外后方斜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长收肌

呈三角形,位于耻骨肌内侧,起自耻骨上支前面,向下外后方斜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短收肌

近似三角形,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的深面,起自耻骨下支,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1/3部。

大收肌

为内收肌中最宽大的三角形肌肉,起自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的前面,肌束呈放射状,斜向外下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部及收肌结节。

参考文献
[1]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选择性闭孔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性大腿内收肌群痉挛[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2):3.
[2]武钢,徐达传,钟世镇.大腿内收肌神经肌支的终支的应用解剖学[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内收肌具有髋关节内收、辅助髋关节外旋和屈曲等功能。  

髋关节内收

这是内收肌的主要功能,在行走、跑步等日常活动中,帮助双腿靠拢,维持身体平衡和稳定。例如在正常行走时,当一侧脚着地,对侧腿向前摆动,内收肌会收缩使摆动腿靠近支撑腿,保证行走的顺畅和稳定。

辅助髋关节外旋和屈曲

在一些特定动作中,内收肌也参与髋关节的外旋和屈曲,如在盘腿坐时,内收肌与其他肌肉协同作用,使髋关节完成外旋和屈曲的动作,让双腿能够盘起。

参考文献
[1]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选择性闭孔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性大腿内收肌群痉挛[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2):3.
[2]武钢,徐达传,钟世镇.大腿内收肌神经肌支的终支的应用解剖学[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蛋白质是肌肉修复和生长的重要营养素,可多食用鸡胸肉、鱼虾、豆类、蛋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鸡胸肉为例,每100克含有约20克蛋白质,能为内收肌的修复和强化提供必要营养。可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西兰花等。其中,橙子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33毫克,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利于内收肌的健康。

参考文献
[1]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选择性闭孔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性大腿内收肌群痉挛[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2):3.
[2]武钢,徐达传,钟世镇.大腿内收肌神经肌支的终支的应用解剖学[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侧卧于瑜伽垫上,下方的腿伸直贴地,上方的腿伸直缓慢向上抬起,感受大腿内侧内收肌的收缩,每组15-20次,进行3-4组。这一动作主要锻炼长收肌、短收肌等。坐在椅子上,双腿伸直,膝盖并拢,在两腿之间夹一个瑜伽砖或小球,用力夹紧保持一段时间,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进行3-4组。可有效锻炼内收肌群整体的力量。双脚与肩同宽,脚尖略微向外,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膝盖不超过脚尖,保持这个姿势30-60秒,进行3-4组。过程中内收肌会参与维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

参考文献
[1]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选择性闭孔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性大腿内收肌群痉挛[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2):3.
[2]武钢,徐达传,钟世镇.大腿内收肌神经肌支的终支的应用解剖学[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内收肌的日常养护有保持正确姿势、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保暖等。 

保持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立还是行走,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或双腿过度外展等不良姿势,减少对内收肌的过度拉伸或压迫。站立时,双脚应均匀受力,膝盖伸直,身体重心保持在两腿之间;坐立时,腰部挺直,膝盖与臀部保持同一水平高度,双腿自然放松平放。

避免久坐久站

长时间久坐或久站都会导致内收肌长时间处于紧张或松弛状态,不利于其健康。每隔一段时间应起身活动一下,伸展腿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例如,久坐1小时后,可起身进行简单的腿部伸展动作,如踮脚尖、走动等,活动时间约5-10分钟。

注意保暖

寒冷天气要注意腿部保暖,可穿着保暖性好的衣物,避免内收肌受冷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和肌肉功能。在寒冷环境中运动前,更要充分做好热身活动,使内收肌等肌肉充分预热,防止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选择性闭孔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性大腿内收肌群痉挛[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2):3.
[2]武钢,徐达传,钟世镇.大腿内收肌神经肌支的终支的应用解剖学[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内收肌形态 

内收肌外观上肌肉线条流畅,与周围肌肉比例协调,无明显突出或萎缩现象。当肌肉发达时,大腿内侧会较为饱满,有一定的肌肉轮廓显现。

正常内收肌

左右两侧内收肌力量相对均衡,在完成各种动作时,能够协同配合,使双腿的内收动作平稳、有力,且不会出现一侧过度用力或无力的情况。具有适当的柔韧性,能够在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内,轻松地完成内收、外展、屈曲、伸展等动作,不会因肌肉紧张或挛缩而限制关节的活动。在日常活动和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疼痛、酸胀、麻木等异常感觉,表明内收肌处于健康正常的状态。

异常内收肌

肌肉拉伤

多因运动时突然的剧烈收缩或过度拉伸引起,如在短跑、足球等运动中,快速变向或大幅度的腿部动作可能导致内收肌拉伤。拉伤后,肌肉纤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局部会有疼痛、肿胀、淤血等症状。

肌肉挛缩

长期的不良姿势、肌肉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可能导致内收肌挛缩。表现为肌肉持续性收缩,肌肉缩短,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髋关节的内收和外展动作会受到明显影响。

肌肉萎缩

常见于长期卧床、下肢骨折后固定时间过长、神经损伤等情况。由于肌肉缺乏运动刺激或失去神经支配,导致肌肉纤维变细,肌肉体积缩小,力量减弱,影响腿部的正常功能。

参考文献
[1]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选择性闭孔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性大腿内收肌群痉挛[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2):3.
[2]武钢,徐达传,钟世镇.大腿内收肌神经肌支的终支的应用解剖学[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内收肌的异常症状有肌肉拉伤、肌肉痉挛、肌肉萎缩等。  

肌肉拉伤

多因运动时突然的剧烈收缩或过度拉伸引起,如在短跑、足球等运动中,快速变向或大幅度的腿部动作可能导致内收肌拉伤。拉伤后,肌肉纤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局部会有疼痛、肿胀、淤血等症状。

肌肉挛缩

长期的不良姿势、肌肉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可能导致内收肌挛缩。表现为肌肉持续性收缩,肌肉缩短,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髋关节的内收和外展动作会受到明显影响。

肌肉萎缩

常见于长期卧床、下肢骨折后固定时间过长、神经损伤等情况。由于肌肉缺乏运动刺激或失去神经支配,导致肌肉纤维变细,肌肉体积缩小,力量减弱,影响腿部的正常功能。

参考文献
[1]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选择性闭孔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性大腿内收肌群痉挛[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2):3.
[2]武钢,徐达传,钟世镇.大腿内收肌神经肌支的终支的应用解剖学[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影响内收肌的因素有运动因素、姿势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等。

运动因素

运动强度过大、运动方式不当、缺乏热身和拉伸等,都容易导致内收肌损伤。例如,在没有充分热身的情况下进行高强度的腿部力量训练,内收肌在短时间内承受较大的负荷,容易引发拉伤。

姿势因素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时双腿交叉、跷二郎腿等,会使内收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容易导致肌肉劳损和挛缩。

营养因素

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会影响内收肌的正常生长、修复和功能。例如,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导致肌肉收缩功能异常,增加内收肌损伤的风险。

疾病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如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可能会影响内收肌的神经支配,导致肌肉萎缩或功能障碍;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疾病等也会波及内收肌,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

参考文献
[1]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选择性闭孔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性大腿内收肌群痉挛[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2):3.
[2]武钢,徐达传,钟世镇.大腿内收肌神经肌支的终支的应用解剖学[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站立位,双脚并拢,观察双腿是否能够自然并拢,有无一侧大腿内侧明显突出或凹陷。若一侧内收肌萎缩,可能会出现该侧大腿内侧凹陷;若内收肌紧张或挛缩,可能会导致双腿无法完全并拢。侧卧于瑜伽垫上,下方的腿伸直贴地,上方的腿伸直,检查者用手抵住上方腿的外侧,施加向外的阻力,让受试者用力内收腿,若内收肌有损伤,在用力内收时会出现疼痛。仰卧位,双腿伸直,缓慢抬起一侧下肢,若在抬高过程中出现大腿内侧疼痛,可能提示内收肌有损伤或紧张。

参考文献
[1]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选择性闭孔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性大腿内收肌群痉挛[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2):3.
[2]武钢,徐达传,钟世镇.大腿内收肌神经肌支的终支的应用解剖学[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内收肌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视诊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行走步态,以及大腿内侧内收肌的外观,查看有无肿胀、萎缩、畸形等情况。

触诊

通过触摸内收肌,检查肌肉的紧张度、有无压痛、结节或条索状硬物等。例如,在肌肉拉伤处可触及压痛明显的部位,严重时还可摸到肌肉断裂形成的凹陷或硬结。

关节活动度检查

检查髋关节的内收、外展、屈曲、伸展等活动范围,判断内收肌是否影响了关节的正常活动。若内收肌挛缩,髋关节内收活动度会明显减小,外展时可能会感到明显阻力。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可帮助排除髋关节骨折、脱位、骨质增生等骨骼病变,虽然不能直接显示内收肌本身的病变,但对于判断是否存在影响内收肌功能的骨骼问题有重要意义。

超声检查

能清晰地显示内收肌的形态、结构,可发现肌肉拉伤、撕裂、血肿等病变,对于诊断内收肌损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便、无创,常用于内收肌疾病的初步检查。

MRI检查

对于内收肌的软组织病变显示更为清晰,可准确判断肌肉损伤的程度、范围,以及是否存在肌肉萎缩、炎症等情况,是诊断内收肌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方法,但费用相对较高,检查时间较长。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主要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感染。如在感染性肌炎时,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等可能会升高。

肌酸激酶检测

内收肌损伤时,肌细胞破裂,肌酸激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肌酸激酶水平升高。通过检测肌酸激酶活性,可辅助诊断内收肌损伤的程度,但特异性不强,其他肌肉损伤也可能引起其升高。

其他检查

肌电图检查

通过记录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判断内收肌是否存在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对于诊断神经损伤导致的内收肌功能障碍有重要意义,如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内收肌萎缩,肌电图可显示神经传导异常。

参考文献
[1]于炎冰,张黎,徐晓利,等.选择性闭孔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性大腿内收肌群痉挛[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 12(2):3.
[2]武钢,徐达传,钟世镇.大腿内收肌神经肌支的终支的应用解剖学[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