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支气管是连接气管与肺的管道结构。
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外界吸入的空气输送到肺部,同时也参与排出肺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
位置
左、右主支气管分别经肺门进入左、右肺。气管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较为陡直,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走向较水平。这种结构差异使得异物更容易进入右主支气管。
主支气管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外膜等。
主支气管的黏膜主要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可以有节律地摆动,将吸入的灰尘、细菌等异物向咽部推送,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固有层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血管和神经末梢等。例如,当有刺激性气体进入主支气管时,神经末梢会将信号传递给大脑,引发咳嗽反射。
含有较多的疏松结缔组织,其中有丰富的黏液腺和混合腺,这些腺体可以分泌黏液,黏液可以黏附吸入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颗粒,同时也对黏膜起到润滑作用,减少空气流动对黏膜的损伤。
主要由透明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透明软骨呈C形或环形排列,起到支撑主支气管的作用,保证气道的通畅。在软骨缺口处,有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填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可以调节气道的口径,例如在过敏反应等情况下,平滑肌收缩会导致气道变窄。
主支气管分为免疫功能、加温加湿功能、防御性咳嗽反射功能等。
主支气管黏膜表面有多种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当病原体入侵时,淋巴细胞可以识别并启动免疫反应,巨噬细胞可以吞噬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从而保护肺部免受感染。
黏膜下层的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和黏膜表面的水分可以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湿。同时,主支气管的血液供应丰富,血液的热量可以传递给吸入的空气,使其温度接近体温。这样可以避免干燥、寒冷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对肺泡等结构造成损伤。
当主支气管黏膜受到刺激,如异物、过多的分泌物、刺激性气体等,位于黏膜内的咳嗽感受器会受到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信号传至延髓咳嗽中枢,然后由传出神经发出指令,引起膈肌、肋间肌等肌肉收缩,产生强大的气流,将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
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C、E等抗氧化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坚果等。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维生素C和E可以增强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支持免疫细胞的合成和修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主支气管黏膜,导致分泌物增多或引发咳嗽。
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呼吸肌的力量。呼吸肌力量增强后,有助于维持主支气管的通畅,促进气体交换。另外,深呼吸练习和胸廓扩张运动也对主支气管有益。例如,通过腹式呼吸,膈肌的上下运动幅度增大,可以促进主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排出。
主支气管的日常养护分为养成良好睡眠习惯、适当防护、定期检查等。
充足的睡眠可以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得到恢复和增强,有利于维持主支气管的健康。睡眠时,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包括呼吸道黏膜的修复。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保持卧室空气清新,避免睡眠环境中的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
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应佩戴口罩,减少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吸入。在接触过敏原的环境中,如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时间,或佩戴具有过滤花粉功能的口罩。在工作场所,如果接触化学物质等刺激性物质,要使用防护设备。
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等。对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家族史或长期吸烟等高危人群,更应加强检查频率。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主支气管的异常变化,如炎症、狭窄等,以便及时治疗。
正常主支气管
正常主支气管的黏膜呈粉红色,湿润有光泽。管腔通畅,无狭窄或扩张。软骨环完整,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纤毛摆动正常,能有效地清除分泌物和异物。
异常主支气管
是指主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是由病毒、细菌感染或理化因素刺激引起。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
主要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及支气管阻塞,引起支气管组织结构较严重的病理性破坏,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患者会有反复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等症状。
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主支气管管径异常增大,管壁变薄,可能会导致呼吸道反复感染、呼吸困难等症状。
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主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加,导致气道狭窄。患者会出现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并可经数小时至数天自行缓解或通过治疗缓解。
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在支气管内生长,可导致支气管狭窄、阻塞,引起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随着肿瘤的进展,还可能出现远处转移的症状。
主支气管的异常症状有呼吸道症状、其他症状等。
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为干咳或伴有咳痰。咳痰的性质可以因疾病而异,如支气管炎时可能是白色黏液痰,支气管扩张时可能是大量脓痰,肺癌时可能是血痰。喘息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和部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是由于气道狭窄,气流通过受阻产生的声音。呼吸困难在支气管扩张、气管支气管巨大症、肺癌等疾病中较为常见,当气道阻塞严重或肺部功能受损时,会出现呼吸急促、费力等症状。
发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的。胸痛可能在支气管肺癌等疾病中出现,是由于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等结构引起的。咯血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等疾病中较为常见,是由于支气管黏膜血管破裂或肿瘤侵犯血管导致的。
影响主支气管的因素有感染、吸烟、空气污染、其他因素等。
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是引起主支气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这些病原体可以直接侵犯主支气管黏膜,引发炎症反应。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主支气管黏膜,使纤毛的运动功能减弱,黏液分泌增多,同时还会降低呼吸道的免疫力,增加感染和患癌的风险。
包括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室内装修污染等。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颗粒物如PM2.5、PM10等可以刺激主支气管黏膜,引发炎症反应,长期暴露还可能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和肺癌。
过敏体质的人在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时,主支气管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如支气管哮喘。遗传因素在一些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癌等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呼吸情况进行简单自测。例如,注意是否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如果经常咳嗽,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或夜间加重,或者咳嗽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周),可能提示主支气管存在问题。另外,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在进行轻微活动(如爬一层楼梯)后就出现气促,也可能是主支气管或肺部疾病的信号。
主支气管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他检查等。
医生在体格检查时会重点检查胸部。通过视诊可以观察胸部的外形是否正常,有无桶状胸等异常情况。触诊可以检查胸部的触觉语颤,例如在肺炎等实变情况下,触觉语颤会增强。叩诊可以判断肺部的清音、浊音等情况,如胸腔积液时会出现浊音。听诊是检查主支气管的重要方法,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到呼吸音,正常情况下是清晰的肺泡呼吸音和支气管呼吸音,在主支气管有炎症、狭窄等情况时,会出现干啰音、湿啰音等异常呼吸音。
血液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有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病毒感染。血生化检查可以检测一些与炎症相关的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这些标志物在炎症状态下会升高。对于怀疑有肺癌的患者,还可以检查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但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肺癌,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痰液检查
痰液的外观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黄色脓性痰可能提示细菌感染,白色泡沫痰可能与非感染性炎症有关。通过痰液涂片可以查找细菌、真菌、癌细胞等,痰液培养可以确定病原体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为治疗提供依据。
X线胸片
可以初步观察主支气管和肺部的大致形态。例如,可以发现支气管扩张时的肺纹理增粗、紊乱,肺癌时的肺部肿块阴影等。但X线胸片对于一些早期病变或较小的病变可能不敏感。
CT检查
胸部CT扫描能够更清晰地显示主支气管的结构,包括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和形态等。对于发现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等疾病的病变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有重要价值。高分辨率CT(HRCT)对于检测支气管壁的细微变化和早期病变尤其有效。
支气管造影
是一种将造影剂注入支气管内,通过X线检查来显示支气管形态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对较少,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需要详细了解支气管扩张的程度和范围时仍有一定的作用。
支气管镜检查
这是一种直接观察主支气管内部情况的检查方法。通过支气管镜可以看到支气管黏膜的形态、有无异物、肿瘤等病变。同时,还可以在支气管镜下进行活检,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对于一些主支气管内的异物,还可以通过支气管镜进行取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