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肌肉主要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和肋间肌等。
共同构成了胸廓的肌肉层。
对于人体的运动、呼吸以及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胸大肌
位于胸廓的前上部,呈扇形,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胸小肌
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
肋间肌
位于相邻两肋之间,分为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在浅层,起自上位肋骨的下缘,斜向前下方,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肋间内肌在深层,起止点与肋间外肌相反。
由锁骨部、胸肋部和腹部三部分组成,肌束呈放射状排列。这种结构使得胸大肌能够在不同的运动方向上发挥作用,如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等。
相对较小且薄,与胸大肌在结构上相互配合,协同完成肩部和胸廓的多种运动。
肋间外肌的肌纤维方向与肋间内肌相互交叉,这种结构有利于在呼吸运动时,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改变胸腔的容积,从而实现吸气和呼气的功能。
胸部肌肉具有运动功能、维持姿势等功能。
胸大肌
是上肢运动的重要肌肉之一,可使肩关节内收、内旋和前屈。例如,在做引体向上、俯卧撑等运动时,胸大肌收缩可帮助手臂将身体向上拉起或支撑起身体。
胸小肌
主要作用是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骨助吸气。在一些需要肩部前伸和上提的动作中,胸小肌发挥着重要作用。
肋间肌
肋间外肌收缩时可提肋,助吸气;肋间内肌收缩时可降肋,助呼气,在呼吸运动中起着关键作用,保证了人体正常的气体交换。
胸部肌肉与背部、肩部等周围肌肉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身体的直立姿势和胸廓的正常形态,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蛋白质是肌肉生长和修复的重要营养素,可多食用鸡胸肉、鱼虾、豆类、蛋类、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每100克鸡胸肉含约20克蛋白质,可满足胸部肌肉生长的需求。碳水化合物可为肌肉运动提供能量,可选择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复杂碳水化合物,避免过多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果、饮料等。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对维持骨骼和肌肉健康很重要;维生素C、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促进肌肉恢复。矿物质如钙、镁、钾等,对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也不可或缺。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坚果等食物来补充这些营养素。
俯卧撑是锻炼胸肌的经典动作,可有效锻炼胸大肌、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标准俯卧撑、跪姿俯卧撑或借助器械增加难度。哑铃飞鸟能很好地孤立训练胸肌,增强胸肌的线条和维度。平躺在健身长椅上,手持哑铃,像鸟儿展翅一样展开双臂,感受胸肌的收缩和拉伸。杠铃卧推主要锻炼胸大肌,同时也能锻炼到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选择合适的杠铃重量,躺在卧推凳上,将杠铃向上推起再慢慢放下,注意动作的规范和安全。
胸部肌肉日常养护有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防寒等。
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保持挺胸抬头,避免弯腰驼背,减少胸部肌肉的不平衡受力和慢性劳损。长期伏案工作时,可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桌椅,调整电脑屏幕高度,使眼睛平视时屏幕处于合适位置。
避免长时间重复性的胸部肌肉运动,如长时间搬重物或进行高强度的胸部锻炼而不给肌肉足够的休息时间。工作或运动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和放松。
寒冷刺激可能导致胸部肌肉痉挛和血液循环不畅,在寒冷天气要注意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胸部的保暖。
正常胸部肌肉
正常胸部肌肉应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力量,能够正常发挥其运动和维持身体姿势等功能,且左右两侧肌肉对称、发育均衡,无疼痛、麻木、无力等异常症状。
异常胸部肌肉
多因突然的剧烈运动或过度拉伸引起,如在进行俯卧撑、哑铃飞鸟等运动时,姿势不正确或用力过猛,导致胸部肌肉纤维撕裂。表现为胸部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长期不运动、神经损伤、营养不良等。肌肉萎缩会导致胸部肌肉体积减小、力量减弱,影响身体的正常运动和功能。
俗称“抽筋”,常因寒冷刺激、过度疲劳、电解质紊乱等因素诱发。胸部肌肉发生痉挛时,会突然出现疼痛性收缩,肌肉僵硬,疼痛难忍,可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胸部肌肉异常症状有疼痛、肿胀、无力、活动受限等。
是胸部肌肉异常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隐痛、刺痛、胀痛或剧痛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部肌肉的起止点或肌腹处,活动或按压时疼痛可能加重。
肌肉拉伤或炎症反应时,胸部肌肉可能出现肿胀,伴有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等症状。
当胸部肌肉出现萎缩、神经损伤或其他病变时,会感到胸部肌肉力量减弱,无法完成正常的运动或体力活动,如举重物、推东西等。
由于疼痛、无力等原因,胸部肌肉的活动范围可能受到限制,如手臂无法正常抬起、伸展或旋转,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影响胸部肌肉的因素有运动因素、营养因素、姿势因素、疾病因素、年龄因素等。
不合理的运动方式、过度运动或缺乏运动都可能对胸部肌肉产生不良影响。过度的力量训练可能导致肌肉拉伤;长期缺乏运动则会使胸部肌肉逐渐萎缩,力量下降。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不均衡,会影响胸部肌肉的生长、修复和功能。例如,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肌肉合成减少,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进而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低头伏案等,会使胸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或拉伸状态,导致肌肉不平衡,引发疼痛、劳损等问题。
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等,可能会影响胸部肌肉的神经支配或血液循环,导致肌肉出现疼痛、萎缩等异常。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等,也可能累及胸部肌肉,引起肌肉病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肌肉质量和功能会逐渐下降,胸部肌肉也不例外。老年人的胸部肌肉更容易出现萎缩、力量减弱等问题,且恢复能力也相对较差。
在镜子前观察胸部的形态,看两侧胸部肌肉是否对称,有无明显的凹陷、凸起或肌肉萎缩现象。同时,注意胸部皮肤的颜色和质地,如有异常可能提示潜在的问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力量测试,如俯卧撑或哑铃卧推等动作,观察自己能够完成的次数和难度,与以往的情况进行对比,以了解胸部肌肉的力量是否有变化。如果发现力量明显下降,可能提示胸部肌肉存在问题。尝试做一些肩部和胸部的活动,如手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感受胸部肌肉的活动是否顺畅,有无疼痛或受限的情况。正常情况下,这些活动应该能够轻松完成,且无不适感。
胸部肌肉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视诊
医生会观察胸部肌肉的外观,包括肌肉的形态、对称性、有无肿胀、萎缩、瘢痕等,同时还会注意胸部的皮肤颜色、温度和有无皮疹等异常情况。
触诊
通过触摸胸部肌肉,医生可以了解肌肉的紧张度、硬度、有无压痛和结节等。触诊时,会从胸部的不同部位开始,依次检查胸大肌、胸小肌和肋间肌等,以判断肌肉是否存在病变。
动诊
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肩部和胸部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如手臂的抬举、旋转等,观察胸部肌肉的运动功能,评估肌肉的力量、活动范围和协调性,以确定是否存在肌肉无力、受限或疼痛等问题。
X线检查
可用于观察胸部的骨骼结构,排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等骨骼问题对胸部肌肉的影响。虽然X线对肌肉本身的显示效果有限,但在一些情况下,如胸部外伤时,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病因。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胸部的组织结构,包括肌肉、骨骼、内脏等。对于胸部肌肉的肿瘤、炎症、损伤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范围和性质。
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是检查胸部肌肉病变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胸部肌肉的细微结构,对于诊断肌肉拉伤、撕裂、炎症、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治疗提供详细的信息。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一些指标,如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可以了解肌肉是否存在损伤或炎症。当胸部肌肉受损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酶的活性升高。此外,还可以检测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全身性疾病。
肌电图检查
主要用于评估胸部肌肉的神经功能。通过将电极插入肌肉或放置在皮肤表面,记录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以判断神经传导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肌肉疾病导致的肌肉电活动异常。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实时观察胸部肌肉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情况,对于诊断肌肉损伤、炎症、血肿等病变有一定的帮助。它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常用于胸部肌肉疾病的初步筛查和动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