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是人体淋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淋巴结是一种椭圆形或蚕豆形的淋巴器官。
淋巴结分布在淋巴管的路径上,如同一个个“哨卡”,在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还参与淋巴液的过滤和循环。
淋巴结分为浅表淋巴结和深部淋巴结。具体分析如下:
浅表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
位于颈部两侧,沿着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分布。又可细分为颈前淋巴结和颈后淋巴结,颈前淋巴结主要收集头颈部前方的淋巴液,颈后淋巴结收集头颈部后方的淋巴液。
腋窝淋巴结
在腋窝的皮下组织中,数量较多,可分为腋下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和中央群等。主要收集上肢、胸壁和乳房等部位的淋巴液。
腹股沟淋巴结
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大腿根部的皮下组织内,分为浅、深两组。主要收集下肢、会阴部及外生殖器的淋巴液。
深部淋巴结
纵隔淋巴结
在胸腔纵隔内,围绕气管、食管和大血管等结构分布,收集胸部脏器如肺、食管等部位的淋巴液。
腹腔淋巴结
分布在腹腔内的脏器周围,如肠系膜淋巴结围绕在小肠和结肠的系膜内,收集肠道的淋巴液;肝门淋巴结位于肝门附近,收集肝脏和胆囊的淋巴液。
淋巴结的结构分为被膜和小梁、皮质区、髓质区等。具体分析如下:
淋巴结的外面有一层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向淋巴结内部伸入,形成许多小梁,小梁相互连接构成淋巴结的支架,将淋巴结内部划分为多个区域。
浅皮质区
是 B 淋巴细胞主要分布的区域,大量的 B 淋巴细胞在这里聚集形成淋巴小结。淋巴小结在抗原刺激下会增大、增多,是体液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
深皮质区
主要是 T 淋巴细胞的栖息地,也称为副皮质区。这里的 T 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有许多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和呈递抗原,激活 T 淋巴细胞。
由髓索和髓窦组成。髓索主要是由 B 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组成的条索状结构,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髓窦是淋巴液流经的通道,窦内有许多巨噬细胞,能够吞噬和清除淋巴液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和异物。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有免疫功能、参与淋巴液循环功能等。具体分析如下:
过滤和清除病原体
淋巴液在流经淋巴结时,其中的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异物会被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如当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淋巴液将细菌带到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会识别并吞噬细菌,阻止细菌进一步扩散到全身。
产生免疫反应
淋巴结是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当抗原进入淋巴结后,B 淋巴细胞会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T 淋巴细胞会被激活,参与细胞免疫,如直接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
淋巴结作为淋巴管之间的连接点,起到了过滤和调节淋巴液的作用。淋巴液在淋巴结内缓慢流动,经过髓窦等结构时得到净化和成分调整,然后再继续循环,这有助于维持淋巴液的成分稳定和正常循环。
对于淋巴结的健康,合理的饮食至关重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白菜、苹果、樱桃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麻辣烫、冷饮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淋巴结的负担,引发炎症。忌饮酒,酒精及酒精制品中含有乙醇,会刺激病灶处,同时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使炎症加重。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淋巴结的健康。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自身抵抗力。还可以打太极拳,太极拳能够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练习瑜伽,瑜伽能够舒缓身心,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淋巴结肿大引起的疼痛症状。
为了保持淋巴结的健康,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避免长期暴露于有害物质中,如化学物质、放射线等,这些物质可能会损害淋巴结的健康。
淋巴结的健康表现为正常大小和质地、无压痛和肿胀、正常的免疫功能等。具体分析如下:
正常情况下,淋巴结较小,直径多在 0.2~0.5 厘米之间,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良好。如在正常体检时,触摸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几乎感觉不到明显的结节,或者只能摸到非常小的、可以自由活动的淋巴结。
健康的淋巴结没有压痛,也不会出现肿胀。如果身体没有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淋巴结不会因为炎症反应而肿大和疼痛。如当手指触摸淋巴结时,不会引起任何不适。
身体能够正常抵抗感染,没有频繁的感冒、炎症等疾病,说明淋巴结能够有效地发挥免疫功能,及时过滤和清除病原体,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
淋巴结的异常症状有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疼痛、淋巴结粘连等。具体分析如下:
局部肿大
如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能是由于头颈部的感染或肿瘤引起。如果是感染导致的,肿大的淋巴结通常会有压痛,表面皮肤可能发红;若是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无痛性的,质地较硬。
全身肿大
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等。全身多处淋巴结同时肿大,且肿大的淋巴结大小不一,质地较硬,活动度可能变差,有的淋巴结可能会逐渐融合在一起。
通常是由于淋巴结炎引起的,多为细菌感染所致。疼痛程度不一,可能是轻微的压痛,也可能是较为剧烈的疼痛。伴有淋巴结肿大、皮肤红肿等症状,在炎症得到控制后,疼痛会逐渐减轻。
当淋巴结发生恶性病变时,可能会与周围组织粘连。如在淋巴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情况下,肿大的淋巴结与周围的肌肉、血管等组织粘连在一起,活动度明显下降,边界也变得模糊不清。
若有上述任意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淋巴结的影响因素有感染因素、肿瘤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体分析如下:
细菌感染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例如,当咽喉部被细菌感染引起扁桃体炎时,颈部淋巴结会因为炎症反应而肿大、压痛。
病毒感染
如 EB 病毒、HIV 病毒等也会对淋巴结产生影响。EB 病毒感染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会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的症状;HIV 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引起淋巴结持续肿大。
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如组织胞浆菌病等,真菌可以通过淋巴循环到达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的炎症反应和肿大。
原发肿瘤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质地变硬,活动度变差,可逐渐融合成块。此外,其他部位的肿瘤也可能转移到淋巴结,如乳腺癌易转移至腋窝淋巴结,肺癌可能转移至纵隔淋巴结。
转移肿瘤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淋巴管道转移到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继续生长繁殖,破坏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淋巴结肿大。这种转移淋巴结通常质地较硬,边界不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在这些疾病过程中,淋巴结可能会因为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而肿大,同时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关节疼痛、皮疹等。
淋巴结的自测方法有触摸检查、观察伴随症状、动态监测等。具体分析如下:
定期自我检查淋巴结,主要检查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用手指轻柔地触摸这些部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如从耳前、耳后开始,沿着颈部两侧向下,再检查腋窝和腹股沟。感受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和有无压痛。
注意是否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如果在淋巴结肿大的同时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存在较为严重的疾病,如淋巴瘤等。另外,观察是否有局部的感染症状,如皮肤破损、咽喉疼痛等,这些可能是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对于发现有轻微肿大的淋巴结,要注意观察其变化。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如 2~3 周淋巴结持续肿大,或者肿大的程度加重、质地变硬、出现粘连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淋巴结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淋巴结活检等。具体分析如下:
医生通过触诊可以详细了解淋巴结的大小、位置、质地、活动度、压痛等情况。这是初步判断淋巴结是否异常的重要方法。如在检查颈部淋巴结时,医生会仔细触摸每一组淋巴结,评估其是否正常。
血常规检查
可以了解白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的计数和比例是否正常。如果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淋巴细胞异常增多或减少可能与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炎症标志物检查
如血沉、C - 反应蛋白等,这些指标升高通常表示体内存在炎症,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肿大是否是由炎症引起的。
肿瘤标志物检查
对于怀疑有肿瘤的情况,检测一些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虽然这些标志物不能确诊肿瘤,但可以作为参考,帮助发现可能存在的肿瘤线索。
超声检查
可以清晰地显示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对于判断淋巴结是炎症性还是肿瘤性肿大有一定的帮助。如炎症性淋巴结肿大在超声下通常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回声均匀,血流信号增多;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可能会出现内部回声不均、边界不清、血流信号紊乱等情况。
CT 检查
能够更全面地观察淋巴结在身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深部淋巴结,如纵隔淋巴结、腹腔淋巴结等的检查很有价值。可以发现淋巴结肿大、融合等情况,并且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肿瘤转移。
PET-CT 检查
是一种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对于肿瘤性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检测出淋巴结中的代谢异常,区分良性和恶性淋巴结,但费用较高,一般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
这是诊断淋巴结疾病的 “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或穿刺获取淋巴结组织,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淋巴结的病变性质,如炎症、淋巴瘤或转移性肿瘤等。例如,对于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尤其是怀疑为恶性肿瘤的情况下,淋巴结活检能够提供最准确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