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神经内科,骨科

股内侧肌

吕志勤
吕志勤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股内侧肌是股四头肌的一部分。

股四头肌是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

股内侧肌对于膝关节的稳定和正常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位置

位于大腿前内侧,它的近端附着在股骨粗线内侧唇和内侧髁上线,远端通过髌腱附着于髌骨内侧缘和胫骨粗隆,与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共同组成股四头肌,包绕着膝关节的前方和两侧。

参考文献
[1]师东良,王宁华,谢斌.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的协调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5):5.
[2]徐应龙,赵劲民,李书振,等.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5):585-591.

股内侧肌属于骨骼肌,其肌纤维呈梭形,由许多肌束组成。这些肌束被结缔组织包裹,肌纤维内含有肌原纤维、线粒体等细胞结构。肌原纤维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线粒体则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在肌肉的两端是肌腱部分,肌腱坚韧且无弹性,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将肌肉的力量传递到骨骼上。

参考文献
[1]师东良,王宁华,谢斌.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的协调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5):5.
[2]徐应龙,赵劲民,李书振,等.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5):585-591.

股内侧肌具有伸膝功能、稳定膝关节等。

伸膝功能

在膝关节伸直过程中,股内侧肌与股四头肌的其他部分协同作用,收缩时拉动髌骨向上,通过髌腱带动胫骨向前,使膝关节伸直。例如在站立、行走、跑步等日常活动中,股内侧肌都参与膝关节的伸展动作。

稳定膝关节

股内侧肌对于维持髌骨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的正常轨迹有着关键作用。它可以防止髌骨向外侧移位,保证膝关节运动时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尤其是在膝关节做扭转或者半蹲动作时,股内侧肌的稳定作用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师东良,王宁华,谢斌.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的协调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5):5.
[2]徐应龙,赵劲民,李书振,等.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5):585-591.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对于维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很重要。可以通过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蛋黄等,同时适当晒太阳,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C等抗氧化维生素能够帮助减少肌肉疲劳和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菠菜等。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对于肌肉收缩也有重要作用。除了奶制品外,还可以从绿叶蔬菜、坚果等食物中获取钙。钾和镁等矿物质对于维持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收缩功能很重要,香蕉、土豆等食物富含钾,坚果、全谷物富含镁。

参考文献
[1]师东良,王宁华,谢斌.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的协调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5):5.
[2]徐应龙,赵劲民,李书振,等.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5):585-591.

平躺在床上,双腿伸直,缓慢抬起一侧下肢,保持膝关节伸直,尽量抬高腿部,然后缓慢放下。双侧交替进行,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这个动作主要锻炼股四头肌,包括股内侧肌,可以增强肌肉力量。背靠墙壁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缓慢下蹲,使大腿与小腿呈一定角度(如90度),并保持一段时间,如30-60秒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在静蹲过程中,股内侧肌需要持续发力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师东良,王宁华,谢斌.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的协调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5):5.
[2]徐应龙,赵劲民,李书振,等.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5):585-591.

股内侧肌的日常养护有注意姿势、避免过度疲劳、注意保暖等。

注意姿势

在日常的坐、立、行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坐下时,膝盖应与臀部保持同一水平高度,避免长时间屈膝或跷二郎腿,以免增加股内侧肌的负担和导致肌肉失衡。站立时,双脚均匀受力,避免重心偏移。

避免过度疲劳

长时间的行走、跑步或上下楼梯等活动可能会导致股内侧肌疲劳。当感到肌肉疲劳时,应该适当休息,比如可以找地方坐下,抬高腿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

注意保暖

寒冷的天气可能会使股内侧肌的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引起肌肉痉挛。在寒冷环境中要注意腿部保暖,可以穿上厚裤子或者使用护膝等保暖装备。

参考文献
[1]师东良,王宁华,谢斌.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的协调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5):5.
[2]徐应龙,赵劲民,李书振,等.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5):585-591.
股内侧肌形态

正常情况下,股内侧肌外观饱满,与股四头肌的其他部分在大腿前侧形成一个整体的肌肉轮廓。在肌肉收缩时,可以明显看到肌肉隆起,尤其是在膝关节伸直用力时,股内侧肌的轮廓更加清晰,其内侧边界与股直肌和缝匠肌等相邻肌肉之间有相对清晰的界限。

正常股内侧肌

正常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股直肌和股中间肌力量协调,能够保证膝关节在各个方向的运动中稳定且顺畅。例如在正常行走过程中,股内侧肌和其他股四头肌协同工作,使膝关节正常屈伸,步幅均匀,没有疼痛或卡顿现象。能够正常发挥伸膝功能,在肌肉力量测试中,如等长收缩测试和等速收缩测试,可以达到相应年龄和性别对应的正常肌力范围。同时,在膝关节活动时,髌骨的运动轨迹正常,没有向外侧过度偏移等异常情况。

异常股内侧肌

萎缩

由于长期卧床、神经损伤如坐骨神经损伤或废用性萎缩等原因,股内侧肌可能会出现体积减小、肌肉松弛的情况。例如,膝关节手术后长时间固定不动,股内侧肌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就会逐渐萎缩。

拉伤

在运动过程中,如突然剧烈运动、过度伸展或扭转膝关节,股内侧肌可能会出现拉伤。表现为肌肉纤维的撕裂,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膝关节的活动。

力量失衡

与股外侧肌力量对比失调,常见于运动员或经常进行单侧运动的人群。例如,长期进行网球、羽毛球等单侧发力运动,可能导致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力量不均衡,引起髌骨轨迹异常。

参考文献
[1]师东良,王宁华,谢斌.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的协调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5):5.
[2]徐应龙,赵劲民,李书振,等.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5):585-591.

股内侧肌异常症状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疼痛

肌肉拉伤或过度疲劳时,股内侧肌会出现疼痛症状,疼痛程度可以从轻微的酸痛到剧烈的刺痛不等。活动膝关节时,疼痛可能会加剧。

肿胀

拉伤或炎症反应时,股内侧肌周围可能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组织液渗出和炎症细胞浸润导致的。肿胀部位皮肤可能会发红、发热。

活动受限

股内侧肌出现严重拉伤、萎缩或者力量失衡导致膝关节不稳定时,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可能会受到限制。例如,无法完全伸直膝关节或者下蹲困难。

参考文献
[1]师东良,王宁华,谢斌.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的协调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5):5.
[2]徐应龙,赵劲民,李书振,等.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5):585-591.

影响股内侧肌有运动因素、营养因素、神经系统因素等。  

运动因素

不恰当的运动方式,如没有进行充分热身就进行高强度运动,或者运动强度突然增加、运动姿势不正确等,都容易导致股内侧肌损伤。

营养因素

长期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会影响股内侧肌的正常修复和生长,增加肌肉萎缩或损伤的风险。

神经系统因素

支配股内侧肌的神经如股神经受损,会影响肌肉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肌肉萎缩或力量减弱。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可能会影响股神经对股内侧肌的支配。

参考文献
[1]师东良,王宁华,谢斌.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的协调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5):5.
[2]徐应龙,赵劲民,李书振,等.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5):585-591.

坐在椅子上,双腿伸直,尝试在踝关节处绑上一个较轻的沙袋(如1-2千克),然后缓慢抬起小腿,使膝关节伸直。如果能够轻松完成动作,说明股内侧肌力量较好;如果感觉困难或者无法完成,可能提示股内侧肌力量不足。在镜子前站立,双腿放松,观察大腿前内侧股内侧肌的形态。如果一侧肌肉明显比对侧萎缩或者凹陷,可能提示存在异常。

参考文献
[1]师东良,王宁华,谢斌.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的协调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5):5.
[2]徐应龙,赵劲民,李书振,等.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5):585-591.

股内侧肌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医生会用手指触摸股内侧肌,检查肌肉的紧张度、有无压痛和结节等。如果肌肉拉伤,在损伤部位会有明显的压痛;如果存在肌肉挛缩,肌肉会比较紧张。检查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评估股内侧肌是否对膝关节活动产生限制。例如,在检查伸直膝关节时,医生会观察股内侧肌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使膝关节达到完全伸直状态。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可以清晰地显示股内侧肌的结构,观察肌肉是否有撕裂、血肿等情况。在肌肉拉伤早期,超声可以发现肌肉纤维的中断和周围组织的液性暗区(血肿表现)。

磁共振成像(MRI)

对股内侧肌的软组织损伤诊断更为准确。它可以显示肌肉、肌腱、韧带等结构的详细情况,能够发现细微的肌肉损伤、炎症或者萎缩等病变,如可以发现早期的肌肉炎症改变和慢性肌肉萎缩的程度。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在股内侧肌损伤伴有炎症时,血液中的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等可能会升高。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辅助判断肌肉损伤的程度和是否存在感染等并发症。

肌酸激酶(CK)检测

当股内侧肌拉伤或坏死时,肌细胞内的肌酸激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CK水平升高。因此,检测CK水平可以帮助判断肌肉损伤的严重程度。

其他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

如果怀疑股内侧肌的异常是由于神经病变引起的,如神经损伤或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可以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EMG)检查。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来判断支配股内侧肌的神经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神经传导障碍或肌肉本身的病变。

参考文献
[1]师东良,王宁华,谢斌.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的协调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 16(5):5.
[2]徐应龙,赵劲民,李书振,等.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5):58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