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

下腔静脉

田洪波
田洪波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血管内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

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将其输送回心脏的右心房。

在血液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体循环静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置

下腔静脉位于人体腹腔和盆腔的后部,在脊柱的右前方。起始于第5腰椎体的右前方,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的右侧上行,穿过膈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最后注入右心房。

参考文献
[1]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10):5.
[2]黄新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手术指征和并发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4):3.

下腔静脉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内膜是最内层,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的流动,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内皮下层组成。中膜主要包含平滑肌细胞和弹性纤维,平滑肌细胞可以调节血管的管径,弹性纤维使血管具有一定的弹性。外膜主要是结缔组织,含有神经纤维和小血管,为血管壁提供营养支持等。

参考文献
[1]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10):5.
[2]黄新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手术指征和并发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4):3.

下腔静脉具有血液回流、维持血液循环稳定等功能。

血液回流

收集来自下肢、盆腔脏器如膀胱、直肠等和腹部脏器如肝脏、肾脏等的静脉血,将这些血液输送回心脏,保证了血液的循环和心脏的充盈。在人体运动时,下肢肌肉收缩,促使静脉血通过静脉瓣向心回流,最终汇入下腔静脉。

维持血液循环稳定

下腔静脉的容量较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回心血量。当人体血容量发生变化时,如失血或大量输液,下腔静脉可以通过自身的弹性和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或舒张来调整回心血量,从而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10):5.
[2]黄新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手术指征和并发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4):3.

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可能增加下腔静脉的负担。建议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加工食品、腌制食品的摄入,如咸菜、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防止血液黏稠,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有利于下腔静脉的血液流通。例如,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保证膳食纤维摄入量在25-30克左右。摄入适量的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血管壁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等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合理的蛋白质摄入可以保证血管的弹性和韧性。

参考文献
[1]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10):5.
[2]黄新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手术指征和并发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4):3.

经常进行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下肢运动,可利用肌肉泵的作用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减轻下腔静脉的压力。例如,散步时,小腿肌肉的节律性收缩可以挤压静脉,使血液向上流动,防止血液在下肢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淤积。适度的腹部运动,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有助于促进腹部脏器的血液循环,间接对下腔静脉的血液回流起到积极作用。这些运动可以增强腹部肌肉力量,改善腹腔内的压力环境,促进静脉血回流。

参考文献
[1]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10):5.
[2]黄新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手术指征和并发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4):3.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血液在下肢和盆腔静脉内淤积,增加下腔静脉的负担。如果因工作需要久坐,应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如伸展四肢、走动几步等;久站时可适当活动脚踝,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穿着过紧的裤子、袜子等,以免压迫下肢静脉,影响血液回流。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时间站立或坐着的人,穿着有适当弹性的压力袜可以帮助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

参考文献
[1]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10):5.
[2]黄新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手术指征和并发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4):3.
下腔静脉形态

正常下腔静脉呈管状,其管径在不同部位有所差异。从下向上管径逐渐增粗,在穿过膈的腔静脉孔处相对较窄,进入胸腔后逐渐扩大并汇入右心房。它的管壁一般比较光滑,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其形态和走行。

正常下腔静脉

正常情况下,下腔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等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其内径一般随着年龄、身体姿势等因素而有所变化。在平静呼吸时,下腔静脉的血流是持续稳定的,没有明显的反流等异常情况,能够有效地将静脉血回收到心脏。

异常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这是比较常见的异常情况,主要是由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流缓慢等因素引起。例如,长期卧床、手术后等情况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如果血栓脱落,可能会随血流进入下腔静脉,进一步导致下腔静脉栓塞。

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

可能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肿瘤压迫如腹腔内的肿瘤压迫下腔静脉、血栓机化等原因引起。这种情况下,下腔静脉的血流受阻,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10):5.
[2]黄新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手术指征和并发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4):3.

下腔静脉异常症状有下肢水肿、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等。

下肢水肿

当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时,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导致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下肢水肿。水肿通常从脚踝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按压时可出现凹陷。

腹壁静脉曲张

当下腔静脉阻塞时,为了使静脉血能够回流,腹壁静脉会代偿性扩张、迂曲,形成腹壁静脉曲张。这种静脉曲张的血流方向通常是向上的,与门静脉高压时的腹壁静脉曲张有所不同。

肝脾肿大

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可能会影响肝脏、脾脏等腹腔脏器的静脉血回流,导致血液在这些脏器内淤积,从而引起肝脾肿大。长期的肝脾肿大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脏器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10):5.
[2]黄新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手术指征和并发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4):3.

影响下腔静脉的因素有血液因素、血管因素、血流因素等。

血液因素

血液的高凝状态是导致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某些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口服避孕药、恶性肿瘤等情况都可能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血管因素

血管内皮损伤会破坏血管内的抗凝机制,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如外伤、介入手术等可能损伤下腔静脉的内皮。另外,血管先天发育异常也可能导致下腔静脉狭窄或其他形态异常。

血流因素

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长期卧床、肢体制动等情况会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下腔静脉的正常功能。

参考文献
[1]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10):5.
[2]黄新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手术指征和并发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4):3.

每天观察自己的下肢,尤其是脚踝和小腿部位是否有水肿。可以在睡前和起床后进行对比,如果发现下肢明显变粗、皮肤发亮,按压后有凹陷,且凹陷不能很快恢复,可能提示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在站立位或平卧位时,观察自己的腹壁静脉是否有曲张。如果发现腹壁静脉明显扩张、迂曲,要警惕下腔静脉异常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10):5.
[2]黄新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手术指征和并发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4):3.

下腔静脉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视诊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下肢是否有水肿、皮肤颜色改变如发绀,以及腹壁静脉是否曲张等情况。例如,观察下肢皮肤是否紧绷、发亮,有无色素沉着等。

触诊

检查下肢皮肤温度是否正常,按压下肢是否有凹陷性水肿,还会检查肝脏、脾脏是否肿大。通过触诊肝脏和脾脏的边缘、质地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下腔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脏器淤血。

听诊

在腹部相应位置听诊下腔静脉的血流杂音,正常情况下一般没有杂音,若存在狭窄等异常情况可能会听到异常的血流声音。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是检查下腔静脉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清晰地显示下腔静脉的管径、管壁情况、血流方向和速度等。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下腔静脉内的血栓、狭窄等异常情况,并且具有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强等优点。

CT检查

CT血管造影(CTA)可以更准确地显示下腔静脉的三维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血管内部的细节。对于诊断下腔静脉的先天畸形、肿瘤压迫等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可以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对于下腔静脉周围的组织病变以及血管本身的病变(如血管壁的炎症等)的诊断有帮助,它可以多平面、多序列成像,有助于全面评估下腔静脉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液凝血功能检查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以判断血液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提示有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影响下腔静脉的正常功能。

血液生化检查

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因为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可能会影响肝脏、肾脏等脏器的功能,通过这些指标可以间接了解下腔静脉的情况。例如,肝功能检查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高,可能提示肝脏淤血,与下腔静脉异常有关。

其他检查

血管造影检查

通过将造影剂注入血管,可以直接观察下腔静脉的形态、血流情况和有无病变。但是它是一种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等,通常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使用。

参考文献
[1]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10):5.
[2]黄新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手术指征和并发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