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
在维持人体的内环境稳定、代谢废物排泄等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具有代谢废物等作用。
肾脏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肾通常比右肾稍高一些,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下缘;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下端平第3腰椎。其位置的相对固定主要靠肾的被膜、肾血管、腹内压以及周围的脏器等多种因素维持。
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肾皮质位于肾实质的外层,富含血管,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部,由10-20个肾锥体组成,肾锥体的基底朝向皮质,尖端钝圆,朝向肾窦,称为肾乳头。肾乳头顶端有许多小孔,称为乳头孔,肾产生的终尿就是经乳头孔流入肾小盏。肾窦是肾门向肾实质内凹陷而形成的腔隙,内含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动脉分支、肾静脉属支、淋巴管、神经和脂肪组织等。
肾脏具有生成及排出尿液、排泄代谢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产生激素及生物活性物质、调节血压等功能。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最终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
肾脏能够排出体内多种代谢废物,如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这些代谢废物如果在体内蓄积,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肾脏通过尿液将它们排出,维持体内环境的清洁。
通过调节尿量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当人体摄入过多水分时,肾脏会排出较多的尿液;当人体缺水时,肾脏则会减少尿量的生成。对钠、钾、氯、钙、磷等电解质进行调节。例如,当血钾升高时,肾脏会通过增加钾离子的排泄来维持血钾的正常水平;当血钠降低时,肾脏会减少钠离子的排泄。肾脏通过分泌氢离子、重吸收碳酸氢根离子等来调节血液的酸碱度。当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时,肾脏会加强酸性物质的排泄和碱性物质的重吸收,使血液pH值维持在7.35-7.45的正常范围内。
当肾灌注压降低时,肾球旁器中的球旁细胞会分泌肾素。肾素能催化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有收缩血管和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作用,从而调节血压和水盐平衡。主要由肾皮质肾小管周围的间质细胞产生,它能够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向红细胞系分化,加速红细胞的生成,在维持正常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和降低外周阻力等作用,有助于维持肾脏的正常灌注和功能。
一方面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来调节血压。当血压下降时,肾素分泌增加,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血管收缩,同时醛固酮分泌增加,促进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另一方面,肾脏通过调节水盐平衡间接影响血压。当肾脏排出的钠盐减少,血容量增加,血压就会升高;反之,排出钠盐增多,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对于肾功能正常的人,蛋白质摄入可以满足身体需求;但对于肾功能受损的人,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应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减少盐的摄入,每天摄入量一般不超过5-6克。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压,加重肾脏负担。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例如,富含钾的香蕉、橙子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对维持电解质平衡有益。
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也有利于肾脏的血液灌注。一般建议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过度的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横纹肌溶解,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入血,经过肾脏代谢时会对肾脏造成损伤。
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1500-2000毫升左右。充足的水分可以帮助肾脏更好地排出代谢废物,预防结石等疾病。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细菌可经输尿管逆行感染肾脏,引起肾盂肾炎等疾病。吸烟会导致肾血管收缩,减少肾脏血流量;过量饮酒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因此要尽量戒烟限酒。
正常肾脏
正常肾脏在影像学检查下表现为形态规则,实质回声均匀,肾盂肾盏无扩张。肾功能检查各项指标也在正常范围内。
异常肾脏
包括肾缺如、重复肾等。肾缺如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重复肾患者可能会出现尿路感染、尿失禁等症状。
正常肾脏位置相对固定,当肾蒂过长、周围脂肪减少等因素导致肾脏位置下移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为肾下垂。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酸痛,尤其在站立过久或活动后加重,平卧休息后症状可减轻。
是由于尿液中的某些成分浓度过高,在肾脏内形成结晶并逐渐聚集而成。结石较小时可能无明显症状,当结石活动或引起尿路梗阻时,可出现肾绞痛、血尿等症状。
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尿、腰痛、休克等症状,严重程度与损伤的类型和程度有关。
急性肾炎多在感染后1-3周出现,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反应有关,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慢性肾炎起病隐匿,病程长,患者可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肾脏的异常症状有尿液异常、水肿、高血压、肾区疼痛、多系统功能异常等。
尿液中含有红细胞,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超过3个即为血尿。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血色)和镜下血尿。其原因可能是泌尿系统结石、炎症、肿瘤等。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有极少量的蛋白质。当肾脏的滤过或重吸收功能出现异常时,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定性检查呈阳性,定量检查超过150mg/d称为蛋白尿。长期大量蛋白尿会导致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100ml称为无尿,主要见于急性肾损伤等疾病;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可能与糖尿病、尿崩症等疾病有关。
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主要是由于肾脏排水功能下降,导致水钠潴留。水肿常从眼睑、颜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例如,肾病综合征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全身性水肿,伴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
肾性高血压可分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肾动脉狭窄等原因导致肾灌注减少,激活RAAS系统引起血压升高;肾实质性高血压是由于肾脏实质病变(如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引起的血压升高。
肾区位于脊柱两侧,肋脊角处。肾区疼痛可分为钝痛和绞痛。钝痛一般是由于肾脏的炎症、积水等慢性病变引起;绞痛通常是由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引起的尿路梗阻,疼痛较为剧烈。
肾脏疾病严重时,可累及多个系统。例如,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这是由于尿毒症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还可出现血液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嗜睡、周围神经病变等。
影响肾脏的因素有不良生活方式、病原微生物感染、毒物刺激、遗传免疫及疾病影响等。
长期熬夜会影响肾脏的生物钟,干扰肾脏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不合理的饮食如长期高盐、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容易诱发肾脏疾病。
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泌尿系统或肾脏,可引起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例如,肾盂肾炎主要是由细菌逆行感染引起,患者会出现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长期接触重金属、有机溶剂、药物等,这些物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
一些肾脏疾病具有遗传倾向,如多囊肾,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肾脏会出现多个囊肿,随着年龄增长,囊肿逐渐增大,会压迫肾实质,影响肾脏功能。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肾脏,引起狼疮性肾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肾脏组织,导致肾脏出现炎症、蛋白尿等症状。
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和尿量。如果尿液颜色异常、尿量明显变化,可能提示肾脏有问题。每天起床后观察眼睑、下肢等部位是否有水肿,如有水肿且不易消退,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定期测量血压,因为肾性高血压较为常见,如果发现血压升高,尤其是年轻患者,要考虑肾脏疾病的可能。
肾脏的常用检查有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
检查者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肾区,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力量叩击左手背。正常情况下无叩击痛,如果出现叩击痛,可能提示肾脏炎症、结石等病变。在患者仰卧位时,检查者可以尝试触诊肾脏。正常肾脏一般不易触及,在肾下垂等情况下可能会触及肿大的肾脏。
血液检查
血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物质,主要经肾脏排泄。血肌酐水平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当肾功能受损时,血肌酐会升高。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其水平也受肾脏功能的影响。在肾功能减退时,尿素氮通常会升高,但它也受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等因素的影响。内生肌酐清除率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通过检测血肌酐和尿肌酐,并结合尿量等信息计算得出,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尿液检查
尿常规包括尿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以及尿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葡萄糖等成分。尿常规检查是肾脏疾病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许多肾脏疾病的线索。对于蛋白尿患者,需要进一步做尿蛋白定量检查,以确定尿蛋白的具体含量,有助于诊断疾病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超声检查
是肾脏检查的常用方法,具有无创、简便等优点。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发现肾脏有无囊肿、结石、积水等病变。
CT检查
能够更清楚地显示肾脏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肾肿瘤、肾损伤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在诊断肾血管病变、肾肿瘤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检查时间较长。
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明确病因,病理检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肾穿刺活检,获取少量肾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如肾小球、肾小管的病变情况,能够准确诊断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但肾穿刺活检是一种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