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泌尿外科,妇科

盆底肌肉

张露
张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

维持着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和生理功能。

对人体的泌尿、生殖及排便等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位置

位于骨盆底部,前方是耻骨联合,后方是尾骨,两侧是坐骨结节。从外向内、由浅入深可分为三层。外层包括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等;中层为泌尿生殖膈,由上下两层坚韧的筋膜及一层薄肌肉组成,覆盖于由耻骨弓与两坐骨结节所形成的骨盆出口前部三角形平面上,又称三角韧带,其中有尿道和阴道穿过;内层是盆膈,为骨盆底最里面最坚韧的一层,由肛提肌及其内、外面各覆一层筋膜组成,自前向后依次有尿道、阴道和直肠穿过。

参考文献
[1]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1):3.
[2]燕铁斌,伍少玲,郭友华,等.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5):3.

主要由肛提肌、尾骨肌和尿道括约肌等组成。肛提肌是一对宽厚的扁肌,两侧会合成漏斗状,起自耻骨后面和坐骨棘及张于两者之间的肛提肌腱弓,纤维向后内方,止于会阴中心腱、肛尾韧带和尾骨尖。尾骨肌位于肛提肌后方,起于坐骨棘,止于尾骨和骶骨下部的侧缘。尿道括约肌环绕尿道,可控制尿液的排出。这些肌肉的肌纤维走向各异,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从而能够从不同方向提供支撑和收缩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1):3.
[2]燕铁斌,伍少玲,郭友华,等.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5):3.

盆底肌肉具有支持功能、括约功能、性功能等。  

支持功能

承托盆腔内的脏器,如膀胱、子宫、直肠等,使其保持在正常的解剖位置,防止其脱垂。当盆底肌肉力量减弱时,子宫可能会沿阴道方向下移,出现子宫脱垂。

括约功能

协助尿道、阴道和肛门的括约肌控制排尿、排便及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像在排尿过程中,盆底肌肉放松,使尿液顺利排出;排尿结束后,盆底肌肉收缩,关闭尿道,防止尿液失禁。

性功能

在性唤起、性交过程中,盆底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有助于增加性器官的血液供应和敏感性,提高性快感,对正常的性功能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1):3.
[2]燕铁斌,伍少玲,郭友华,等.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5):3.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如西兰花、菠菜、胡萝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全谷物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和豆类如黑豆、红豆、绿豆等,可预防便秘,减少因长期便秘导致的盆底肌肉过度用力和损伤。每天饮用1500-2000ml的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使大便柔软,易于排出,避免排便时盆底肌肉过度用力。适量食用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肌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促进盆底肌肉的修复和增强。

参考文献
[1]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1):3.
[2]燕铁斌,伍少玲,郭友华,等.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5):3.

凯格尔运动是一种专门针对盆底肌肉的训练方法。收缩盆底肌肉,如同憋尿或忍住放屁的感觉,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2-3组。可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瑜伽体式,如猫牛式、下犬式、战士二式等,通过身体的伸展、扭转和平衡动作,能间接锻炼盆底肌肉,增强其柔韧性和协调性。普拉提强调核心肌群的控制和呼吸配合,许多动作都需要盆底肌肉参与,如百次拍击、滚动如球等,有助于激活和强化盆底肌肉。

参考文献
[1]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1):3.
[2]燕铁斌,伍少玲,郭友华,等.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5):3.

盆底肌肉日常养护有避免长时间憋尿、避免长时间蹲坐或站立、控制体重、预防呼吸道疾病等。

避免长时间憋尿

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增加盆底肌肉的压力,久而久之可能导致盆底肌肉松弛。尽量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

避免长时间蹲坐或站立

长时间保持蹲坐或站立姿势,会使盆底肌肉处于持续受压状态,影响其血液循环和功能。工作中需要长时间坐立的人,应定时起身活动。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对盆底肌肉造成更大的负担。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减轻盆底肌肉的压力。

预防呼吸道疾病

慢性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会频繁冲击盆底肌肉。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疾病,减少此类动作对盆底肌肉的损伤。

参考文献
[1]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1):3.
[2]燕铁斌,伍少玲,郭友华,等.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5):3.
盆底肌肉形态

正常情况下,盆底肌肉呈现出相互交织、层次分明的形态,从不同方向形成一个连续的、有弹性的肌肉层。在收缩时,肌肉会变厚、变短,整体张力增加,为盆腔脏器提供有力的支撑;放松时,肌肉则恢复到自然的伸展状态,保持适度的弹性和柔韧性。

正常盆底肌肉

能够正常收缩和舒张,产生足够的力量来维持盆腔脏器的位置和功能。例如,在进行盆底肌肉收缩测试时,能够达到相应的收缩强度和持续时间标准。具有良好的弹性,既能在需要时迅速收缩,又能在放松时充分伸展,以适应身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如排尿、排便和分娩等。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完好,能够准确地接收和传递神经信号,实现自主的收缩和舒张控制。

异常盆底肌肉

盆底肌肉松弛

常见于产后、绝经后女性或长期腹压增加的人群。表现为肌肉纤维张力减弱,收缩能力下降,无法有效承托盆腔脏器,易导致脏器脱垂,如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垂、直肠脱垂等。

盆底肌肉紧张

可能由于长期精神紧张、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等原因引起。肌肉处于持续收缩状态,不能正常放松,可引起盆底疼痛、性交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

参考文献
[1]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1):3.
[2]燕铁斌,伍少玲,郭友华,等.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5):3.

盆底肌肉异常症状有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排便异常等。  

尿失禁

当盆底肌肉松弛时,尿道括约肌功能减弱,可能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如咳嗽、大笑、打喷嚏时尿液不自主溢出;或急迫性尿失禁,突然有强烈的尿意,无法控制而导致尿液失禁。

盆腔脏器脱垂

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脱离正常位置,出现阴道坠胀感、腰骶部酸痛,严重时可在阴道口看到脱出的脏器。

性功能障碍

盆底肌肉异常可能导致性交疼痛、性高潮障碍等性功能问题,影响性生活质量。

排便异常

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可引起排便困难,如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或出现大便失禁,无法控制粪便的排出。

参考文献
[1]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1):3.
[2]燕铁斌,伍少玲,郭友华,等.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5):3.

影响盆底肌肉的因素有妊娠和分娩、年龄增长、长期腹压增加、手术损伤等。  

妊娠和分娩

怀孕过程中,胎儿的逐渐增大对盆底肌肉造成长期压迫,分娩时尤其是顺产,盆底肌肉会受到过度拉伸甚至撕裂,导致盆底肌肉损伤。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加,盆底肌肉的弹性和肌力逐渐下降,雌激素水平降低,结缔组织萎缩,也会影响盆底肌肉的功能。

长期腹压增加

长期慢性咳嗽、便秘、肥胖、从事重体力劳动等,使腹部压力持续增加,对盆底肌肉造成长期的过度压力,导致盆底肌肉松弛。

手术损伤

盆腔手术如子宫切除术、直肠手术等,可能会损伤盆底肌肉及其神经,影响盆底肌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1):3.
[2]燕铁斌,伍少玲,郭友华,等.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5):3.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是否有尿液不自主溢出、排便困难或失控、盆腔脏器脱垂感、性交疼痛等异常症状,若有则可能提示盆底肌肉存在问题。洗净双手,将食指和中指轻轻插入阴道,收缩盆底肌肉,感受手指周围肌肉的收缩力量。如果感觉收缩无力或只能轻微收缩,可能存在盆底肌肉松弛;若收缩时伴有疼痛或肌肉紧张度过高,则可能是盆底肌肉紧张。

参考文献
[1]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1):3.
[2]燕铁斌,伍少玲,郭友华,等.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5):3.

盆底肌肉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视诊

观察会阴部有无膨出物,如阴道前壁、后壁或子宫脱垂等;观察外阴部有无溃疡、皮疹等异常。

触诊

医生通过手指触诊,检查盆底肌肉的张力、收缩力和压痛情况,评估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同时,还可检查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的位置和活动度。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或经腹部超声可观察盆底肌肉的形态、结构,测量膀胱颈位置、尿道膀胱后角等参数,评估盆底脏器的脱垂程度和盆底肌肉的功能。

磁共振成像(MRI)

能清晰地显示盆底肌肉的解剖结构,准确判断盆底肌肉的损伤部位和程度,以及盆腔脏器的位置和形态变化,对于诊断复杂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重要价值。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

可了解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尿失禁等问题,若尿常规中白细胞增多、有潜血等,可能提示存在泌尿系统疾病,间接反映盆底肌肉功能异常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尿动力学检查

通过检测膀胱压力、尿流率等指标,评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了解盆底肌肉在排尿过程中的作用,对于诊断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类型和程度有重要意义。

其他检查

盆底肌电图检查

通过记录盆底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分析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和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盆底肌肉的神经源性损伤或肌肉本身的病变。

妇科检查

对于女性患者,妇科检查除了可以直接观察阴道、宫颈、子宫等盆腔脏器的情况外,还可以通过三合诊等方法评估盆底肌肉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盆腔脏器的脱垂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 5(1):3.
[2]燕铁斌,伍少玲,郭友华,等.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