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消化内科,肛肠外科

结肠

沈永华
沈永华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消化内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

主要负责对食物残渣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包括吸收水分、电解质等,将剩余的物质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

在消化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小肠和直肠。

位置

结肠围绕在小肠周围,起始于盲肠,终止于直肠。可分为升结肠,位于腹部右侧,从盲肠向上延伸至肝曲、横结肠,从肝曲横行至脾曲,位于上腹部、降结肠,在腹部左侧,从脾曲向下延伸和乙状结肠,位于左下腹,呈“S”形弯曲,连接降结肠和直肠。

参考文献
1、[1]汪建平.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8):3.
2、[2]李乾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J].北京中医, 2004, 23(3):2.

结肠分为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等。

结肠带

结肠表面有三条纵行的平滑肌束,称为结肠带。它们是肠壁纵行肌增厚形成的,比其他肠段的纵行肌更明显。这三条结肠带在盲肠底部汇聚,沿结肠的长轴走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识别结肠的标志。

结肠袋

由于结肠带比肠管短,所以肠管会形成许多囊状膨出,称为结肠袋。结肠袋的存在使结肠的外观呈节段性,这种结构有助于缓慢推进肠内容物,增加肠内容物与肠壁的接触时间,利于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

肠脂垂

是附着于结肠带两侧的许多小的脂肪突起。它们大小不等,呈结节状,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肠脂垂的功能尚不十分明确,可能对结肠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也可能在能量储存等方面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1]汪建平.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8):3.
2、[2]李乾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J].北京中医, 2004, 23(3):2.

结肠具有分泌功能、吸收功能、运动功能等。

分泌功能

结肠的黏膜层含有杯状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这些黏液可以润滑肠壁,保护肠黏膜免受粗糙食物残渣的损伤,同时也有利于粪便的顺利排出。

吸收功能

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从小肠进入结肠的食糜含有大量水分,结肠会吸收其中大部分的水分,使粪便逐渐变得干结。同时,它还能吸收钠、氯等电解质,对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运动功能

结肠的运动形式包括蠕动和分节运动。蠕动是一种推进性的运动,将肠内容物向直肠方向推送。分节运动则主要是对肠内容物进行混合,使肠内容物与肠壁充分接触,有利于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

参考文献
1、[1]汪建平.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8):3.
2、[2]李乾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J].北京中医, 2004, 23(3):2.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全麦面包、蔬菜(芹菜、菠菜等)、水果(苹果、香蕉等)。膳食纤维可以促进结肠蠕动,预防便秘。同时,要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等,保证结肠黏膜的修复和更新。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对结肠造成不良刺激。

参考文献
1、[1]汪建平.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8):3.
2、[2]李乾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J].北京中医, 2004, 23(3):2.

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可以增强腹肌和盆底肌的力量,促进结肠蠕动。特别是对于久坐人群,规律的运动可以有效预防结肠功能紊乱。

参考文献
1、[1]汪建平.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8):3.
2、[2]李乾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J].北京中医, 2004, 23(3):2.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避免憋便。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绪紧张等精神因素可能影响结肠的功能。注意腹部保暖,寒冷刺激可能导致结肠痉挛。

参考文献
1、[1]汪建平.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8):3.
2、[2]李乾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J].北京中医, 2004, 23(3):2.
结肠形态

正常结肠

黏膜呈粉红色,光滑,肠壁柔软,结肠袋规则,蠕动正常,无溃疡、出血、肿物等病变。

异常结肠

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表现为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形成。患者常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

乙状结肠扭转

乙状结肠以其系膜为轴发生扭转,导致肠腔部分或完全梗阻。这是一种外科急腹症,患者会出现突发的腹部剧痛、腹胀、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肠坏死。

结肠癌

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其发生与遗传、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先天性巨结肠

是一种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由于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发育不良,导致病变肠段持续性痉挛,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使该段结肠肥厚、扩张。患儿常出现顽固型便秘、腹胀等症状。

参考文献
1、[1]汪建平.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8):3.
2、[2]李乾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J].北京中医, 2004, 23(3):2.

结肠的异常症状有排便次数习惯与粪便形状改变、腹痛、便血、腹腔包块、消化不良、发热、营养不良等。

排便次数习惯与粪便形状改变

如腹泻或便秘。粪便形状可能变细,这可能是结肠内肿物压迫肠腔导致的。

腹痛

疼痛的性质和位置因病变部位和性质而异。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的腹痛多为隐痛或绞痛,位于左下腹;乙状结肠扭转的腹痛则是突发的剧烈疼痛。

便血

可能是由于结肠炎症、溃疡或肿瘤等导致肠黏膜破损出血。便血的颜色可以是鲜红色如靠近直肠的出血或暗红色如结肠较高部位的出血。

腹腔包块

可能是结肠癌等疾病导致的肿瘤肿块,或者是乙状结肠扭转等情况下形成的肠袢扩张。

消化不良

当结肠功能紊乱时,可能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出现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发热

多见于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由于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发热。

营养不良

长期的结肠疾病,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等,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体重下降、贫血等营养不良症状。

其他

如乏力、头晕等,可能是由于贫血或其他并发症引起的。

参考文献
1、[1]汪建平.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8):3.
2、[2]李乾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J].北京中医, 2004, 23(3):2.

影响结肠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免疫因素、饮食因素、感染因素、药物因素、其他因素等。

遗传因素

像结肠癌、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这些疾病的患者,个体发病风险会相对增加。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反应在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当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可能会攻击自身的结肠黏膜,导致炎症。

饮食因素

长期的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可能增加结肠疾病的风险,而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则有助于保持结肠健康。

感染因素

一些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能引起结肠炎症,如艰难梭菌感染可导致伪膜性结肠炎。

药物因素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对结肠黏膜造成损伤,增加出血、溃疡等风险。

其他因素

如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影响结肠的神经调节,导致功能紊乱。

参考文献
1、[1]汪建平.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8):3.
2、[2]李乾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J].北京中医, 2004, 23(3):2.

观察自己的排便情况,包括排便次数、粪便的形状、颜色和质地。注意是否有腹痛、便血等症状。如果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如从规律变为不规律,或者出现持续性的腹痛、便血等情况,可能提示结肠出现问题。

参考文献
1、[1]汪建平.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8):3.
2、[2]李乾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J].北京中医, 2004, 23(3):2.

结肠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肠镜检查等。

体格检查

医生在体格检查时,通常会进行腹部触诊,检查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肿块等。对于怀疑有结肠疾病的患者,还可能进行直肠指诊,了解直肠和乙状结肠下段的情况,如有无肿物、狭窄等。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检查是否有贫血、炎症等、大便常规,观察粪便的性状、有无潜血、白细胞等、生化检查,了解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情况,因为结肠疾病可能影响这些指标等。对怀疑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还可能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以观察结肠有无积气、积液、扩张等情况。钡剂灌肠检查可以显示结肠的轮廓、形态和病变情况,如结肠狭窄、充盈缺损等。

CT检查

可以更清楚地显示结肠壁的厚度、周围组织的情况,对发现结肠肿瘤、炎症等病变有重要价值,还能帮助判断病变是否转移等。

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在观察结肠病变的同时,还能更好地评估盆腔、腹腔内其他器官和组织的情况,尤其适用于一些复杂的结肠疾病诊断。

结肠镜检查

是诊断结肠疾病的重要方法。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结肠内部的情况,包括黏膜的颜色、有无溃疡、肿物等。同时,还可以在结肠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诊断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金标准”。

参考文献
[1]汪建平.大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8):3.
[2]李乾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J].北京中医, 2004, 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