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肌肉是指位于面部的骨骼肌。
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各种面部表情和功能。
对面部的外观、表情表达、语言、咀嚼、吞咽等诸多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
面部肌肉分布在面部的各个部位,从额头、眼睛周围、脸颊、鼻子到嘴巴周围等均有分布。
为扁薄的皮肌,位置较浅,大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主要分布在眼裂、口裂和鼻孔的周围,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两种,收缩时可牵动皮肤,使面部呈现出各种表情。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它们分布在颞下颌关节周围,起于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下颌骨,主要作用是参与咀嚼运动。
面部肌肉具有表情功能、咀嚼和吞咽功能、辅助语言功能等。
通过不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组合,能够表达出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意图,如快乐、悲伤、愤怒、惊讶等。例如,皱眉肌收缩时会使眉头皱起,表达出思考或不悦等情绪;而颧大肌收缩则可使嘴角上扬,展现出笑容。
咀嚼肌的收缩使下颌骨进行上下、左右及前后的运动,从而完成咀嚼动作,将食物磨碎以便于消化。同时,在吞咽过程中,面部的一些肌肉也参与其中,协助食物顺利通过咽部进入食管。
面部肌肉的运动对于清晰准确的发音和语言表达也非常重要。例如,口轮匝肌的运动可以改变口唇的形状,帮助发出不同的元音和辅音;舌肌的配合也有助于语音的形成和调节。
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维持肌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同时,也要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像维生素C、E和钙、钾等,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坚果等。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使面部肌肉保持良好的弹性和活力。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
日常可有意识地多做一些面部表情运动,如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这有助于锻炼面部肌肉,增强其灵活性和协调性。通过咀嚼口香糖、吹气球等方式,可以锻炼咀嚼肌和口周肌肉,预防肌肉萎缩和功能减退。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咀嚼过硬的食物,以免损伤肌肉。
面部肌肉的日常养护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面部保暖、避免过度使用化妆品等。
充足的睡眠对于面部肌肉的恢复和保养至关重要,尽量避免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此外,减少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等不良姿势,避免面部肌肉过度紧张和疲劳。
寒冷的天气外出时,可佩戴围巾、口罩等,防止面部肌肉受冻,以免引起肌肉痉挛或血液循环不畅。
化妆品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长期过度使用可能会对面部皮肤和肌肉造成不良影响。尽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化妆品,并注意彻底卸妆。
正常面部肌肉
正常情况下,面部肌肉在静止和运动时都有其特定的形态和位置关系。面部左右两侧的肌肉基本对称,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突出、凹陷或萎缩。在做表情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自然流畅,能够准确地表达各种情感和动作意图。
异常面部肌肉
可能出现肌肉萎缩、肥大、痉挛、抽搐、松弛等情况。例如,面瘫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松弛下垂,无法正常皱眉、闭眼、鼓腮等;而长期单侧咀嚼的人,可能会导致咀嚼侧咬肌相对肥大,使面部两侧看起来不对称。
功能可能受损,如肌肉无力,导致面部表情呆板、眼睑下垂、口角流涎等;肌肉过度紧张或痉挛,可引起面部疼痛、抽搐,影响正常的表情和功能;肌肉萎缩会使面部出现凹陷,外观发生改变。
影响面部肌肉的因素有年龄增长、神经损伤、不良生活习惯、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等。
随着年龄的增加,面部肌肉会逐渐出现松弛、萎缩,皮肤的弹性也会下降,这是自然衰老的过程。
如面神经麻痹,可能由病毒感染、外伤、中风等原因引起,导致面部肌肉失去神经的支配,从而出现功能障碍和形态改变。
长期单侧咀嚼、过度皱眉、眯眼等不良习惯,会导致面部肌肉使用不均衡,进而引起肌肉形态和功能的异常。
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内分泌疾病等也可能影响面部肌肉的正常功能。例如,重症肌无力可导致全身肌肉包括面部肌肉无力;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引起眼外肌肥大等。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会导致面部肌肉紧张,出现不自觉的皱眉、咬紧牙关等动作,久而久之也会影响面部肌肉的状态。
对着镜子做各种表情,如皱眉、闭眼、微笑、鼓腮、吹口哨等,观察面部两侧肌肉的运动是否对称、自然,有无肌肉无力或异常收缩的情况。用手指轻轻触摸面部肌肉,感受其质地、厚度和紧张度,比较两侧是否有差异。正常的肌肉应该是柔软且有一定弹性的,若触摸到肌肉僵硬、萎缩或有肿块等异常情况,可能提示存在问题。
面部肌肉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视诊
医生通过直接观察患者面部的外观、表情、肌肉形态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面部肌肉异常。包括观察面部是否对称、有无肿胀、萎缩、瘢痕等,以及在患者做表情动作时,评估肌肉运动的范围、力量和协调性。
触诊
医生用手触摸面部肌肉,了解其质地、温度、压痛等情况,进一步检查是否有肌肉紧张、痉挛、结节或肿块等异常。同时,还会检查下颌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以评估咀嚼肌的功能。
肌力检查
通过让患者做一些特定的面部动作,如闭眼、皱眉、张口、闭口等,医生用手施加一定的阻力,以评估面部肌肉的力量。根据肌肉能够对抗阻力的程度,将肌力分为0-5级,以判断肌肉功能是否正常。
X线检查
对于面部骨骼结构的评估有一定帮助,可用于检查下颌骨的形态、位置以及颞下颌关节的情况,但对于单纯的面部肌肉疾病诊断价值相对有限。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面部骨骼和软组织的结构,对于发现面部肌肉内的占位性病变、骨折、畸形等有重要意义。在评估一些复杂的面部疾病时,常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可以清晰地显示面部肌肉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诊断面部肌肉的炎症、肿瘤、神经病变等具有重要价值。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常规、血生化、风湿免疫指标、甲状腺功能等项目,有助于排查是否存在感染、炎症、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面部肌肉异常的全身性病因。
基因检测
对于一些遗传性面部肌肉疾病,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明确诊断,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突变导致的肌肉病变。
肌电图检查
通过记录面部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来判断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可以检测出肌肉是否存在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和范围,对于诊断面瘫、肌肉萎缩等疾病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