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副韧带是膝关节的主要韧带之一,属于关节囊外韧带。
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够防止膝关节过度外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膝关节的旋转运动。
位于膝关节内侧,起自股骨内上髁,止于胫骨内侧髁及相邻的骨体。呈宽扁状,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紧密相连。
内侧副韧带是一种坚韧的纤维组织,由浅、深两层组成。浅层纤维较长,走行较直,是主要的抗外翻应力结构;深层纤维较短,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相连,能够更好地协调膝关节的运动,并且在维持半月板的正常位置方面发挥作用。
内侧副韧带具有稳定性、运动协调等功能。
是膝关节内侧的主要稳定结构,在膝关节伸直时紧张,可防止膝关节外翻。当人体站立或行走时,承受着来自身体重量和地面反作用力产生的外翻力,维持膝关节的正常对线。例如,在单腿站立时,内侧副韧带能够有效防止膝关节因身体重心偏移而过度外翻。
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内侧副韧带与其他韧带和肌肉协同作用,引导膝关节按照正常的生理轨迹运动。同时,还能限制膝关节的过度旋转,确保膝关节在屈伸和旋转运动中的稳定性。
蛋白质是韧带修复和维持正常结构的重要营养素。可以多食用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鸡胸肉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每100克鸡胸肉含蛋白质约20克左右,有助于韧带组织的修复和生长。维生素C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而胶原蛋白是韧带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一个中等大小的橙子约含维生素C 70-90毫克,有助于维持内侧副韧带的韧性。钙、镁、锌等矿物质对于韧带的健康也很重要。牛奶、绿叶蔬菜是钙的良好来源;坚果、全谷物含有丰富的镁;海鲜、瘦肉含有锌。这些矿物质有助于维持韧带的正常生理功能,如钙对于维持韧带的弹性有一定作用。
在进行运动前,充分的热身活动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韧带的柔韧性。进行快走、关节活动度练习如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每次热身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让内侧副韧带等膝关节周围组织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通过锻炼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如股四头肌、腘绳肌等,可以间接增强内侧副韧带的稳定性。例如,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平躺在床上,双腿伸直,缓慢抬起离床约30-60厘米,保持5-10秒后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在日常站立和行走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膝关节长期处于外翻或内翻的不良姿势。站立时,双脚应均匀受力,膝关节应与脚尖方向一致,避免“X”型腿或“O”型腿等异常姿势对内侧副韧带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膝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寒冷天气容易导致韧带收缩和血液循环不畅。因此,在寒冷季节或空调环境下,要注意膝关节的保暖,可以佩戴护膝等保暖装备,保护内侧副韧带等膝关节组织。
正常情况下,内侧副韧带呈扁平状,从股骨内上髁向胫骨内侧髁延伸,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会随着关节的运动而发生适当的形态改变,如在伸直时拉紧变直,在屈曲时相对松弛但仍保持一定的张力。
正常内侧副韧带
能够有效维持膝关节的内侧稳定性,在正常活动范围内可以承受适当的外翻和旋转应力,不会出现疼痛、松弛等异常情况。在影像学检查中,正常的内侧副韧带表现为连续的纤维束,信号均匀,没有撕裂、肿胀等异常信号。
异常内侧副韧带
这是比较常见的损伤类型,可分为部分撕裂和完全撕裂。部分撕裂时,韧带的部分纤维断裂,膝关节可能出现轻度的外翻不稳定;完全撕裂时,韧带的连续性中断,膝关节的外翻稳定性明显下降,常伴有剧烈疼痛和明显的肿胀。
可能由于反复的微小损伤、年龄增长等因素导致,韧带失去正常的紧张度,无法有效维持膝关节的外翻稳定性,增加了膝关节损伤的风险。
内侧副韧带的异常症状有疼痛、肿胀、膝关节不稳定等。
是内侧副韧带损伤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程度因损伤程度而异,轻度损伤可能仅表现为活动时的隐痛,重度损伤如完全撕裂时则会出现剧烈疼痛,尤其在膝关节外翻或旋转时疼痛加剧。
损伤后,膝关节内侧通常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韧带损伤导致周围组织出血、渗出引起的。肿胀可能在损伤后数小时内逐渐加重,严重时会影响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患者可能会感觉到膝关节“打软腿”,尤其是在行走、上下楼梯或进行需要膝关节稳定的运动时。这种不稳定感主要是由于内侧副韧带损伤后无法正常维持膝关节的外翻稳定性导致的。
影响内侧副韧带的因素有运动损伤、交通事故、年龄增长等。
如在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中,运动员经常会发生突然的膝关节扭转、外翻动作,容易导致内侧副韧带撕裂。据统计,足球运动员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发生率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占比较高,约为20%-30%。
当膝关节受到外力撞击,如在汽车碰撞事故中,膝关节内侧受到外力冲击,可能会损伤内侧副韧带。这种情况下,损伤程度往往比较严重,可能同时伴有骨折、半月板损伤等其他损伤。
随着年龄的增加,内侧副韧带的弹性和强度会逐渐下降,变得更加脆弱。同时,老年人肌肉力量减弱,对膝关节的保护作用降低,使得内侧副韧带更容易受到损伤。
患者可以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然后用一只手固定大腿,另一只手握住小腿外侧,轻轻向外翻膝关节。如果感觉膝关节内侧疼痛加剧,或者与另一侧膝关节相比外翻角度明显增大,可能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但这种方法只是初步的自我检测,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内侧副韧带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压痛检查
医生会在膝关节内侧沿着内侧副韧带的走行进行触诊,寻找压痛点。如果在韧带起止点或中部有明显压痛,提示可能存在内侧副韧带损伤。
侧方应力试验
患者仰卧位,医生一手握住患者的踝部,另一手放在膝关节外侧,施加外翻力。如果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增大,并且患者感到疼痛,提示内侧副韧带可能有损伤。同时,医生还会与对侧膝关节进行对比检查,以更准确地判断损伤程度。
X线检查
主要用于排除骨折等其他骨性损伤。虽然X线对内侧副韧带本身的显示有限,但可以观察膝关节的关节间隙、骨质结构等情况。在一些严重的内侧副韧带损伤伴有撕脱骨折时,X线可以发现骨折碎片。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可以清晰地显示韧带的结构,包括是否有撕裂、撕裂的程度、周围组织的水肿等情况。在MRI图像上,正常的内侧副韧带呈低信号,当出现损伤时,会出现高信号区域,代表出血、水肿或韧带纤维的断裂。
如果怀疑有感染等并发症,如在开放性损伤后,可能需要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
关节镜检查
这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主要用于在诊断不明确或同时怀疑有关节内其他损伤如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时。通过关节镜可以直接观察内侧副韧带的损伤情况,并且可以在检查的同时进行一些治疗操作,如清理关节内的碎片、修复部分撕裂的韧带等。不过,关节镜检查通常在其他非侵入性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考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