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括约肌是肛门括约肌的一部分。
肛门括约肌包括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
内括约肌属于不随意肌,在维持肛门自制等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
内括约肌位于肛管的内侧,环绕肛管上2/3部分,其下缘距肛缘约1-1.5cm。外侧是外括约肌,内括约肌与直肠纵肌、肛门外括约肌和肛提肌共同构成了肛管直肠环,这是控制排便的重要结构。
内括约肌是由平滑肌纤维组成,肌束呈椭圆形,为肠壁环形肌层的延续和增厚部分。其肌纤维相互交错排列,形成一个连续的环形结构,厚度约为0.5-1cm。
内括约肌具有控制排便、维持肛管静息压等功能。
内括约肌平时处于收缩状态,可防止肠内容物不自主地溢出。当直肠内粪便达到一定量,产生足够的压力刺激直肠壁的感受器时,通过神经反射,内括约肌会舒张,协助排便。
对维持肛管的静息压有重要作用,肛管静息压是阻止粪便泄漏的主要力量之一,这种压力的维持有助于保持肛门的节制功能。
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和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的体积,使其更容易通过肠道,减少便秘对内括约肌的过度压力。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一般建议1500-2000ml。充足的水分可以使粪便保持柔软,避免干结的粪便对内括约肌造成损伤,同时也有助于肠道的正常蠕动。
提肛运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有意识地收缩和放松肛门括约肌,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提肛运动可以增强内括约肌以及周围肌肉的力量,改善肛门的功能。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全身性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间接减轻内括约肌的负担,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功能。
内括约肌的日常养护有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注意肛门清洁等。
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憋便。当有便意时,应及时排便,因为长时间憋便会导致直肠内压力过高,过度扩张内括约肌,久而久之可能影响其正常功能。
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肛门局部清洁,防止细菌感染等情况影响内括约肌的健康。
正常内括约肌
正常情况下,内括约肌能维持适当的肛管静息压,在排便反射未启动时有效地防止粪便泄漏。当直肠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能够正常地舒张,以配合排便过程,并且在排便结束后又能恢复收缩状态。
异常内括约肌
如长期便秘或肛裂等情况可能导致内括约肌肥厚,而一些神经损伤等因素可能引起内括约肌萎缩变薄。
在肛门局部炎症、外伤或手术损伤后,内括约肌的肌纤维排列可能变得紊乱,其连续性可能被破坏。
当内括约肌功能受损,如因手术损伤神经或括约肌本身过度松弛等情况,可能出现肛门失禁,表现为不能控制气体或粪便的排出。
如果内括约肌痉挛或肥厚,可能导致排便困难,患者在排便时会感到肛门处有梗阻感,排便费力。
内括约肌的异常症状有疼痛、便血等。
内括约肌痉挛或局部炎症时,可出现肛门疼痛,尤其在排便过程中疼痛可能加剧。
当内括约肌异常导致肛管黏膜损伤,或者在肛裂等情况下,可能出现便血,便血的颜色一般为鲜红色,常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出。
影响内括约肌的因素有疾病因素、手术因素、生活习惯因素等。
肛裂、肛瘘、直肠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等肛肠疾病会直接影响内括约肌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可能影响神经传导,导致内括约肌功能异常。
肛门直肠手术如果操作不当,可能损伤内括约肌,如痔切除术、肛瘘手术等可能切断或损伤部分内括约肌,影响其正常功能。
长期的不良排便习惯如用力排便、长时间蹲便等、久坐、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会对内括约肌产生不良影响。
注意自己的排便是否顺畅,是否有排便困难、失禁等情况。如果经常出现排便费力、粪便干结或不能控制排便等现象,可能提示内括约肌功能异常。可以用柔软的物体如棉球等轻轻触碰肛门周围,感受肛门的感觉是否正常。如果感觉迟钝或过度敏感,可能与内括约肌或其周围神经有关。
内括约肌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视诊
医生观察肛门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瘢痕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影响内括约肌的外在因素。
触诊
医生戴手套,手指涂上润滑剂后轻柔地插入肛门进行触诊。可以感知内括约肌的张力、厚度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痉挛、肥厚等异常。
肛管直肠超声检查
能够清晰地显示内括约肌的结构,包括其厚度、连续性等情况,对于诊断内括约肌损伤、肥厚等病变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成像(MRI)
可以提供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包括内括约肌的高分辨率图像,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内括约肌的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一些复杂的肛肠疾病或疑似神经损伤导致内括约肌异常的情况有很好的诊断作用。
粪便常规检查
通过检查粪便的性状、有无潜血等情况,间接判断内括约肌是否存在损伤导致出血等异常情况。如果粪便潜血阳性,可能提示肛管直肠部位有出血,包括可能与内括约肌病变有关。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
这是评估肛门括约肌功能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将压力测定装置插入肛管,测量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等指标,了解内括约肌的功能状态。如果肛管静息压异常降低,可能提示内括约肌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