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肌肉是指位于手部的众多肌肉群。
协同工作,使手部能够完成各种复杂而精细的动作,如抓握、捏取、伸展、弯曲等。
对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各种活动至关重要。
手部肌肉分布在手掌和手背两个区域。手掌侧的肌肉较为丰厚,分为外侧群、内侧群和中间群;手背侧的肌肉相对较薄,主要为伸肌。
位于手掌拇指侧,形成隆起的鱼际,主要包括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拇收肌等,这些肌肉可使拇指进行外展、屈曲、对掌和内收等动作。
在手掌小指侧,构成小鱼际,有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等,负责小指的相应运动。
位于手掌中部,包括蚓状肌和骨间肌。蚓状肌可屈掌指关节并伸指间关节;骨间肌分为骨间掌侧肌和骨间背侧肌,能使手指内收和外展。
主要有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以及指伸肌等,它们的肌腱延伸至手指,负责手指的伸展动作。
手部肌肉具有抓握功能、精细操作功能、伸展与支撑功能等。
手部的屈肌协同工作,使手指弯曲并握住物体,如握住工具、餐具等,这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常用的功能之一。不同的屈肌和肌肉群在抓握的力度、角度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通过蚓状肌、骨间肌以及拇指和小指的对掌肌等的精细配合,可以完成如捏取细小物品、书写、打字、弹琴等需要高度精确性和灵活性的动作。
伸肌的作用是使手指伸直和伸展,在打开手掌、推开物体、支撑身体重量等动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手部的其他动作提供了反向的力量和平衡。
蛋白质是肌肉生长和修复的重要营养素,可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奶制品等,有助于维持手部肌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维生素B族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和能量代谢至关重要,缺乏可能导致手部肌肉无力或麻木。可通过食用全麦食品、糙米、蔬菜、水果等来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对维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也很重要,可适当晒太阳或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等。钙是肌肉收缩和舒张所必需的元素,可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钾、镁等矿物质对于肌肉的兴奋性和正常收缩功能也有重要作用,可通过食用香蕉、坚果、菠菜等食物来补充。
经常进行手部的伸展运动可以增加手部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肌肉僵硬和挛缩。如将手指尽量伸直并分开,保持数秒后再放松;或者将手掌向下压,伸展手腕和手指等。反复握拳和松开可以锻炼手部的屈肌和伸肌,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可以从缓慢而有控制的握拳开始,逐渐增加速度和力度。通过一些手指灵活性的训练,如使用手指进行弹琴、打字练习,或者玩一些手指游戏,如解九连环、转魔方等,可以提高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手部肌肉的日常养护有避免过度使用、保持正确姿势、注意手部保暖等。
长时间重复性的手部动作,如长时间打字、使用鼠标等,可能导致手部肌肉疲劳和损伤。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手部。工作中可以定时休息,活动一下手部和手腕。
在进行各种手部活动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可以减少对手部肌肉和关节的压力。例如,使用电脑时,要保持手臂、手腕和手指自然舒适,避免弯腰驼背或过度伸展手臂。
寒冷的环境可能导致手部血管收缩,影响肌肉的血液循环。在寒冷天气或空调环境下,可佩戴手套,保持手部温暖,有助于维持手部肌肉的正常功能。
正常手部肌肉
正常情况下,手部肌肉饱满且富有弹性,手掌和手背的肌肉轮廓清晰,手指粗细均匀,皮肤光滑且无明显凹陷或凸起异常。从外观上看,手部动作灵活自如,肌肉在运动时协调有序,无明显的肌肉萎缩或肥大现象。
异常手部肌肉
可能出现肌肉萎缩,表现为手部肌肉体积减小、皮肤褶皱增多、手指变细等;或者出现肌肉肥大,导致手部局部肌肉异常隆起,影响手部的外观和正常功能。此外,还可能有肌肉挛缩,使手指或手掌呈现出不自然的弯曲或伸直状态,无法正常伸展或握拳。
手部肌肉方异常症状有疼痛、麻木和刺痛感、无力和活动受限、肌肉萎缩或肥大等。
手部肌肉疼痛是常见的异常症状之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伤、过度使用、炎症、神经受压等。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各不相同,可能表现为刺痛、隐痛、胀痛或酸痛等,且可能在活动手部或按压肌肉时加重。
常由神经问题引起,如颈椎病导致神经根受压,或者腕管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病变,使手部肌肉出现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等症状,影响手部的感觉功能和正常操作。
手部肌肉无力可能导致无法正常进行抓握、捏取等动作,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活动受限则表现为手指或手腕的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可能是由于肌肉挛缩、关节病变或神经损伤等原因所致。
肌肉萎缩可导致手部肌肉体积减小、力量减弱;肌肉肥大则可能引起手部外观改变和功能障碍,两者均可能是某些疾病或长期不良使用习惯的结果。
影响手部肌肉因素有外伤、过度使用和劳损、神经病变、营养缺乏、疾病因素等。
手部受到直接的撞击、切割、扭伤等外伤,可能导致肌肉损伤、撕裂甚至断裂,影响手部肌肉的正常功能。
长时间进行重复性的手部劳动,如手工劳动者、运动员等,容易导致手部肌肉过度使用和劳损,引发肌肉疲劳、疼痛和损伤。
颈椎病、腕管综合征、神经炎等神经病变,可能影响手部神经的传导功能,导致手部肌肉失去神经的正常支配,从而出现肌肉萎缩、无力、麻木等症状。
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可能影响手部肌肉的生长、修复和正常功能,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容易疲劳等问题。
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肌营养不良症等,也可能累及手部肌肉,引起肌肉疼痛、肿胀、无力、萎缩等异常表现。
可以尝试用手握住一个适当重量的物体,如握力器、水瓶等,评估手部肌肉的力量。如果无法握住或握住后很快就掉落,可能提示手部肌肉力量减弱。缓慢地活动手指和手腕,观察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是否正常。如手指是否能够完全伸直和弯曲,手腕的屈伸、旋转是否顺畅,若存在活动受限或卡顿,可能存在问题。用棉签轻触手部皮肤,检查手部的触觉是否正常;也可以用两根针轻轻刺激手部不同部位,测试痛觉和两点辨别觉,若感觉减退或异常,可能与神经或肌肉问题有关。
手部肌肉常用肌肉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视诊
医生会直接观察手部的外观,包括肌肉的形态、有无肿胀、萎缩、畸形、皮肤颜色改变等,同时还会观察手部的姿势和运动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触诊
通过触摸手部肌肉,了解肌肉的紧张度、硬度、有无压痛、结节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肌肉内部的病变或损伤。触诊还可以检查关节的位置、活动度和稳定性,判断是否存在关节问题影响手部肌肉功能。
动诊
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各种手部动作,如握拳、伸指、对掌、腕关节的屈伸和旋转等,观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情况,以及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评估手部肌肉的功能状态。
神经检查
包括检查手部的感觉功能、反射等,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病变影响手部肌肉。如通过用针轻刺皮肤检查痛觉,用音叉检查振动觉,以及检查肱二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等。
X线检查
可以清晰地显示手部的骨骼结构,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骨折、脱位、骨质增生等骨骼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间接影响手部肌肉的功能。
CT检查
对于一些复杂的手部骨折、骨肿瘤、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够提供更详细的骨骼图像信息,有助于明确病因和病变范围。
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可以清晰地显示手部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对于诊断肌肉拉伤、肌腱损伤、软组织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检查
可以实时观察手部肌肉和肌腱的运动情况,对于诊断肌肉和肌腱的损伤、炎症等有一定的帮助,且具有操作简便、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指标,可以帮助诊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累及手部肌肉,引起相关症状。
肌电图检查
通过记录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判断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对于诊断神经源性疾病和肌源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如可确定是否存在神经损伤、肌肉萎缩等问题及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关节镜检查
对于一些怀疑有关节内病变,如滑膜炎、关节软骨损伤等影响手部肌肉功能的情况,关节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关节内部的情况,并可在检查的同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