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肌是指位于身体特定部位内部,起止点均在该部位内的肌肉。
与外在肌相对,外在肌的起点在该部位之外,止点在该部位内。
内在肌在维持身体局部的精细动作、稳定关节以及调节局部功能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手部内在肌位于手掌和手指内部。足部内在肌在足底和足趾内部。
手部内在肌包括蚓状肌、骨间掌侧肌和骨间背侧肌等。蚓状肌起自指深屈肌腱,止于指背腱膜;骨间掌侧肌位于掌骨间隙内,可使手指内收;骨间背侧肌位于掌骨间隙背侧,能使手指外展。足部内在肌主要有蚓状肌、骨间肌、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等。其分布和功能与手部内在肌有相似之处,对足趾的活动和足部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精细动作协调
如蚓状肌可协助屈指深、浅肌腱,使手指完成各种复杂的精细动作,像书写、打字、弹奏乐器等。
手指的屈伸与收展
骨间掌侧肌和骨间背侧肌分别负责手指的内收和外展,协同作用使手指能灵活地改变位置和姿势。
维持足弓稳定
足底的内在肌通过收缩和舒张,维持足弓的正常形态和弹性,缓冲行走和跑步时身体对足部的冲击力。
控制足趾活动
参与足趾的屈伸、收展等动作,有助于行走时的抓地和身体平衡的维持。
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为肌肉生长和修复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其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D、钙、镁等营养素对肌肉的正常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对维持骨骼和肌肉的强度有益;钙是肌肉收缩和舒张所必需的元素。避免过度肥胖或消瘦,以免给内在肌带来额外的负担或导致肌肉力量不足。
通过握力器等工具进行反复握拳练习,可增强手部内在肌的力量。如弹钢琴、做手指操等,有助于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内在肌的协调性。双脚踮起脚尖,尽量向上抬起身体,然后缓慢放下,重复多次,可锻炼足部内在肌和小腿肌肉,增强足弓的稳定性。用脚趾抓毛巾、弹珠等物品,能有效锻炼足部内在肌的力量和控制能力。
内在肌的日常养护有保持正确姿势、避免过度使用、注意保暖等。
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保持身体的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导致内在肌过度疲劳或紧张。避免弯腰驼背或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以减轻颈部和肩部内在肌的压力。
避免长时间连续进行重复性的手部或足部动作,如长时间打字、手工编织或长时间行走、跑步等。工作或活动一段时间后,应适当休息,放松内在肌。
寒冷天气要注意手部和足部的保暖,可佩戴手套和厚袜子,避免内在肌因受寒而痉挛或血液循环不畅。
正常内在肌
正常的内在肌在体表一般看不到其全貌,但在肌肉发达的个体中,手部或足部在用力时,可能会看到一些肌肉的轮廓。紧握拳时,手背的骨间背侧肌可能会稍显隆起。触摸时,正常内在肌质地均匀,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无压痛或硬结。
异常内在肌
内在肌萎缩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神经损伤、长期废用、营养不良等。表现为肌肉体积变小、力量减弱。
常因过度疲劳、电解质紊乱、寒冷刺激等因素导致,肌肉会突然出现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引起疼痛和活动受限。
如外力撞击、过度牵拉等可造成内在肌拉伤或撕裂,局部会出现肿胀、疼痛、淤血等症状。
内在肌异常症状有疼痛、活动受限、感觉异常等。
内在肌损伤或病变时,通常会出现疼痛症状,疼痛程度和性质因病因不同而异,可能是刺痛、酸痛、胀痛等。
由于内在肌的功能受损,会导致相应部位的活动范围减小或动作不灵活。例如,手部内在肌有问题时,可能会影响手指的屈伸和抓握能力;足部内在肌异常时,会影响行走和跑步的正常姿势。
如麻木、刺痛感等,可能与内在肌相关的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有关。
影响内在肌的因素有年龄、疾病、外伤、生活习惯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在肌会逐渐出现生理性萎缩,肌肉力量和弹性下降,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神经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可能压迫支配内在肌的神经,导致肌肉功能障碍;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影响内在肌的正常功能。
直接的外力打击、扭伤、拉伤等是导致内在肌损伤的常见原因。
长期缺乏运动、久坐久站、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使内在肌处于紧张或疲劳状态,增加患病风险。
使用握力计测量双手的握力,若握力明显减弱,可能提示手部内在肌力量不足或有病变。进行一些手指灵活性的测试,如快速依次触摸相邻手指的指尖,若动作迟缓或不准确,可能存在内在肌协调性问题。尝试单脚或双脚踮脚尖,观察能否稳定地踮起以及能坚持的时间。若踮起困难或无法长时间坚持,可能提示足部内在肌力量不足。分别活动每个足趾,检查其屈伸、收展的活动范围和力量,若某个足趾活动受限或无力,可能是相应的内在肌有异常。
内在肌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视诊
观察手部或足部的外观,有无肿胀、畸形、肌肉萎缩等情况。观察手部是否有爪形手畸形,可能提示手部内在肌有病变。
触诊
触摸内在肌的部位,检查肌肉的紧张度、有无压痛、硬结等。通过触诊可以初步判断肌肉是否存在损伤或病变。
动诊
让患者进行手指或足趾的屈伸、收展等动作,检查其活动范围和力量,评估内在肌的功能状态。
X线检查
可用于观察手部或足部的骨骼结构,判断是否有骨折、脱位等骨骼病变,间接了解内在肌的情况。例如,骨折可能导致周围内在肌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超声检查
能清晰显示内在肌的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对于诊断肌肉损伤、炎症等有重要意义。如可发现肌肉的撕裂伤或局部的血肿。
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高,可更准确地显示内在肌的病变,如肌肉萎缩、肿瘤等,但费用相对较高。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了解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营养不良等情况。例如,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可能提示肌肉损伤。
肌电图检查
可记录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判断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对于诊断神经源性或肌源性疾病引起的内在肌异常有重要价值。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主要用于评估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确定是否存在神经损伤及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有助于明确内在肌异常是否由神经病变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