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收肌属于大腿内侧肌群。
是内收肌群中的一块肌肉。
有助于维持髋关节的稳定和下肢的正常运动。
短收肌位于大腿内侧,在耻骨肌和长收肌的深面。起自耻骨下支外面,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的中1/3。
短收肌是一块扁而厚的肌肉,其肌纤维方向主要是斜向外下方。与周围的肌肉如长收肌、大收肌等相互协作,这些肌肉的肌腱和肌腹部分在起止点和走行过程中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内收肌群结构。
短收肌收缩时,可以使大腿向身体中线靠拢,例如在双腿夹物的动作中,短收肌发挥作用,帮助稳定和完成内收动作。短收肌还可以协助髋关节的屈曲。在抬腿等动作的起始阶段,与其他屈髋肌群一起发挥作用,使大腿能够向前抬起。在站立和行走过程中,短收肌与其他内收肌群共同作用,稳定髋关节,防止髋关节过度外展,保证身体的平衡和正常的步态。
肌肉的生长和修复需要足够的蛋白质。可以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胸肉、鱼虾类、豆类等。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能够为短收肌的修复和强化提供原料。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对维持骨骼健康进而间接支持肌肉功能有帮助,可以通过食用鱼类、蛋黄等获取维生素D。
可以进行侧卧抬腿内收等动作来锻炼短收肌。侧卧在瑜伽垫上,下方的腿伸直贴地,上方的腿伸直缓慢向上抬起,然后内收,使大腿尽量靠近下方的腿,感受大腿内侧的收缩,每组可进行10-15次,3-4组。
短收肌的日常养护有避免受凉、注意自身防护、局部按摩等。
短收肌如果受凉,可能会导致肌肉痉挛等问题。在寒冷天气要注意腿部保暖,尽量穿长裤,避免直接暴露在冷空气中。晚上睡觉如果腿部容易着凉,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适当保暖,但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在进行运动或体力劳动时,要注意保护大腿内侧。例如在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中,可以佩戴护腿等防护装备,防止因碰撞等意外情况导致短收肌拉伤。
定期进行大腿内侧的按摩可以促进短收肌的血液循环。可以用双手握住大腿内侧,从大腿根部向膝盖方向轻轻揉捏,每次按摩时间10-15分钟左右。也可以使用泡沫轴进行放松,将泡沫轴放在大腿内侧下方,身体侧卧,通过上下滚动泡沫轴来放松短收肌。
正常短收肌
正常的短收肌在肌肉力量方面,能够正常地参与髋关节的内收、协助髋关节屈曲和稳定髋关节。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萎缩、肿胀等异常表现。肌肉质地均匀,肌纤维排列有序,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与其他肌肉协调配合,不会引起疼痛或活动受限等情况。
异常短收肌
病因主要是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炎症状态下,短收肌会出现充血、水肿,肌纤维会受到损害。例如病毒感染后引发的肌炎,病毒入侵肌肉组织,导致免疫细胞聚集,释放炎性介质,引起肌肉疼痛、压痛和功能障碍。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短收肌会出现肌肉易疲劳,活动后肌无力加重,休息后可部分缓解。比如患者在多次进行髋关节内收动作后,短收肌会逐渐无力,导致动作无法完成,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影响日常行走等活动。
通常是由于过度运动、外伤等因素引起。损伤后肌腱可能会出现撕裂、断裂等情况。例如在剧烈运动中,突然的扭转或过度拉伸,如短跑冲刺时姿势不当,可能导致短收肌肌腱拉伤,出现局部疼痛和功能受限。
这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短收肌会随着病情发展逐渐萎缩、无力。患者会出现肌肉力量逐渐下降,行走困难,短收肌等肌肉组织逐渐被脂肪和结缔组织替代,肌肉体积变小。
是一种血管异常增生性疾病,发生在短收肌间时,会导致局部肿块,压迫周围组织。随着血管瘤的生长,可能会引起短收肌疼痛、活动时的异物感,并且由于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可能影响肌肉的正常血液供应和神经传导。
短收肌的异常症状一般有短收肌萎缩、活动受限、疼痛等。
主要表现为大腿内侧肌肉体积减小,外观上腿部内侧变细。这可能是由于神经损伤、长期废用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患者可能会感到腿部力量减弱,在进行髋关节内收动作时明显无力,如在双腿夹物动作时,无法像正常状态那样有力地完成。
当短收肌出现问题时,髋关节内收、屈曲等动作会受到限制。例如在走路时,可能会出现步幅变小,因为髋关节内收功能受限,双腿不能很好地靠拢。在上下楼梯时,由于短收肌协助屈髋功能受影响,抬腿会比较困难。
疼痛可以是隐痛、刺痛或酸痛。肌炎、肌腱损伤、肌间血管瘤等情况都可能引起疼痛。在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剧,如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收缩或拉伸会刺激受损的部位,导致疼痛加重。休息时,疼痛可能会减轻,但在一些严重的炎症或损伤情况下,即使休息也会有持续性疼痛。
影响短收肌损伤的因素一般有环境因素、过度劳累、创伤因素、感染因素、遗传因素等。
寒冷、潮湿的环境可能会诱发短收肌的问题。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肌肉的血液循环会减慢,容易导致肌肉痉挛。潮湿环境可能会增加关节和肌肉的不适感,增加肌炎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或体力劳动,使短收肌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容易引起肌肉疲劳和损伤。例如长时间的登山活动,短收肌反复收缩协助髋关节运动,可能会超出肌肉的承受能力,导致肌腱拉伤或肌肉劳损。
直接的外力撞击、摔倒、运动中的扭伤等都可能损伤短收肌。比如在足球比赛中,球员之间的碰撞或者被绊倒,可能会使短收肌受到外力冲击而受伤。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引起肌炎。感染后,病原体在肌肉组织中繁殖,引发炎症反应。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毒感染性肌炎,短收肌也会受到累及。
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基因突变会影响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或结构,使肌肉功能逐渐丧失。
可以通过肌无力、疼痛等判断短收肌是否健康。
可以尝试侧卧在床上或瑜伽垫上,将上方的腿伸直缓慢向上抬起然后内收,感受短收肌的力量。如果感觉比平时明显无力,难以完成动作或者动作的幅度变小,可能存在肌无力的情况。也可以尝试双腿夹物,如用双腿夹住一个枕头,保持一段时间,如果感觉很吃力或者无法夹住,也可能提示肌无力。
用手轻轻按压大腿内侧的短收肌部位,感受是否有疼痛。然后缓慢进行髋关节内收、屈曲动作,在动作过程中注意是否有疼痛出现,以及疼痛的具体位置和程度。
短收肌的常用检查一般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医生会首先观察患者的步态,看是否有异常,如步幅减小、行走不稳等。然后进行触诊,检查短收肌的质地、有无压痛、肿块等情况。还会进行髋关节的活动度检查,包括内收、屈曲等动作,评估短收肌的功能,观察是否有活动受限和疼痛出现。
CT、核磁共振检查
CT可以清晰地显示短收肌的大致形态和骨骼结构关系,对发现短收肌周围的骨折、钙化等情况有帮助。核磁共振则对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强,可以显示肌肉内部的病变,如肌炎时的水肿、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中的肌肉脂肪浸润、肌腱损伤的撕裂程度等。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实时观察短收肌的形态和动态情况。能够发现肌肉内的肿物,如肌间血管瘤,并且可以观察肌肉在收缩和舒张时的变化,对判断肌腱是否完整、有无粘连等情况也有一定的价值。
实验室检查
对怀疑有肌炎等炎症性疾病的患者,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酶类的水平。这些酶在肌肉损伤或炎症时会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浓度升高。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检测等特殊检查,以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