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人体最为复杂和重要的器官之一。
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控制着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
大脑位于颅腔内,被颅骨所保护。占据了颅腔的大部分空间,上方是颅骨穹窿,下方与脑干相连,脑干又通过枕骨大孔与脊髓相通。
大脑分为大脑半球、大脑皮质、基底核、边缘系统。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通过胼胝体相连。大脑半球表面布满了脑回即隆起部分和脑沟即凹陷部分,这大大增加了大脑皮质的表面积。
是大脑的外层,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负责处理各种感觉信息、控制随意运动和高级神经活动,如认知、记忆、语言等。
位于大脑半球深部,包括尾状核、豆状核等结构,主要参与运动的调节和控制。
包含海马体、杏仁核等结构,与情绪、记忆和本能行为有关。
大脑具有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情绪调节功能等。
能够接收和处理来自全身各处的感觉信息,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例如,当我们触摸一个物体时,手上的感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的躯体感觉皮层,大脑从而感知物体的质地、形状等特性。
大脑通过运动皮层发出指令,控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如书写、跑步、跳舞等。
包括学习、记忆、思考、注意力和语言等方面。比如,在学习新知识时,大脑会将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存储在特定的神经元网络中,以便日后提取和使用。
大脑的边缘系统在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杏仁核在恐惧、愤怒等情绪反应中十分活跃,而海马体则有助于将情绪体验与记忆相结合。
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复杂碳水化合物可以为大脑提供稳定的能量来源。与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糖果相比,能使血糖水平更稳定,避免大脑因血糖波动而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维生素对大脑的正常功能也非常重要。维生素B族如B1、B6、B12有助于神经递质的合成,可从绿叶蔬菜、全麦食品、动物肝脏等食物中获取;维生素C和E是抗氧化剂,能够保护大脑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柑橘类水果、坚果等是这类维生素的良好来源。锌、铁、镁等矿物质在大脑功能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锌参与大脑的信号传导,可从海鲜、瘦肉、坚果等食物中摄取;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成分,缺铁会导致大脑缺氧,影响认知功能,可通过食用红肉、豆类、绿叶蔬菜等来补充。
像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为大脑输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够促进大脑中新血管的生成,改善大脑的代谢功能。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慢跑,有助于提高大脑的活力和认知能力。
大脑的日常养护有充足睡眠、减少压力、脑力活动等。
睡眠是大脑进行自我修复和整理记忆的重要时段。在睡眠过程中,大脑会清除代谢废物,巩固白天学习到的知识和记忆。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环境如安静、黑暗、舒适的温度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长期的高压力状态会对大脑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记忆力下降、情绪障碍等。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放松技巧来减轻压力。例如,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冥想,专注于呼吸或一个特定的意象,能够帮助大脑放松,降低应激激素的分泌。
经常进行阅读、解谜游戏如数独、填字游戏、学习新语言等脑力活动可以刺激大脑,保持大脑的敏锐度。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大脑不同区域的神经元活动,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强大脑的认知储备。
正常大脑呈现出左右对称的半球形,表面凹凸不平,有着丰富的脑回和脑沟。大脑的大小和形状在个体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符合人类的生理特征。大脑的重量一般在1300-1400克左右,男性大脑通常比女性大脑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正常大脑
正常大脑在组织结构上完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正常,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代谢处于平衡状态。在功能上,能够准确地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有效地控制身体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包括正常的感觉、运动、认知和情绪调节等功能。在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中,正常大脑的组织结构清晰,脑实质密度或信号均匀,没有明显的占位性病变、脑萎缩或其他结构异常。
异常大脑
包括无脑畸形即大脑部分或全部缺失、脑积水即脑室系统内脑脊液过多积聚、脑裂畸形即大脑皮质存在裂隙等。这些先天性异常通常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如母亲孕期感染、接触有害物质导致的。
如脑梗死即脑部血管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脑出血即脑血管破裂出血。脑梗死可能是由于血栓形成、栓子脱落等原因引起;脑出血常见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肿瘤会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等症状。
如脑炎即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脑实质、脑膜炎主要是软脑膜的炎症。这些感染会引起发热、头痛、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症状。
大脑的异常症状有认知障碍、运动障碍、感觉异常、情绪和行为异常等。
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定向障碍如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时间等。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记忆障碍,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或熟悉的人名。
表现为肢体无力、震颤、抽搐、共济失调等。帕金森病患者典型的症状是手部震颤、肢体僵硬和运动迟缓。
如麻木、刺痛、感觉过敏等。颈椎病压迫神经根时,可能会导致上肢麻木和疼痛。
包括焦虑、抑郁、易怒、幻觉、妄想等。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能会出现幻觉如听到不存在的声音、看到不存在的事物等和妄想如无端怀疑有人要害自己等症状。
影响大脑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活方式等。
大脑疾病和认知能力具有遗传倾向。一些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个体患该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长期接触重金属如铅、汞等、有机溶剂如苯等有害物质会对大脑造成损害。儿童长期接触铅会导致智力发育迟缓。
头部外伤、放射性物质暴露等可能会损伤大脑。严重的头部撞击可能会引起脑震荡、脑出血等情况。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过度熬夜等会对大脑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吸烟会减少大脑的血液供应,酗酒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过度熬夜会干扰大脑的正常代谢和修复。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认知功能筛查工具。包括对定向力如询问日期、地点、记忆力如回忆词语、注意力和计算力如连续减7、语言能力如命名物体、重复句子等方面的测试。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初步评估大脑的认知功能是否存在异常。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适用于检测轻度认知障碍。涵盖了更广泛的认知领域,包括视空间能力、抽象思维等,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大脑的认知功能。
大脑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一般检查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精神状态、言语、行为等。检查头部有无外伤、畸形等情况。检查患者是否清醒、是否有烦躁不安或嗜睡等意识改变,以及头部是否有肿块、瘢痕等。
颅神经检查
检查12对颅神经的功能。如检查视神经时,通过视力检查、视野检查和眼底检查来评估其功能;检查面神经时,观察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如能否皱眉、闭眼、露齿等来判断面神经是否受损。
运动系统检查
检查肌肉的力量、肌张力、肌肉萎缩情况以及共济失调等。通过让患者对抗阻力伸展或弯曲肢体来评估肌肉力量,观察肢体在静止和运动时的张力来判断肌张力是否正常。
感觉系统检查
检查浅感觉如触觉、痛觉、温度觉和深感觉如位置觉、震动觉。医生可能会用棉签轻触患者皮肤来检查触觉,用针轻刺皮肤来检查痛觉,用冷或热的物体接触皮肤来检查温度觉。
CT检查
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通过计算机处理重建出大脑的横断面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大脑的骨性结构、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病变。对于急性颅脑外伤、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可以快速发现颅内的出血情况。
MRI检查
基于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来成像。可以提供多方位、多序列的大脑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大脑的软组织结构,如脑实质、脑室系统、脑血管等。对诊断脑肿瘤、脑炎、脑白质病变等疾病有很高的价值。
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以了解是否有感染或贫血等情况,因为感染或贫血可能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和功能。检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血脂异常可能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怀疑有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的患者,检查凝血功能可以了解血液的凝固状态,有助于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与神经递质的紊乱有关,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为诊断提供线索。
脑脊液检查
检查脑脊液的压力、颜色、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含量、氯化物含量等。脑脊液检查对于诊断脑膜炎、脑炎等脑部感染性疾病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会明显升高,蛋白质含量增加,糖含量降低。
脑电图(EEG)检查
通过记录大脑皮质神经元的电活动来反映大脑的功能状态。头皮上放置多个电极,能够检测到大脑神经元的自发电位和诱发电位。
脑磁图(MEG)检查
基于大脑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磁场来成像。与脑电图类似,但脑磁图对大脑神经元活动的定位更加准确,因为磁场不受颅骨和头皮等组织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