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外科,普通外科

尾骨肌

王磊
王磊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外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尾骨肌是人体盆底肌的一部分,属于小肌肉群。

与其他盆底肌肉协同作用。

对盆腔脏器的支持、排便及性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位置

尾骨肌位于盆腔后方,起自坐骨棘,呈扇形止于尾骨和骶骨的侧缘。

参考文献
[1]马晓年.锻炼耻骨尾骨肌可以增强性能力[J].科学养生, 2010(7):2.
[2]邹略,张军.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尾骨肌厚度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7):4.

其肌纤维呈扁平状,从坐骨棘向后内侧方向走行,汇聚到尾骨和骶骨的附着点。尾骨肌位于肛提肌的后方,二者共同构成盆底肌的后部。上方与骶骨相连,下方附着于尾骨,外侧与坐骨结节相邻,内侧则与直肠、肛管等盆腔脏器相邻。

参考文献
[1]马晓年.锻炼耻骨尾骨肌可以增强性能力[J].科学养生, 2010(7):2.
[2]邹略,张军.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尾骨肌厚度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7):4.

尾骨肌具有支持盆腔脏器、协助排便、参与性功能等功能。

支持盆腔脏器

与盆底其他肌肉一起形成一个类似“吊床”的结构,承托盆腔内的膀胱、子宫(女性)、直肠等脏器,使其保持在正常位置,防止其脱垂。

协助排便

在排便过程中,尾骨肌与其他盆底肌肉协同放松,使直肠得以扩张,便于粪便排出。同时,也参与控制排便的节奏和力度。

参与性功能

在女性中,尾骨肌对于维持阴道的正常位置和张力有一定作用,在性唤起和性高潮时也会参与相应的肌肉收缩反应,增强性感受。在男性,尾骨肌同样对维持正常的性功能有一定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晓年.锻炼耻骨尾骨肌可以增强性能力[J].科学养生, 2010(7):2.
[2]邹略,张军.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尾骨肌厚度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7):4.

多吃蔬菜如西兰花、菠菜、胡萝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全谷物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减轻盆底肌肉的压力,间接有利于尾骨肌的养护。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使大便保持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对尾骨肌造成损伤。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可提供肌肉修复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尾骨肌的正常功能和结构。

参考文献
[1]马晓年.锻炼耻骨尾骨肌可以增强性能力[J].科学养生, 2010(7):2.
[2]邹略,张军.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尾骨肌厚度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7):4.

凯格尔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盆底肌锻炼方法,对于尾骨肌的养护也非常有效。收缩盆底肌肉,包括尾骨肌,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2-3组。仰卧位,双腿屈膝,用臀部力量将臀部抬起,使肩、髋、膝在一条直线上,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2-3组。该运动可增强臀部及盆底肌肉力量,其中也包括尾骨肌。如猫牛式、下犬式等,在进行这些瑜伽姿势时,盆底肌肉会自然地参与收缩和放松,有助于增强尾骨肌的灵活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马晓年.锻炼耻骨尾骨肌可以增强性能力[J].科学养生, 2010(7):2.
[2]邹略,张军.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尾骨肌厚度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7):4.

尾骨肌日常养护有保持正确坐姿、避免过度用力、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等。

保持正确坐姿

避免长时间久坐,久坐时应选择合适的座椅,使臀部和尾骨得到良好的支撑,减轻尾骨肌的压力。尽量避免跷二郎腿或弯腰驼背的坐姿,以免影响盆底肌肉的正常张力。

避免过度用力

在日常生活中,如搬重物、咳嗽、打喷嚏时,应注意避免过度用力,防止腹压突然增加,对尾骨肌及盆底其他肌肉造成损伤。可通过收缩盆底肌肉来分散压力,减少对盆底的冲击。

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预防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感染,因为感染可能导致盆底肌肉炎症,影响尾骨肌的正常功能。

参考文献
[1]马晓年.锻炼耻骨尾骨肌可以增强性能力[J].科学养生, 2010(7):2.
[2]邹略,张军.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尾骨肌厚度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7):4.
尾骨肌形态

正常尾骨肌呈扁平的扇形,其肌肉纤维较为纤细但排列紧密,从坐骨棘向后内侧延伸至尾骨和骶骨侧缘,外观上与周围的肌肉组织相互融合,共同构成盆底肌的一部分。

正常尾骨肌

能够正常收缩和舒张,与盆底其他肌肉协同工作,有效地支持盆腔脏器,维持其正常位置和功能。在日常活动和身体处于各种姿势时,不会出现疼痛、酸胀、麻木等异常感觉。肌肉的起止点、肌纤维走向及与周围组织的连接均正常,没有撕裂、损伤或发育异常等情况。

异常尾骨肌

尾骨肌损伤

多由于外伤,如摔倒时臀部着地、分娩过程中的损伤、长期反复的盆底肌肉过度用力等引起。尾骨部位疼痛,尤其是在坐立、排便或进行盆底肌肉收缩动作时疼痛加剧,可能伴有局部压痛。

尾骨肌痉挛

常见于寒冷刺激、精神紧张、长时间维持一种姿势等因素,导致尾骨肌持续性收缩而发生痉挛。尾骨区域突然出现疼痛,疼痛较为剧烈,可伴有肌肉僵硬,活动受限,有时可触摸到紧张的肌肉条索。

尾骨肌松弛

多见于年龄增长、多次分娩、长期腹压增加等情况,导致尾骨肌的弹性和张力下降。可能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如子宫脱垂、直肠脱垂等,表现为阴道口有肿物脱出(女性)、排便不尽感、尿频等症状。

参考文献
[1]马晓年.锻炼耻骨尾骨肌可以增强性能力[J].科学养生, 2010(7):2.
[2]邹略,张军.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尾骨肌厚度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7):4.

尾骨肌异常症状有疼痛、坠胀感、排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  

疼痛

尾骨肌损伤或痉挛时,主要表现为尾骨及周围区域的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钝痛或酸痛,可在活动、坐立或排便时加重。

坠胀感

尾骨肌松弛或功能异常时,可能导致盆腔脏器脱垂,引起下腹部或会阴部的坠胀感,尤其在站立或劳累后加重,平卧休息时症状可减轻。

排便异常

尾骨肌功能紊乱可能影响排便功能,出现便秘或大便失禁等情况。例如,尾骨肌过度紧张时,可能导致直肠收缩,引起排便困难;而尾骨肌松弛时,可能无法有效控制肛门括约肌,导致大便失禁。

性功能障碍

在一些情况下,尾骨肌异常可能影响性功能,如出现性交疼痛、性高潮障碍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且常与其他盆底肌肉功能异常同时存在。

参考文献
[1]马晓年.锻炼耻骨尾骨肌可以增强性能力[J].科学养生, 2010(7):2.
[2]邹略,张军.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尾骨肌厚度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7):4.

影响尾骨肌因素有外伤因素、生活习惯因素、年龄因素、疾病因素等。

外伤因素

如高处坠落、车祸、运动损伤等直接暴力作用于臀部或尾骨区域,容易导致尾骨肌损伤。此外,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也可能对尾骨肌造成挤压、拉伸等损伤。

生活习惯因素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习惯性便秘、慢性咳嗽等,可使盆底肌肉长期处于紧张或受压状态,导致尾骨肌功能异常。肥胖也会增加盆底肌肉的负担,影响尾骨肌的健康。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肌肉、韧带等组织会逐渐松弛,尾骨肌也不例外。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萎缩加速,更容易出现尾骨肌松弛和功能减退。

疾病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马尾神经损伤等,可影响尾骨肌的神经支配,导致肌肉功能障碍。盆腔内的炎症、肿瘤等疾病,也可能侵犯或压迫尾骨肌,引起尾骨肌异常。

参考文献
[1]马晓年.锻炼耻骨尾骨肌可以增强性能力[J].科学养生, 2010(7):2.
[2]邹略,张军.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尾骨肌厚度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7):4.

戴上一次性手套,在肛门周围涂抹适量的润滑剂,将食指轻轻插入肛门,然后收缩肛门及盆底肌肉,感受尾骨肌的收缩力量。如果感觉收缩有力,说明尾骨肌功能较好;如果收缩无力或几乎感觉不到收缩,则可能存在尾骨肌松弛的问题。在排尿过程中,尝试中断排尿,收缩盆底肌肉,如果能够顺利中断排尿,说明包括尾骨肌在内的盆底肌肉功能正常;如果无法中断或只能部分中断排尿,则可能提示尾骨肌力量不足或功能异常。

参考文献
[1]马晓年.锻炼耻骨尾骨肌可以增强性能力[J].科学养生, 2010(7):2.
[2]邹略,张军.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尾骨肌厚度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7):4.

尾骨肌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视诊

观察患者的体态、姿势,看是否有脊柱侧弯、骨盆倾斜等情况,因为这些可能与尾骨肌功能异常有关。同时,观察会阴部有无肿物脱出、皮肤有无破损、红肿等异常表现。

触诊

医生通过手指触摸尾骨及周围的肌肉组织,检查是否有压痛、肌肉紧张或条索状结节等异常情况。在触诊时,还会评估尾骨的位置和活动度,判断是否存在尾骨脱位或骨折等问题。

盆底肌肉评估

医生会让患者进行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动作,通过手指感受肌肉的收缩力、收缩持续时间和放松程度,来评估尾骨肌及整个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可拍摄骨盆正位、侧位片,观察尾骨的形态、位置及与周围骨骼的关系,有助于发现尾骨骨折、脱位等问题,但对于尾骨肌本身的直接显示效果有限。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尾骨及周围软组织的结构,对于判断尾骨肌是否存在损伤、肿胀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有一定帮助,尤其在诊断尾骨骨折、骨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可以清晰地显示尾骨肌的形态、结构和信号变化,对于诊断尾骨肌的炎症、肿瘤、损伤等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一般用于排查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如果尾骨肌疼痛伴有发热等症状,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性疾病导致尾骨肌受累。

血生化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指标,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排除一些全身性疾病对尾骨肌的影响。例如,某些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肌肉功能异常,通过血生化检查有助于发现潜在病因。

其他检查

肌电图检查

通过将电极插入尾骨肌或其附近的肌肉,记录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情况,判断尾骨肌是否存在神经源性损伤或肌肉本身的病变,对于诊断尾骨肌痉挛、瘫痪等疾病有重要意义。

盆底超声检查

利用超声探头经会阴或腹部对盆底进行检查,可动态观察尾骨肌及其他盆底肌肉的形态、厚度、活动度等,对评估尾骨肌的功能和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一定价值,且具有无创、便捷等优点。

参考文献
[1]马晓年.锻炼耻骨尾骨肌可以增强性能力[J].科学养生, 2010(7):2.
[2]邹略,张军.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尾骨肌厚度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