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动脉是上肢的主要动脉干之一,是锁骨下动脉的延续。
腋动脉在腋窝内走行,为上肢提供丰富的血液供应。
腋动脉是维持上肢正常生理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关键血管。
腋动脉位于腋窝内,在第 1 肋外侧缘续于锁骨下动脉,行于腋窝深部,向外下方走行,至大圆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腋动脉的前方被胸大肌、胸小肌等覆盖,周围有臂丛神经分支与之伴行。
腋动脉为肌性动脉,其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内膜由内皮细胞和内皮下层组成,内皮细胞能够减少血液流动的阻力;中膜主要含有平滑肌细胞和弹性纤维,平滑肌可调节血管管径,弹性纤维使血管具有弹性以适应血压变化;外膜是一层结缔组织,包含血管滋养管和神经纤维,为动脉壁提供营养支持和神经调节。
腋动脉的主要功能有血液供应功能、参与侧支循环等。具体分析如下:
为腋窝周围的肌肉、肩关节以及上肢的肌肉、骨骼、皮肤等组织提供血液。通过其众多分支,如胸肩峰动脉、旋肱后动脉等,保证这些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正常功能。在运动过程中,为上肢肌肉收缩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
当腋动脉的某一分支出现血液供应障碍时,腋动脉可以通过与其他血管的吻合支形成侧支循环,以维持上肢的血液灌注,减少因局部血管病变导致的缺血损伤。
为了保持腋动脉的健康,日常饮食应做到少食多餐或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豆制品、瘦肉、鸡蛋、牛奶、鱼肉等,以及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同时,避免长期油腻、腌制食品的摄入,有助于预防高血脂的发生,从而减少腋动脉发生血栓、硬化的风险。
在运动方面,可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散步、跳绳、乒乓球等,这些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血管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腋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栓塞等疾病的风险。还可以进行上肢的伸展、旋转和力量训练等运动,如哑铃训练、手臂伸展操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上肢肌肉收缩,挤压血管,帮助血液在腋动脉及其分支中循环,增强血管功能。同时,运动强度不能超过身体承受能力,避免损伤腋动脉。
日常生活中应改善不良习惯,戒烟限酒,避免受凉,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处于抑郁、焦虑等不良状态。要加强个人防护,注意避免锐性伤、钝性暴力等外伤,以免影响腋动脉功能。定期检查,若患有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等,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腋动脉健康的因素。
在日常活动和睡眠中,注意避免长时间压迫腋窝。寒冷天气注意上肢保暖,因为低温可能导致腋动脉血管收缩。可以通过添加衣物、使用暖手宝等方式保持上肢温暖,减少血管痉挛的风险。
健康的腋动脉能保证上肢充足的血液供应,上肢皮肤颜色正常、红润,温度适宜。在进行上肢活动时,不会出现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麻木、疼痛等症状,并且在腋窝等部位能摸到有力、规律的动脉搏动。
腋动脉受损的异常症状有上肢缺血症状、疼痛、脉搏异常等。具体分析如下:
当腋动脉出现问题时,上肢会出现缺血症状。表现为上肢皮肤苍白、发凉,手指麻木、刺痛,严重时可能出现上肢无力,活动受限。
腋动脉狭窄或痉挛时,可能出现疼痛症状。疼痛部位主要在上肢,可表现为隐痛、胀痛或刺痛,活动上肢或受到寒冷刺激时可能加重。
可以在腋窝处检查腋动脉的脉搏。当腋动脉出现病变时,脉搏可能减弱、消失,或者出现节律异常。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腋动脉的影响因素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外伤等。具体分析如下:
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腋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使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这是腋动脉病变的常见原因。
情绪紧张、寒冷刺激、吸烟等因素可能导致腋动脉血管痉挛。血管痉挛时,血管突然收缩,减少血液流量,引起上肢缺血症状。
上肢受到外力撞击、骨折等外伤可能直接损伤腋动脉。如肩部受伤或上肢骨折可能导致腋动脉破裂或血栓形成。
腋动脉有无异常的自测方法有皮肤颜色和温度观察、脉搏检查等。具体分析如下:
在正常光线下,观察上肢皮肤颜色是否正常,用手触摸上肢皮肤,感觉温度是否与身体其他部位一致。如果皮肤苍白、发凉,可能提示腋动脉血液循环不畅。
在腋窝处,用手指轻按腋动脉搏动处,正常情况下可以感觉到规律的脉搏跳动。如果脉搏微弱、难以触及或者跳动不规律,可能表明腋动脉存在问题。
腋动脉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具体分析如下:
医生会检查上肢皮肤颜色、温度、腋动脉搏动情况,还会检查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腋动脉的管径、管壁情况、血流速度等,是诊断腋动脉病变的常用方法。对于怀疑有血管狭窄、血栓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血管造影检查,以更准确地了解血管内部的病变情况。另外,CT 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也可以提供血管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