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腱是人体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着髌骨和小腿胫骨粗隆,属于股四头肌肌腱的延续部分。
在膝关节的运动和稳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位于膝关节的前方,髌骨下缘至胫骨粗隆之间,呈条索状。从体表可以大致摸到其轮廓,尤其是在伸直膝关节时,髌腱更为明显。
主要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这些结缔组织纤维呈平行排列,赋予髌腱强大的抗拉伸强度。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胶原纤维,这些纤维相互交织,使得髌腱能够承受巨大的力量。从微观上看,髌腱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每层的纤维走向和排列略有不同,这种分层结构有助于髌腱在不同方向上承受和传递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其力学性能。
髌腱具有伸膝功能、稳定膝关节等。
是股四头肌发挥伸膝作用的关键结构。当股四头肌收缩时,通过髌腱将力量传递至胫骨,从而带动膝关节伸直。在行走、跑步、跳跃等各种日常活动中,髌腱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这些动作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
有助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它与周围的韧带、肌肉等结构协同工作,限制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过度活动,防止髌骨脱位等异常情况的发生,保证膝关节的正常运动轨迹和稳定性。
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为髌腱的修复和维持正常结构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也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以维持身体的能量平衡和正常生理功能。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柠檬、西兰花等,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而胶原蛋白是髌腱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钙、镁、锌等矿物质对于维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食用奶制品、坚果、全谷物等食物来补充。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废物的排出,对于髌腱的健康也有间接的益处。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保持尿液呈淡黄色。
避免过度的膝关节负重运动,如长时间的深蹲、爬山等,这些运动可能会增加髌腱的负担,导致损伤。可以选择一些对膝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既能锻炼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又能减少髌腱的受力。通过针对性的锻炼来增强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有助于减轻髌腱的负担,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可以进行直腿抬高练习、靠墙静蹲等训练来增强股四头肌力量;进行踮脚尖练习来增强小腿三头肌力量。
髌腱的日常养护有保持正确姿势、控制体重、避免过度使用等。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站立、行走和坐姿,避免长时间的弯腰、驼背或屈膝等不良姿势,这些姿势可能会导致膝关节受力不均,增加髌腱的压力。
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进而对髌腱造成更大的压力。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髌腱的负荷,降低损伤的风险。
避免长时间连续进行高强度的膝关节活动,如长时间的跑步、跳舞等。如果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活动,应适当休息,给髌腱足够的恢复时间。
正常髌腱在体表观察时,呈一条坚韧的条索状结构,外观较为光滑,没有明显的肿胀、结节或凹陷。在超声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下,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髌腱的内部结构,其纤维排列整齐,连续性良好。
正常髌腱
从体表看,正常髌腱在伸直膝关节时,可明显摸到其从髌骨下缘延伸至胫骨粗隆的条索状结构,表面皮肤光滑,无红肿、压痛等异常表现。能够正常地传导股四头肌的力量,完成膝关节的伸直动作,且在膝关节活动过程中,髌腱与周围组织配合协调,无卡顿、疼痛等异常感觉。
异常髌腱
这是最常见的髌腱异常情况,通常是由于过度使用或反复的微小损伤导致的。表现为髌腱的炎症反应,可出现髌腱疼痛、肿胀,尤其是在运动后或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
多由严重的外伤引起,如直接的暴力撞击或剧烈运动时的突然拉伤。患者会感到膝关节前方剧烈疼痛,伸膝功能严重受限,有时可摸到髌腱处有明显的间隙或凹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长期的慢性劳损,髌腱可能会发生退变,表现为髌腱组织的弹性下降、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等,容易导致膝关节疼痛、无力等症状。
髌腱异常症状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是髌腱异常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因具体的异常情况而异。例如,髌腱炎的疼痛多为隐痛或酸痛,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而髌腱断裂的疼痛则较为剧烈,呈锐痛,且伴有明显的活动受限。
髌腱炎或外伤后,髌腱周围可能会出现肿胀,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组织液渗出增多所致。肿胀可伴有皮肤发红、发热等表现。
当髌腱出现问题时,膝关节的伸直或弯曲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如髌腱断裂时,患者往往无法正常伸直膝关节;而髌腱炎严重时,也会导致膝关节屈伸时疼痛加剧,从而使活动范围减小。
影响髌腱的因素有运动因素、外伤因素、年龄因素、解剖结构因素等。
过度运动、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运动方式不当,如频繁的跳跃、急停急转等,都容易导致髌腱损伤。此外,长期从事需要反复屈膝伸膝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网球等,髌腱长期受到较大的压力和摩擦,也容易引发髌腱炎等问题。
直接的暴力撞击,如摔倒时膝盖着地、被硬物击中膝盖等,可能会导致髌腱断裂或挫伤。另外,在运动过程中的意外拉伤,如突然的过度伸展或收缩,也可能损伤髌腱。
随着年龄的增长,髌腱的组织成分和力学性能会发生改变,胶原纤维的含量减少,弹性降低,容易出现退变和损伤。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也相对较差,这进一步增加了髌腱受伤的风险。
个体的解剖结构差异也可能影响髌腱的健康。例如,髌骨的位置异常、膝关节的力线不正等,会导致髌腱在运动过程中受力不均,增加髌腱损伤的可能性。
在膝关节前方,尤其是髌腱所在区域,用手指轻轻按压,感受是否有疼痛点。如果在按压时出现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活动膝关节后疼痛加重,可能提示髌腱存在问题。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膝关节活动测试,如伸直膝关节并保持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疼痛或无力感;或者进行蹲下站起的动作,感受膝关节的稳定性和髌腱的受力情况。如果在这些动作中出现疼痛、卡顿或膝关节打软等情况,可能与髌腱异常有关。
髌腱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医生首先会观察膝关节的外观,包括髌腱部位的皮肤颜色、是否有肿胀、畸形等。同时,会观察患者的行走姿势和膝关节的活动情况,初步判断髌腱是否存在异常。通过手指触摸髌腱,检查是否有压痛、结节、条索状改变等。触诊时,医生会从髌骨下缘开始,沿着髌腱向下至胫骨粗隆,仔细感受髌腱的质地、张力和有无异常压痛点。医生会要求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检查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髌腱的功能。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是否有疼痛、卡顿、弹响等异常情况,以及髌腱的活动轨迹是否正常。
X线检查
虽然X线片不能直接显示髌腱,但可以帮助医生观察髌骨和胫骨的位置、形态以及膝关节的整体结构,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疾病,如骨折、脱位等。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对髌腱的显示效果较好,可以清晰地看到髌腱的形态、结构和内部回声情况。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发现髌腱是否有增厚、变薄、撕裂、钙化等异常改变,同时还可以观察髌腱周围的组织情况,如是否有积液等。
MRI检查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很高,可以更全面、详细地显示髌腱的情况,包括髌腱的纤维走向、信号强度等。对于诊断髌腱炎、髌腱断裂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血液检查
一般情况下,单纯的髌腱疾病血液检查通常没有特异性的指标异常。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感染性髌腱炎,血常规检查可能会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炎症指标的变化。此外,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髌腱损伤,可能需要进行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查,以明确病因。
关节液检查
如果髌腱周围存在积液,医生可能会通过关节穿刺抽取关节液进行检查。关节液的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关节液的外观、细胞计数、生化指标以及微生物培养等检查,可以明确积液的性质和病因。
肌电图检查
当怀疑髌腱问题与神经肌肉功能异常有关时,可能需要进行肌电图检查。肌电图可以检测肌肉和神经的电活动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肌肉病变,从而进一步明确髌腱异常的原因。
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或需要进行治疗时采用。通过关节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髌腱的内部结构和病变情况,同时还可以在关节镜下进行一些治疗操作,如清理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