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是脊柱的重要组成部分,由5块腰椎骨构成。
上接胸椎,下连骶骨,在人体的中下部,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是人体直立姿势和日常活动的重要支撑结构。
腰椎位于身体的腰部区域,在胸廓以下、骨盆以上。从体表定位来看,大约在后背中部稍靠下的位置,其上端起始于第12胸椎下方,下端止于骶骨的上方。
腰椎椎体较大,呈短圆柱状,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外层有较薄的皮质骨。这种结构使得腰椎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例如,在搬运重物时,椎体承担着身体上部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下方。椎弓位于椎体后方,由一对椎弓根和一对椎弓板组成。椎弓根短而细,连接椎体和椎弓板。椎弓板则相对宽阔,共同围成椎孔,各个椎孔相连形成椎管,脊髓的腰段就位于椎管内,为神经组织提供了保护通道。腰椎的关节突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这些关节能够限制脊柱的过度运动,同时在脊柱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等运动中发挥重要的引导和稳定作用。横突从椎弓根和椎弓板连接处向两侧伸出,棘突则从椎弓板后方正中向后突出。横突是许多腰部肌肉和韧带的附着点,而棘突可以在体表摸到,在一些体格检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腰椎具有负重功能、缓冲功能、运动功能、保护功能等。
腰椎是人体承重的关键部位,它承担着身体上部的大部分重量,并且在站立、行走、坐立和提重物等活动中,将这些重量均匀地传递到骨盆和下肢。一个成年人在正常站立时,腰椎大约要承受人体体重的一半左右的重量,而在弯腰搬重物时,腰椎所承受的压力会成倍增加。
腰椎之间的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在身体活动过程中,如行走、跑步、跳跃时,椎间盘能够吸收和缓冲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减少这些力量对脊柱和脊髓的损伤。就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保护着人体的“中枢通道”。
腰椎能够进行多种运动,包括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这些运动使人体能够灵活地弯腰、转身、侧弯等。例如,在进行体育运动如瑜伽、体操时,腰椎的运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身体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姿势。
腰椎包围着脊髓的腰段和马尾神经,通过椎弓、椎管等结构为神经组织提供物理保护。同时,腰椎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也对其起到辅助保护作用,防止外力对神经的直接损伤。
钙是维持腰椎骨质健康的重要元素。可以通过食用奶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等、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海鲜如虾、贝类等食物来补充钙。例如,每100克牛奶中约含有100-120毫克的钙。蛋白质有助于肌肉的修复和生长,而强壮的腰部肌肉对腰椎有很好的支撑作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例如,每100克鸡肉中含有约20克左右的蛋白质。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可通过适当晒太阳和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等获取。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对于椎间盘等软组织的健康有益,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来补充。
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等肌肉的训练。例如,平板支撑可以有效锻炼腹部和腰部的肌肉。进行平板支撑时,双肘和双脚支撑地面,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每次坚持30-60秒,每天进行3-4组,能够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非常重要。坐姿时,应保持腰部挺直,椅背最好能够提供腰部支撑;站姿时,双脚与肩同宽,挺胸收腹,避免弯腰驼背。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腰部。床垫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应能为腰椎提供良好的支撑。座椅的高度要合适,使双脚能够平放在地面,大腿与地面平行。
正常腰椎
椎体形态完整,椎间隙正常,关节突关节光滑,没有骨质增生等病变。椎管内的脊髓和神经组织不受压,腰椎的运动功能和负重功能等都能正常发挥。
异常腰椎
主要是由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这可能导致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常见的原因包括长期弯腰、久坐、腰部外伤等。
是指腰椎管由于各种原因如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导致管腔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出现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要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
是指腰椎椎体相对于相邻椎体发生向前或向后的移位。这可能是由于椎弓峡部裂、退变等原因引起的。腰椎滑脱会导致腰椎的稳定性下降,出现腰痛、下肢疼痛等症状。
腰椎的异常症状有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及性功能障碍、间歇性跛行、其他症状等。
是腰椎疾病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的性质可以是钝痛、刺痛、酸痛等。可能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也可能在夜间疼痛加剧。
当腰椎病变压迫到神经根时,会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如坐骨神经痛,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到足部。同时,还可能伴有下肢的麻木和无力感,影响行走和活动。
在比较严重的腰椎疾病,如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压迫马尾神经时,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或潴留、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症状。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由于神经受压,下肢供血不足等原因,出现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被迫停止行走,休息后症状缓解,又可以继续行走。
还可能包括腰部活动受限,如弯腰、转身困难;脊柱侧弯,当腰椎病变导致两侧肌肉力量不平衡时,可能会出现脊柱向一侧弯曲的现象。
影响腰椎的因素有椎间盘退变、损伤因素、妊娠、遗传因素、发育异常、神经损伤、其他因素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降低,纤维环容易出现裂隙,这是导致腰椎疾病的重要内在因素。
包括急性损伤如腰部的扭伤、撞伤,以及慢性劳损,如长期弯腰工作、重体力劳动等,都可能损伤腰椎的结构,引发疾病。
女性在怀孕期间,身体重心前移,腰椎前凸增加,同时体内激素变化使韧带松弛,增加了腰椎的负担和损伤的风险。
一些腰椎疾病如先天性脊柱裂、腰椎滑脱等可能与遗传有关,有家族病史的人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如腰椎骶化(第5腰椎与骶骨融合)或骶椎腰化(第1骶椎分化为腰椎)等发育异常情况,可能会影响腰椎的正常功能和稳定性。
除了腰椎本身的病变压迫神经外,其他原因如外伤直接导致的神经损伤,也可能引起腰椎相关的症状。
肥胖会增加腰椎的负担,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可能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增加腰椎疾病的发生风险。
平躺在床上,双腿伸直,缓慢地抬起一侧下肢,正常情况下可以抬高到70°-90°。如果在抬高过程中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提示可能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神经根受压的情况。站立位,缓慢地弯腰,用手指尽量去触摸脚趾。如果在弯腰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腰痛,或者腰部僵硬、活动受限等情况,可能提示腰椎存在问题。
腰椎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特殊试验、影像学检查、其他检查等。
观察患者的姿势,看是否有脊柱侧弯、腰椎前凸或后凸异常等情况。同时,注意观察腰部肌肉是否有萎缩或痉挛。医生通过触摸腰椎的棘突、横突、椎旁肌肉等部位,检查是否有压痛、肿块等异常情况。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病变椎间盘对应的椎间隙旁可能会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指或叩诊锤轻轻叩击腰椎棘突,了解是否有疼痛等异常反应,主要用于判断腰椎骨质是否存在病变。检查腰椎的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等活动范围,评估腰椎的运动功能。活动度减小可能提示腰椎病变或肌肉紧张等问题。
股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俯卧位,将患侧下肢膝关节伸直后向上抬起,若出现大腿前方疼痛,可能提示腰2-腰4神经根受压,对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有诊断价值。
梨状肌紧张试验
患者仰卧位,将患侧下肢伸直并内收、内旋,若出现臀部及下肢疼痛,可能提示梨状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可能与腰椎病变导致的神经受压有关,也可能是单独的肌肉病变。
X线检查
可以观察腰椎的骨质结构,如椎体的形态、椎间隙的宽度、是否有骨质增生、滑脱等情况。它是腰椎疾病初步检查的常用方法,能够提供腰椎的整体形态信息。
CT检查
对腰椎的骨质病变,如骨折、骨质增生等显示更清晰,同时还能清楚地看到椎管的形态和结构,对于诊断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有重要价值。它可以提供腰椎横断面的图像,有助于发现病变的具体位置和程度。
MRI检查
对软组织如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的成像效果极佳。能够清晰地显示椎间盘是否突出、脊髓是否受压以及神经的病变情况,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软组织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肌电图检查
通过记录肌肉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来判断神经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程度。对于腰椎疾病导致的神经压迫,肌电图可以帮助定位病变的神经节段,辅助诊断和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