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详情

所属科室:神经内科,普通外科

外展肌

吕志勤
吕志勤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本文由彩牛医生原创,经专业医师审核校对

外展肌是使肢体远离身体中线的一组肌肉。

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如肩部、髋部、手部和足部等都有外展肌存在。

对于身体的正常运动和姿势维持起着关键作用。

位置

肩部

三角肌是肩部的主要外展肌,它从锁骨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一直延伸到肱骨三角肌粗隆。此外,冈上肌也协助肩部外展,位于斜方肌深面,冈上窝内。

髋部

臀中肌和臀小肌是髋部的主要外展肌。臀中肌位于臀部外上方,大部分被臀大肌覆盖;臀小肌则在臀中肌的深面。

手部

主要的外展肌是位于手掌侧的外展拇短肌和位于手背侧的小指展肌。外展拇短肌起于腕横韧带及舟骨结节,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的外侧缘;小指展肌起于豌豆骨及尺侧腕屈肌腱,止于小指近节指骨底的内侧缘。

足部

足部的外展肌包括外展拇趾肌和外展小趾肌等。外展拇趾肌位于足底内侧,起于跟骨结节等,止于拇趾近节趾骨底的内侧;外展小趾肌起于跟骨结节的外侧,止于小趾近节趾骨底的外侧。

参考文献
[1]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强化髋外展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张伟,席建明,张斌,等.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7):2.

外展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腹是肌肉的中间部分,主要由肌纤维构成,外观呈红色,柔软且有收缩能力;肌腱则是肌肉两端的白色坚韧组织,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它将肌肉附着在骨骼上,无收缩能力,但能传递肌肉的力量。从微观上看,肌纤维包含许多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又由粗细两种肌丝组成,它们按照一定规律排列,通过肌丝的滑行实现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参考文献
[1]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强化髋外展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张伟,席建明,张斌,等.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7):2.

外展肌具有肩部外展肌功能、髋部外展肌功能、手部外展肌功能、足部外展肌功能等。

肩部外展肌功能

三角肌和冈上肌收缩时,可使肩关节外展,从而使手臂远离身体中线,完成如举手、侧平举等动作,对于上肢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至关重要。

髋部外展肌功能

臀中肌和臀小肌的主要作用是使髋关节外展,在行走、跑步等日常活动中,它们能稳定骨盆,防止身体向一侧倾斜,保持身体的平衡和正常步态。

手部外展肌功能

手部外展肌能够使手指或拇指远离手掌的中轴线,实现手指的外展动作,对于抓握、捏取等精细动作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足部外展肌功能

足部外展肌可以使脚趾外展,在维持足部的稳定和平衡、适应不同地面以及行走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强化髋外展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张伟,席建明,张斌,等.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7):2.

蛋白质是肌肉生长和修复的重要营养素,像鸡胸肉、鱼虾、豆类、蛋类、奶制品等都是优质蛋白来源,有助于维持外展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碳水化合物可为外展肌活动提供能量,可选择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复杂碳水化合物,能提供持久的能量支持。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对维持骨骼健康、为外展肌提供稳定的附着点很重要,可通过多晒太阳及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牛奶等来补充。维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轻肌肉疲劳和损伤,可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获取。此外,钙、镁、钾等矿物质对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也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强化髋外展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张伟,席建明,张斌,等.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7):2.

外展肌运动养护有力量训练、伸展运动、有氧运动等。  

力量训练

通过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外展肌的力量和耐力。侧平举可锻炼肩部外展肌;侧卧抬腿能强化髋部外展肌;手指外展练习和脚趾外展练习则可分别锻炼手部和足部的外展肌。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肌肉拉伤。

伸展运动

伸展运动有助于放松外展肌,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如肩部的钟摆运动、髋部的蝴蝶式伸展、手部和足部的伸展操等,可在运动前后进行,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以充分拉伸肌肉。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为外展肌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肌肉的健康。常见的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参考文献
[1]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强化髋外展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张伟,席建明,张斌,等.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7):2.

外展肌的日常养护有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重复性动作、注意保暖等。

保持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立还是行走,都应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导致外展肌过度紧张或失衡。站立时双脚应与肩同宽,身体重心均匀分布;坐着时要保持脊柱挺直,不要弯腰驼背。

避免长时间重复性动作

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可能会导致外展肌劳损,如长时间打字、使用鼠标或长时间行走等。应定时休息,活动身体,缓解肌肉疲劳。

注意保暖

寒冷天气要注意外展肌部位的保暖,可穿戴合适的衣物,避免肌肉受冷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和功能。

参考文献
[1]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强化髋外展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张伟,席建明,张斌,等.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7):2.
外展肌形态

正常的外展肌在体表观察时,其肌腹饱满、线条流畅,与周围肌肉的边界清晰。在放松状态下,肌肉柔软且有弹性;收缩时,可明显看到肌肉隆起,且能产生相应的力量完成外展动作。

正常外展肌

正常外展肌应具备良好的收缩力和柔韧性,能够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协调、流畅地完成外展动作,且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疼痛、卡顿或无力等异常情况。同时,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应与身体的整体运动需求相匹配,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活动水平。

异常外展肌

异常外展肌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伤导致的肌肉拉伤、挫伤,长期过度使用引起的劳损,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炎、脊髓损伤等影响肌肉的神经支配,以及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等导致的肌肉代谢异常。还可表现为外展力量减弱或丧失,活动范围受限,肌肉疼痛、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以及在运动时出现不协调、震颤等情况。

参考文献
[1]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强化髋外展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张伟,席建明,张斌,等.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7):2.

外展肌的异常症状有疼痛、活动受限、肌肉无力、感觉异常等。

疼痛

是外展肌异常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隐痛、刺痛、胀痛或酸痛等,疼痛程度和性质因病因不同而异。疼痛可能在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也可能持续存在。

活动受限

由于外展肌力量减弱、疼痛或关节问题等原因,可导致肢体的外展动作受到限制,无法达到正常的活动范围,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

肌肉无力

外展肌无法产生足够的力量完成外展动作,表现为抬手、抬腿、伸指等动作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肢体瘫痪。

感觉异常

如麻木、刺痛、烧灼感等感觉,可能是由于神经受压或损伤引起,提示外展肌的神经支配出现问题。

参考文献
[1]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强化髋外展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张伟,席建明,张斌,等.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7):2.

影响外展肌的因素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疾病和药物等。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展肌的肌肉质量和力量会逐渐下降,柔韧性也会变差,这增加了外展肌损伤和功能障碍的风险。

性别

一般来说,男性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大,但女性在某些外展肌的柔韧性方面可能更具优势。然而,女性在孕期和产后,由于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和体重增加等因素,外展肌容易出现问题。

生活方式

缺乏运动、长期久坐、过度劳累、不正确的姿势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对外展肌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疾病和药物

一些疾病如关节炎、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可影响外展肌的功能;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肌肉损伤或无力,如糖皮质激素等。

参考文献
[1]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强化髋外展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张伟,席建明,张斌,等.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7):2.

在放松和收缩状态下,观察外展肌的形态是否有异常,如萎缩、肿胀等。同时,注意两侧外展肌的对称性,若一侧明显小于或大于另一侧,可能存在问题。可进行简单的力量测试来评估外展肌的功能。例如,尝试进行肩部侧平举、髋部侧卧抬腿等动作,感受两侧外展肌的力量是否相同,若一侧明显无力或无法完成动作,可能提示外展肌异常。通过测量肢体的外展活动范围来判断外展肌是否正常。如肩部外展、髋关节外展、手指和脚趾外展等,若活动范围明显减小,可能是外展肌或相关关节出现问题。

参考文献
[1]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强化髋外展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张伟,席建明,张斌,等.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7):2.

外展肌的常用检查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体格检查

视诊

医生通过直接观察外展肌的外观,包括肌肉的形态、颜色、有无肿胀、萎缩、瘢痕等,初步判断外展肌是否存在异常。

触诊

用手触摸外展肌,感受肌肉的质地、温度、紧张度等。如触摸到肌肉有硬结、压痛或异常的条索状结构,可能提示肌肉损伤或病变。

关节活动度检查

检查与外展肌相关的关节的活动范围,评估外展肌的功能。同时,在关节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外展肌的收缩和舒张情况,以及是否有疼痛、卡顿等异常表现。

肌力检查

医生会根据医学标准的肌力分级方法,要求患者进行外展动作,以评估外展肌的力量。肌力分为0-5级,0级表示完全瘫痪,5级表示正常肌力。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可用于检查与外展肌相关的骨骼结构,如肩部、髋部的骨骼是否存在骨折、脱位、骨质增生等问题,间接判断外展肌的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超声检查

能清晰地显示外展肌的内部结构,如肌肉的纹理、有无撕裂、血肿等,对于诊断肌肉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且操作简便、无创。

CT检查

骨骼和软组织的病变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更详细地显示外展肌周围的骨骼情况以及肌肉内的病变,如肿瘤、炎症等,但辐射剂量相对较大。

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最强,可准确地显示外展肌的全貌,包括肌肉、肌腱、神经等结构,对于诊断外展肌的炎症、肿瘤、神经损伤等病变具有重要价值,但检查费用较高且检查时间较长。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酶类指标,可了解外展肌是否存在损伤。当肌肉损伤时,这些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此外,还可检测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肌电图检查

通过记录外展肌在静息和收缩时的电活动,来判断外展肌的神经肌肉功能是否正常。对于诊断神经源性或肌源性疾病引起的外展肌异常有重要意义,如神经炎、肌营养不良等。

其他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主要用于评估外展肌的神经传导功能,可检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中的传导速度和幅度,有助于诊断神经损伤或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肌肉活检

在必要时,可通过手术取出一小部分外展肌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肌肉病变的性质,如炎症的类型、是否存在肌纤维坏死、萎缩等,对于诊断一些疑难的肌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

参考文献
[1]郭京伟,谢欲晓,黄学英,等.强化髋外展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张伟,席建明,张斌,等.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6, 3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