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悬颅穴位于头部鬓发边缘,具有清热散风、通络止痛的功效。配风池、外关穴,主治偏头痛。针刺操作需严格掌握深度和角度。
位置
悬颅穴位于头部鬓发边缘,当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中点处。取穴时,患者可采取仰卧或坐位,先定位头维穴和曲鬓穴,两穴连线的中点即为悬颅穴。取穴时可用手指按压,局部有酸胀感即为准确位置。
作用
悬颅穴属足少阳胆经,具有清热散风、通络止痛的功效。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面肿等头面疾患,尤其对肝胆火盛引起的头痛、目眩、鼽衄有一定疗效。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及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局部症状。
穴位配伍
配风池、外关穴:主治偏头痛。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要穴,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三穴合用可增强疏风清热、通络止痛之效,适用于外感风热或肝胆火盛所致的偏头痛。
配合谷穴:主治头痛、齿痛。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与悬颅穴配伍可清泄阳明、少阳之火,适用于风火上攻引起的头痛、牙痛。
配人中穴:主治面肿。人中穴为督脉要穴,与悬颅穴配伍可调和气血、消肿止痛,适用于面颊部肿胀或三叉神经痛引起的面部疼痛。
注意事项
针刺操作需严格掌握深度和角度,避免深刺伤及脑组织,尤其小儿囟门未闭者禁针。按摩时力度要均匀柔和,避免暴力按压导致皮肤损伤或加重症状。艾灸时注意防止烫伤,局部皮肤破损或感染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