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可能是刷牙方式不当、不良修复体、激素水平变化、牙龈炎、慢性牙周炎等引起的,可通过正确刷牙、调整修复体、注意口腔卫生、使用药物等方法帮助止血。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刷牙方式不当
刷牙时用力过猛,或使用硬毛牙刷,会直接损伤牙龈,导致牙龈出血。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使用软毛牙刷,避免用力刷牙。
2、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可能会与牙龈组织不贴合,或对牙龈产生过度的压迫和刺激,导致牙龈炎症和出血。及时调整或更换不良修复体,确保修复体与牙龈组织的贴合度和舒适度。
3、激素水平变化
在青春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牙龈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容易出血。在特殊时期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增加刷牙次数,使用漱口水辅助清洁。
4、牙龈炎
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积累,导致牙龈组织发生炎症,牙龈红肿、质地松软,容易出血。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药物改善症状。
5、慢性牙周炎
牙龈炎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进一步发展,累及牙周组织,导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龈也会出现出血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牙齿松动等问题。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缓解不适。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大蒜、麻辣烫、芥末等;还应注意休息,不宜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