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原因有哪些

彩牛养生 · 2020-07-23
田洪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一般情况下,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无法流向身体各部位,从而引起意识丧失和生命危险。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体温过低或过高、离子紊乱、药物中毒或过量、一氧化碳中毒、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具体分析如下:

  

  1、体温过低或过高

  当体温过低或过高的时候,也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在紧急情况下,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设备,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抢救措施。

  2、离子紊乱

  如低血钾或高血钾等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诱发心脏骤停。纠正电解质紊乱,如通过输液等方式补充或排出体内过多的钾离子。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3、药物中毒或过量

  一些药物如平喘药、抗心律失常药、抗抑郁症药等,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可能对心脏造成负担,引起心脏骤停。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并寻求医疗救助。根据药物种类和中毒程度,采取洗胃、导泻、利尿等措施,加速药物排出。可遵医嘱使用依地酸钙钠片、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缬沙坦片等进行治疗。

  4、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可导致身体缺氧,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脏骤停。迅速脱离缺氧环境,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移至通风处,为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等。提供氧气支持,如使用氧气面罩、呼吸机等设备,确保患者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片、呋塞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可能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心脏骤停。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片、硝酸甘油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心脏骤停的原因多种多样,对应的解决方式也因人而异。在预防和治疗心脏骤停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同时,提高公众对心脏骤停的认识和急救技能,也是降低心脏骤停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替代专业诊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