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打嗝是指呃逆。饭后总呃逆可能是吃得过饱、腹部着凉、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原因引起的。若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吃得过饱
吃得过饱时,胃内充满大量食物,胃壁受到过度扩张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刺激胃壁上的神经末梢,进而刺激膈肌产生收缩,导致饭后总呃逆。同时还可能出现腹胀、胃部不适、恶心等症状。这种情况无需特殊治疗,平时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过饱,还可以进行腹部按摩,帮助胃内食物消化,就可缓解。
2、腹部着凉
腹部着凉时,胃肠道的温度下降,导致胃肠道的平滑肌收缩和痉挛,这种痉挛会刺激膈肌,导致吃饭后出现呃逆。还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肠道症状。这种情况无需特殊治疗,平时要保暖腹部,饮用温水,缓解胃肠道痉挛,还可以在腹部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3、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以及某些基因和特定食物等,都会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胃的排空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进而刺激胃壁和膈肌,出现饭后总呃逆现象。还可能出现早饱、餐后饱胀、上腹胀痛、嗳气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健胃消食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多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另外药物、物理、化学因素及年龄、营养、疾病等原因,也会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胃黏膜受到炎症的刺激和损伤,可能导致胃的排空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在吃完饭后,可能会出现饭后总呃逆。还可能出现胃痛、胃胀、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硫糖铝咀嚼片、瑞巴派特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反流性食管炎
由于胃酸或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炎症,食管受到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蚀,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和炎症,吃饭时,可能刺激膈肌,引发饭后总呃逆。还可能出现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反酸、恶心等症状。遵医嘱使用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盐酸伊托必利片、多潘立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为了避免饭后总呃逆的困扰,平时应注意控制食量,避免着凉;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的发生;注意饮食的酸碱平衡,避免反流性食管炎的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