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灌肠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彩牛养生 · 2024-12-26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儿科

  一般情况下,发烧是指发热。小儿发热时进行灌肠治疗主要是通过将药物溶液注入肠道,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正常操作一般影响不大,但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药物吸收障碍、发热症状加重、肠道菌群失调、电解质紊乱、肠黏膜损伤等不良后果。若有不适,需及时就医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吸收障碍

  如果小儿本身存在肠道炎症感染,盲目进行灌肠治疗,可能导致药物吸收面积减少,从而影响药效发挥。因此,建议及时停止灌肠治疗,并针对性处理原发病。

  2、发热症状加重

  如果目前有给小儿使用退热药,之后盲目进行灌肠治疗,可能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症状加重。因此,尽量只选择一种退热方式,避免重复操作。

  3、肠道菌群失调

  灌肠治疗有退热的作用,如果期间有使用退热药或抗生素,可能会刺激肠道黏膜,从而使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会阻碍肠道营养吸收,影响机体免疫力。可由医生指导使用乳酸菌素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双歧杆菌活菌散等药物进行缓解。

  4、电解质紊乱

  灌肠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加速身体代谢,使水分流失过快,引起电解质紊乱。因此,灌肠之后建议多给小儿饮水,以补充水分,缓解不适症状。

  5、肠黏膜损伤

  如果灌肠治疗的温度不适宜,可能会损伤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发生破溃、出血等。同时,会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般适当休息症状可逐渐得到缓解。

  在为小儿进行灌肠治疗前,建议先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建议进行,避免擅自操作。同时,灌肠治疗后也要注意局部卫生,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替代专业诊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