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发烧是指发热。1岁半宝宝发热至39℃时,可能与牙齿生长、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手足口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根据病因进行一般治疗或药物治疗。如果病情无法控制,建议及时就医。具体分析如下:
1、牙齿生长
宝宝的牙齿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引起发热,导致体温上升至39℃。同时,可能会伴随口水增多、喜欢咬东西等症状。建议通过按摩牙龈、适当增加饮水量等方式进行缓解。
2、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刺激机体也会发生高热。宝宝可能出现喉咙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布洛芬混悬液、开喉剑喷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3、中耳炎
中耳炎通常与感染细菌有关,致病菌刺激鼓膜,导致鼓膜穿孔破裂,也会引起高热,可能会伴随耳痛、流脓等症状。确诊后需按照医生指导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气管炎症。炎症不消除,可能会刺激机体,导致身体持续高热。通常会伴随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可由医生指导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阿奇霉素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与感染肠道病毒有关,病毒未彻底清除前身体也可能会发热。甚至会伴随手、足、口等部位起皮疹、疱疹等症状。可在医生建议下使用阿昔洛韦乳膏、西瓜霜、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宝宝发热的原因比较多,应及时根据病因治疗,避免擅自用药。同时,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及卫生习惯,以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