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过缓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彩牛养生 · 2021-06-25
田洪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心率过缓可能由运动员体质、心脏功能衰退、药物副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肌炎等引起的。可以通过观察等待、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等方法缓解,如有持续心率过缓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运动员体质:运动员由于长期训练,心脏功能强健,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自然较低,这是正常现象,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监测心率即可。

  2、心脏功能衰退: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心脏功能逐渐衰退,心脏跳动次数减少,导致心率过缓。通常伴随着心脏储备能力下降,可能出现乏力、气短等症状。应观察等待,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提高心率的药物,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麻黄碱苯海拉明片、硫酸阿托品片等。

  3、药物副作用: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可能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心率过缓。伴随症状可能因药物种类和个体差异而异。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必要时需停药。

  4、甲状腺功能减退:遗传、环境、药物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全身代谢率降低,心脏跳动次数也随之减少。可能伴随疲劳、体重增加、皮肤干燥等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益康胶囊、维生素B6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心肌炎: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心脏传导系统受到影响,进而引发心率过缓。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可以遵医嘱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卡托普利片、赖诺普利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需植入临时或永久起搏器。

  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饮食习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侵袭。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替代专业诊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标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