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彩牛养生 · 2025-07-01
高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三级甲等) 肝胆胰腺外科

  一般情况下,乙肝病毒是指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等。具体分析如下:

  1、血液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及其制品传播。例如,输入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进行注射、采血、针灸等操作,以及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都可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2、母婴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孕妇的胎盘、羊水、阴道分泌物等传染给胎儿,导致宫内感染或分娩时感染。此外,产后哺乳过程中也可能传播乙型肝炎病毒。

  3、性接触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性器官的黏膜破损处进入对方体内,尤其是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性接触传播成为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

  4、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长期密切接触,如同住、处在同一工作环境中,若不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可能通过共用毛巾、餐具等日常用品,或直接接触含有病毒的体液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5、医源性传播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中,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牙科器械、内镜等,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和破损。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替代专业诊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在线问诊
免费问诊
相关推荐